有关精度,并不是说要0.001mm就是高精度,在现实的加工中,那中要求应该不能考虑用机床来做了;而现实中的精度都是设计者决定的,如果一个设计者纯粹理想状态设计,那只能被别人耻笑,呵呵(曾经碰到个哥们,他就要加工者给他钻个拐弯的空)。例如:一台发动机箱体,它需要上百种刀具来做加工,而且这些刀具里还有很特殊的刀具(有的刀比一台普通机床还贵),很多方面它的要求顶多到丝级别,但最后测量的标准是每个加工过的地方都要达到精度,这个说老实话就比较考验机床了,而且这些东西是批量生产的,一个箱体要有好几台床子来做(我调试一次是柴油机的缸,4卧4立),而且即有立式又有卧式,最后出来的箱体要拿去测量,任何一个地方尺寸不合格,就报废,一个缸2000钱。因此这样只有做这样加工的机床才能算到中高档里去。
特殊行业的加工我也听我的同事碰到过,说是那个材料很珍贵,用来做导弹的,报废了就是一百多万,搞的他们没人敢去启动机床加工,呵呵,但最后还是搞定了。
至于5轴联动,我只知道只是刀补的处理就是个很大的麻烦,但那东西绝对是高科技,因为任何地方的不得当,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我曾经调试了2个月,加工出来的蜗轮几个不规则的小坑,刚开始一看到就是莫名其妙,而且每次再重新加工还有点不一样;后来就把所有的参数都开起来,各种功能都用上(什么加加速度,自动拐角加减速等等)还把伺服的钢性调到最好,其中Y轴的伯德图和理论上的都没什么差别了,加工完了还真的有改善;后来公司的加工高手又把UG的加工程式重新搞了一同(也花了不少时间),最后还是有痕迹,但比以前好很多,但是客户急着要床子,就没再搞了。
其实系统的好坏(一般市场上使用的),最直接应该是拿实际加工来说事。FANUC、MELDAS每次出了新系统,都是加工一个弧面来仔细分析的。
我总结了个简单的经验,一台机床机械组装的好坏,就是看直线轴的伯德图,而系统的好坏,就看用雷射仪做出的ballbar图,不要简单看圆度,把图形放大了看锯齿状的程度,还有如果能看到背隙和打定位精度时补进去的参数最好,那些补进去的参数越大,床子越烂,就这些,不对之处请指出。
刚才我仔细看了下主题,“中科院计箅所李国杰院士说过,“计算机产品越搞越复杂。” “全世界好像只有计算机产业是把事情越做越复杂。”李先生又说“简单易用,千万不可越搞越复杂。产品太复杂,再好的技术也普及不了。”“计算机科学可能更需要建立‘简单性’理论,即如何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尽可能用简单方法处理复杂问题是信息技术的生存之道。”
军事迷都知道,老美的B2和F117按一般空气学的理论是不可能飞的起来的,但人家老美就是借助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控制飞起来了,那个B2听说操作十分复杂,飞行员大多数情况都是自动驾驶状态,一旦切到手动的时候,一点大意都不能有;但问题是B2人家全天候执行任务,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它都是平平安安来去。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人工智能是个啥意思?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