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有三种情况,当负载是纯电阻性质时,电压和电流相位相同;当负载是(或含有)电感性质时,电压相位超前电流;当负载是(或含有)容性负载时,电压相位滞后电流,或者说,电流相位超前电压,也就是你说的“容性电流”。如:平常用的异步电机,就是感性负载,用来补偿电网功率因数的补偿电容就是容性负载。换一句话说,我们单方面讨论电流的关系,把电压作为一个对比的定值,这个时候可以表述为:
如是容性负载(电容器),那么他会导致最终电流超前90度,如果是电感则产生最终电流超前-90度(即滞后90度)反过来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假设电压为X轴水平方向,则是否超前则为Y轴垂直方向,当为容性负载时为Y正半轴部分,感性负载为Y负半轴部分
无论是正超前还是负超前(滞后)都会导致功率因数下降,而纯阻性负载其超前角或滞后角是0度,这个时候功率因数为1正因为容性和感性具有这种相反的性质,那么当使用电动机等感性负载时,会导致严重的负超前,这个时候就应当使用足够的电容器进行补偿,使其无限逼近0度,保证功率因数无限的逼近1。
总之,功率因数下降,无论是正超前还是负超前都回导致下降,只有为0时才是最高的,而感性负载一应用就肯定是负的了。所以就要用电容补偿让他接近0。
超前和滞后,对于送电系统而言,会导致输送的有功能量下降,无功上升,换句话说,线路已经负载50KW的功率,但事实上由于超前等原因功率因数下降,线路实际输送的能量对设备做的功可能远小于50KW,比如结果是5KW,那么我们就等价于用50KW设计容量的线路去带动一个5KW的负载,这对于电网而言,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补偿的话最简单的说,容性超前用电感补偿,感性滞后用电容补偿,使其即不超前也不滞后.
补充一点:就目前而言,国家规定的用电设备功率因数不能低于0.9,否则就会罚款(或者说加收损耗的费用),因此很多单位用电时,都使用无功补偿装置在设备自身上补偿,同时也在单位的总线上集中补偿,一般也都是用继电器投切电容器的为多,毕竟现在大多都是感性滞后的.
此外,有部分先进点的补偿装置使用了双向晶体门闸管投切电容和电感,使得投切加快,但电容和电感补偿必然不可能达到很高功率因数,而且不可以频繁操作,否则会有危险.
这个时候,部分单位,比如一些数据中心,一些特高层大厦等等,为了减少各种问题的发生,使用主动式补偿系统,这种系统即昂贵也不耐用,其原理是利用电子采样后控制触发装置,反向输送电能,通过这一过程强行纠正这些偏差.当然有一些要求更高的大厦,还使用了波形曲线主动式纠正设备,和上面这个差不多,用于纠正正弦波,不过这些东西都太昂贵了,中国境内,除港台地区外,几乎没有那几个单位和组织用得起.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