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最近还看过
不同意以上几位的讲法。
在系统中,负载本身是耗能的,而电机转子本身其实也是负载,它也是耗能的。 所以总负载是电机转子+外围负载(本身来讲电机转子和负载就是连接在一起的,而它们和电机定子才是电磁的联系)。
而刘志斌提到的例子:2、当你坐在车里,在激烈颠簸时,你会离开座位飞起来,是因为你的惯量太小,换一个200公斤的巨人就不会离开座位了, 在这个例子中,其实应该是将人和车子做为一个整体负载来考虑, 而路面的凸凹则是外面施加力的因素(相当于电机输出的电磁转矩)。人飞起来不是因为什么惯量小,如果我将人绑在椅子上呢?还会飞吗? 这换算到负载上来讲,就是你的负载和电机轴之间的联轴器松了,那肯定不行,如果连接紧了,就不会有问题,因为其实他们都是一个整体,都是电机“定子输出的电磁转矩”的负载!
"而这个经验公式依赖的依据是:一般来讲,惯量大的电机,那么输出的力矩也大"———这么多年来,业界这个似真似假的误导的源头正在于这个“一般来讲”!
以三菱的J2系列伺服为例,HC-KFS73型小容量超低惯量电机的转子转动惯量为1.51kg*cm*cm,HC-MFS73型小容量超低惯量电机的转子转动惯量为0.6kg*cm*cm,HC-UFS73型小容量扁平式电机的转子转动惯量为5.9kg*cm*cm,HC-SFS73型中容量中惯量电机的转子转动惯量为6.6kg*cm*cm,这4款电机的额定力矩同为2.4Nm或2.39Nm,而转子自身的转动惯量的差额已最高可达11倍之多,试问该如何套用1~3倍的负载惯量比的选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