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百度百科-电势:“在电场中,某点电荷的电势能跟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叫做这点的电势(也可称电位)。电势是从能量角度上描述电场的物理量。”
1、在电场中,某点电荷的电势能跟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叫做这点的电势(也可称电位)。
2、设电场中的某点A,放一个3库伦的正电荷,电荷的电势能是15焦耳;
3、设电场中的某点A,放一个-3库伦的负电荷电荷,电荷的电势能是-15焦耳;
4、设电场中的某点A,放一个-30库伦的负电荷电荷,电荷的电势能是-150焦耳;
5、设电场中的某点A,放一个30库伦的正电荷,电荷的电势能是150焦耳;
6、根据电势的定义,电场中A点的电势
Ua=15焦耳/3库伦
=-15焦耳/-3库伦
=-150焦耳/-30库伦
=150焦耳/30库伦
=5V
7、请问电场中的某点A的电势是5V,与放在A点的电荷、电荷的电势能有关系吗?
8、请问电场中的某点A的电势是5V,该点现在没有电荷它的电势就不是5V了吗?
电势差是200V,说明你选择的参考点不能是中心点;如果是中心点,就没有电势差是200V;
有点走远路了。
你仍然只能证明电势是相对的,电势能是相对的,与参考点有关;不能用来反驳和回答440楼的问题;
谢谢批评,改正我的观点如下:
导体之间的电势差,表现在电势的差别;有电势差,必然有电势能差别;电势能是电势的试金石;
对于电荷之间的电势差,一定有电荷电势能的差别;
对于导体之间的电势差,一定导体电势能的差别;
并且与参考点有关;
导体电势能(或合电势能)是你不能逃避的问题。
(上传的图片显示的不怎么清楚,可单独点开看,能看的更清楚点
图片文字里说的48 应为40)
请楼主按上图解释下,带电体A使带电体B 两端产生感应电荷的过程,及感应的结果。
1、以FE原子进行了举例,FE原子的结构为原子核,及外层 4层电子分布情况
2、可假设最外层的2个电子都被感应成了自由电子。
3、只做了40个FE原子的例图。
4、绝缘导体C的情况暂不做分析。
5、所示例的40个FE原子的原子核及最外层电子子,在带电体A的电场力作用下是如何运动的。
6、作为这个静电感应的主体对象带电体A 上的电荷发生了什么变化?
既然绝缘导体B上有运动产生,带电体A上的电荷不可能无任何变化吧?
6、想知道这个静电感应到底是怎么感应的。
希望楼主能给出经典物理学里的力F ,位移S,做功W,时间t
如果有量子物理学关于质能公式,电子运动,电子跃迁的相关参考公式也可以。
图片太复杂了,用不上;因为现在仅仅只有一个根本问题,一直得不到传统理论的回答;
两个导体(合)电势能如果各为零,或者导体之间没有电势能差,零电势能(或者零电势能差)的导体之间能够产生电压吗?
如果认为没有电压,那么刘志斌 版主就应该承认错误,给我鼓掌;
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1、导体之间的电势差,表现在电势的差别;有电势差,必然有电势能差别;电势能是电势的试金石;
对于电荷之间有电势差,一定有电荷电势能的差别;
对于导体之间有电势差,一定导体电势能的差别;
并且与参考点有关;
2、 两个导体的电势,与参考点的选取是有关的;电势差也是如此;
比如,零参考点选择两个感应平衡导体之间的中心点,那么各导体的电势大小相等、电势差为零;
3、 U=ES,其中的距离S,
已经说明了:距离不同、电势不同;
电势不同,应该说明电荷的电势能不同;
电荷的电势能不同,对于导体,应该说明导体的电势能(或者导体合电势能)不同;
如果导体之间有电势差,那么导体的合电势能大小一定有差别,是否同意?
引用 学习践行 的回复内容:
……6、想知道这个静电感应到底是怎么感应的。 希望楼主能给出经典物理学里的力F ,位移S,做功W,时间t 如果有量子物理学关于质能公式,电子运动,电子跃迁的相关参考公式也可以。
1、讨论发生静电感应的对象是导体;
2、宏观导体的物理模型是:
1)导体的正电荷是束缚电荷,不移动;
2)导体中的电子是自由电荷,所谓自由,就是不受任何非静电力的影响;
3)整个导体是一个充满理想气体的容器,理想气体的分子就是电子;
4)只有自由电子密度集中、出现正负电荷失衡时,表现出负静电荷,同时也有正电荷表现出,且正、负电荷的电量相等;
5)自由电子与正电荷间只受到感应静电荷电场力的作用,即电子离开原子的束缚力,与原子核正电荷间无限远;
引用 刘志斌 的回复内容:引用 学习践行 的回复内容:……6、想知道这个静电感应到底是怎么感应的。 希望楼主能给出经典物理学里的力F ,位移S,做功W,时间t 如果有量子物理学关于质能公式,电子运动,电子跃迁的相关参考公式也可以。1、讨论发生静电感应的对象是导体;2、宏观导体的物理模型是:1)导体的正电荷是束缚电荷,不移动;2)导体中的电子是自由电荷,所谓自由,就是不受任何非静电力的影响;3)整个导体是一个充满理想气体的容器,理想气体的分子就是电子;4)只有自由电子密度集中、出现正负电荷失衡时,表现出负静电荷,同时也有正电荷表现出,且正、负电荷的电量相等;5)自由电子与正电荷间只受到感应静电荷电场力的作用,即电子离开原子的束缚力,与原子核正电荷间无限远;
请从金属FE原子的结构,来解释,图片如上。
另:请问导体中的正电荷是什么?
假设 图中的导体是金属铁,长度为2cm,分布的FE原子个数为40(实际上肯定远超过这个数字),40个FE原子核最外层的电子,因为受到带电体A的作用,脱离了FE原子核的束缚力,向带电体A的方向移动,而此时的这个FE原子表现FE+2形式,对相邻的FE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又进行勾引作用,最终的结果是把,离带电体A最远的F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给移动到离带电体A最近的方向了。可以认为离带电体A最近的FE原子表现的是FE-2?
这个过程可以认为电子的定向移动吗?相当于最远端的FE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移动到了最右端了,这个电子在带电体A 的电场作用下移动了这么多距离,肯定做了功。带电体A是因,这个因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