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无意摆擂,面对国内数控产业的惨淡现实,“急于手上见高低”,图个口头之快又有什么意义呢?!“波恩”只是希望像“野夫”这样的前辈能够把自己多年来在这方面的体会和教训多向年轻人总结传播,就如“野夫”在“21楼”回贴的倒数第2,3两段阐述的那些有深度有见地的观点。
既然是谈数控,谈总线,那就各自表达各自的看法,看法存在分歧并不奇怪,“波恩”主张数控接口总线化,而且已表达了之所以主张这些的理由,其实不仅仅是驱动接口,包括数字和模拟I/O接口,传感器和量仪接口等等,数控机床的典型应用接口都可以纳入统一的总线体系,关于这些,以后可以逐渐展开讨论。也希望“野夫”能够不吝阐述自己对于数控和总线的思考和认识。有讨论才有交锋,有碰撞才有火花。
“波恩”完全认同“野夫”“要为民族争光,则必走原始创新之路,舍此无他。”的看法。执政党中央在其xx届x中全会中郑重其事地提出了国家创新战略中自主创新的三种形式,个人以为除了“原始创新”,拿其它的2个“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再创新”当作自主创新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和专利政策中延用至今的“实用新型”是一丘之貉。当然了,必须承认技术集成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只是这和早些年各地政府和企业热衷于引进整条的日本家电生产线,引进整条的欧美汽车生产线使自己具备家电和汽车产品的生产能力又有多大区别,到头来生产线老化了,产品过时了,国人照样不具备设计和制造能力。如果真能从技术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中找到突破点实现创新,那就是新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再创新”无非是各级政府和各色企业人等堂而皇之地浪费纳税人钱财的政策缺口罢了!
最根本的还是要具备自主的设计能力,无论其中有没有原始创新成分,只要不侵权,只要所有关键环节都是完全依靠自己的设计能力正向设计出来的就行,再加上打造自己可控制的制造和工艺能力,掌握品牌和营销渠道,让产业真正具备微笑曲线。
另,“波恩”已非青年,早已无锐气可言,今日或许尚可自诩“笑看蹉跎早,犹逞少年狂”,用不了多久也就只能“犹记少年狂”了。
NC的CNC化是微计算机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的NC大概已经全都是CNC了,有直接借助通用工业PC的技术和产业平台的,也用自行开发专用微机系统的,其中x86和ARM是目前最主流的硬件平台,x86平台更趋于通用工业PC平台,ARM平台则多采用成本更低的嵌入式专用系统,操作系统平台也从早期的DOS,到目前的Windows/Embeded+RTX/InTime等实时内核,RT Linux+GUI,甚至uCOS-II,QNX,WinCE,VxWork等等,就高端系统而言,还是x86+Windows Embeded+实时内核的软硬件平台居多。
以上还只是数控的支撑平台,本身并不能解决数控最本质的关键技术,这一点和本人推崇的串行实时总线有类似之处,一个特性有限或不足的支撑平台足以制约数控系统的能力,但一个特性超强的支撑平台则未必会对数控系统的性能起到直接贡献,毕竟数控最本质东西还是插补和轨迹规划等数控功能软件,也就是支撑平台上运行的应用软件。数控本人并不在行,无法深入分析了。
“野夫”从数控入计算机,再重返数控,必然对CNC的软硬件体系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然而前苏联追求技术的复杂性,搞程序自动化,也就是企图使“0”“1”天书中的信息流直接自动流起来。国人以俄为师,将软件专业称为程序自动化,且视为绝密专业,欲窃程序自动化之义,成特权中之特权。而美国人想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普通人既方便又简单地用起来,于是有助记符、汇编,然后是高级语言。”
您以为助记符、汇编、高级语言这些东西比 0、1 简单么?他们的实现并不简单,而且是非常复杂的。只是在有人做了这个复杂的工作之后,对编程人员简单了。回到通讯的问题上,如果按照您的思路,是需要考虑如何将总线封装一下上而已,使其对用户简单一点。例如,大家都在上网,其实机没没有几个人真的了解以太网的多层协议的具体内容。
至于说总线通讯华而不实,个人以为,一个只知道切青菜的厨师,一定认为高硬度的合金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不锈钢已经是足够好的刀具材料了。在要求高精度、高速度、高加速度的应用中(CNC是其中最典型的),总线通讯的价值是可以明显体现出来的。比如说,用位置脉冲列的方式传输运动控制信号控制伺服,您高速做个圆弧看看效果。如果将伺服的应用局限在匀速运动的领域,或者定位控制方面,确实总线通讯是华而不实了。毕竟切白菜的时候,不锈钢菜刀已经足够好了。
技术实现手段的复杂性与用户接口或界面的复杂性完全是两回事,为了保证后者才需要学界、技术界、工程界去辛苦的工作,把复杂的类似于“0”和“1”这样的天书,转义为“汇编助记符”和“高级语言”这类的易于“CPU”用户理解的更表意的,容易理解,编写简单的东西,殊不知这个转义过程中所包含的汇编、编译、优化、连接过程有多复杂,但是像本人这样的工程师完全可以在不懂编译原理,甚至不读汇编指令的情况下完成设计,这就是开发者的复杂劳动为用户带来的便利。
因此对于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而言,他们的复杂劳动就是为计算机用户寻求形式上更为简洁有效的计算机使用方法,而所有的复杂劳动和过程,都被良好地封包在开发工具中了,用户无需触及,也无法触及,这大概也是李院士那番言论的初衷所包含深意之一吧。
转到数控上来,数控功能实现的复杂性是数控系统开发者必须做的事情,其封装结果表现为数控用户可用的一个个功能,功能的简洁与否既取决于功能本身的复杂程度,也取决于开发者的理解和封装能力。
数控到驱动的接口是谁都逃不掉的环节,无论是采用什么,脉冲,模拟的弊端本人无需在此赘述,接口的串行化、总线化、高速化、实时化(等时同步化)是当今数控技术体系发展的实践需求,这一点刘版主和其他热心网友以及本人都在前面陈述过理由。“野夫”担心的复杂化更多的将体现在数控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就是开发过程的复杂化,当前任何一种总线技术在经过开发者的封装融入产品之后,在最终用户面前都不会表现出丝毫的复杂性,除非用户打算亲自了解有关技术细节。就如刘版主提及的以太网,中国几亿网民中有几个懂IEEE802.3等相关协议的,甚至又有多少会去关心上网用什么协议;还有傻瓜相机,用户真的需要关心自动对焦和光圈如何实现吗?
数控产品提供给用户的关键价值在于功能和性能,就算是经济型数控系统也有其赋予用户的必然价值。而实现相关功能和性能的技术手段复杂与否,实现成本低廉与否,则与企业的产品定位和产品能力有关,定位不准,能力不足,企业迟早要完蛋。
数控是产品,而不仅仅是技术,是产品就需要策划产品定位,根据定位确定需求,跟据需求规划功能,根据功能明确技术方案,然后才是技术实施和实现。如果在相应的策划中确需或无需数字总线,剩下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一概而论地说数字总线华而不实,或者数字总线非“你”不可,都未免偏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