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野夫先生,你用嘴巴和哲学,俺后生来用拳头、用金庸武侠支持你。俺用不懂装懂来支持你。
野夫之意在于探讨“本质”和“关键”,与俺一样追求一言以蔽之那“一言”,如同在宏观上,我喜欢用“滞后”“惯性”等概念描述系统,不到实质计算上就不用什么传递函数来描述系统。看到野夫的“delay”,俺攀高枝寻找气味相近者捧臭脚打群架。
野夫之意,希望用一种求教的方式,给如日中升的数控中坚如波恩、刘岩利、征、firstrazor firstrazor、@Q等等高人,提一种思路——哪怕这思路、思想不被接受、不被认知,他也在为中华之数控添一把火、尽一己之力。
任何一个行业中、任何一个系统中,都会有历史或自然产生的分工,有一些人在作形而上的哲学理论思考,有些人在做前沿细节分枝的研发,有些人在用别人理论、研发出来的东西大量实践。
在这样一个既混沌而有序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技术观点,是有较短时间阶段适用性的,而野夫之所求,是更长时间的阶段适用性,其实质,用通俗的话来讲是:永恒。虽然这并不可能,但是“不可能”永远阻止不了无数求真者的脚步。
有人追求“永恒”,也必须有人追求“阶段适用性”,更必须有再多的人追求大量的实践,这是现实中我们更需要的,我姑且认为波恩、刘岩利、征、firstrazor firstrazor、@Q这些高人都站在这两个层次。他们是中坚力量。“数控重在体系”,“CNC化是NC的微计算机发展的必然结果”,“现有数控最本质东西还是插补和轨迹规划等数控功能软件”,诸如此类的论点,无不是“有针对性”“有阶段性”的,正是这些论点,让冲锋在前的人,有了尝试的机会和实践的具体方向。
至于一些“技术门槛”“商业壁垒”的存在,这是社会现实与社会发展的必然。它对“总线”进程的推动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这属于社会学范畴,与自然科学不在一个分枝,在这里我们可以不作过多的探讨。
希望野夫先生,在“哲学”与“技术”的交点上,再具体技术化一些。不必多引导,不妨直指观点进行论证,才能让大家的讨论,进入真刀实剑
事实上,全数字接口与脉冲、模拟接口,从信息论的角度,都属于信息交换的方式。在不考虑数字、脉冲、模拟方式在信息交换效率(这个词可以换作俺提过的“滞后”“惯性”,或者野夫提的“delay”)上的区别,其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按野夫的思路,我试探性地“揭露”一下数字通讯方式与脉冲、模拟方式区别的本质:把这三种方式,从信息论的角度,都看作是通讯;数字通讯方式,一般可以认为是“双工”的,有的还可以“全双工”,一般脉冲、模拟方式,是单工的。这个“本质区别”,在目前,将会把数字通讯方式推向制高点。
不考虑通讯效率与单工、双工,从群控的角度来讲,脉冲、模拟,从电路原理上,增加驱动能力,也一样可以实现一对多的“通讯”。在数字信息化的年代,脉冲本来就要计数、模拟最终也大多要AtoD,它们与数字通讯的区别,还有一点是,一般没有“时钟同步”的概念。
而由数字通讯组成大系统,在某些角落,仍会有脉冲或模拟作为底层支持,数字通讯通过其“强健的沟通能力”作为上层建筑来协调。
俺考虑的数字通讯与脉冲、模拟的两个区别,是不是足以支持它成为数控的领衔主演呢?
两天不来,这里如此热闹! 竟连久违的“通讯网”也加入进来了,有趣得很!不过“通讯网”在“53楼”的回答不仅精彩,而且到位!
“野夫”喜欢以玄学看待技术,与我等以技术自称的工程师,也就是匠人,差距颇大。如果说先秦的“道”可比于西方的“哲学”,那么西方的“法律”相比于先秦的是什么?个人以为不是“法”,而是“礼”,虽然“礼”的含义在后世理学中所定义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中早就变了味道。
还是希望大家多一些技术,少一些玄学,纵使玄学所左右的方法论无所不在!
请注意本人的原话:“NC的CNC化是微计算机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被调换位置后的:“CNC化是NC的微计算机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两句话的含义差异可不小!
“(现有)数控最本质东西还是插补和轨迹规划等数控功能软件”———“现有”2字的框定有一定道理!
“参数错误”关于“但只是有个总线系统就是高档了吗?中国在系统上缺的东西太多了,不要说性能,连很多功能都没,踏踏实实先做一个真正意义上功能齐全的数控系统出来再说吧”的提法不错,诚然个人以为总线只是数控高端与否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国产数控系统的软肋在于功能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仅仅是慨谈哲学和方法论就能拯救国产数控,那么在战无不胜的CP主义的伟大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国产数控早就冲出太阳系了!
国产数控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规模有限的应用,多少年来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缺乏对数控应用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真正的领域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国内也许不缺乏单一的,割裂的数控单项技术,但始终没有功能策划适度,符合市场化需求的数控产品,政府资金主导的数控科研一方面长期依赖于不懂市场的高校和院所这类非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总是追求功能和性能的攀比和堆砌,直到完全诞生于市场的经济型数控在非政府范畴内的异军突起,才使国内数控在市场上有了可怜的一席之地,但国内数控产业不可能躺在价格战上良性发展,产业总要升级,否则怎么养活工资收入与日俱增的从业人员,怎么应对政府主导的通货膨胀。国产数控走向普及型,中高端是产业的必由之路。
为此,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接口技术的取向问题,继续走经济型的后步进时代的脉冲串吗? 走早已被发达国家数控企业摒弃的±10V模拟接口吗?业内无不思考着这些问题,答案基本上是否定,关于这一点本人和广数、华中数控、沈阳高精、大连光洋、(华大)迈信、中控等业内企业都有过交流和讨论,也和EtherCAT、Powerlink、SERCOS、Synqnet、Profibus IRT、Ethernet/IP CIP Motion、Mechatrolink III、SSCNET III、RTEX有过接触和交流,数控系统的总线化,是业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