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 点击:13696 | 回复:332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6-07-14 13:39:00
楼主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4-20 15:31:26
281楼

 

    “iton”先生自以为比工人多读了几年书就比人高一等,其实,“iton”的学识也不过如此:顶多也只有“半桶水”(iton 的语录)!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4-20 16:02:51
282楼

 

  “iton”在第19楼的跟帖中还有更为荒唐的言论!先留给网友们再仔细的看一看“iton”这荒唐的表述是哪些?!

 

 

yaoyaoyao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2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5
  • 注册:2002年6月18日
发表于:2009-04-27 16:28:26
283楼

楼主乃强人也!佩服啊!

fisherwang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7帖 | 73回
  • 年度积分:4
  • 历史总积分:316
  • 注册:2007年2月12日
发表于:2009-05-25 14:36:51
284楼

hehe~~~~~

too

wqjokes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3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63
  • 注册:2008年12月15日
发表于:2009-05-25 21:06:42
285楼
这是一个对每个人都很有帮助的网站,希望大家用平和的语气,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互相交流,如果你真的行,我想会得到大家的支持的。

城郊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1
  • 注册:2006年3月03日
发表于:2009-05-25 23:27:59
286楼

这个问题会讨论如此激烈,说明闲人真的很多,另建议PLC论坛该分个高低级别~~

夏日寒風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帖 | 16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0
  • 注册:2003年9月20日
发表于:2009-05-26 19:02:24
287楼

写给14楼的:

个人意见;
我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大的意义的!
PLC主要完成的是工艺,只有按照工艺流程写下来的程序才是易读,易改的!而复杂的逻辑对PLC而言更本不是什么负担的啊!(当然在非常非常重要,精确度高的场合下是会有影响的)但目前的设备,我想,还很少有这样的要求的啊!
不应该如此的去化时间的简化!

 

我觉得PLC的程式越复杂,PLC的扫描时间越长,这样对整个程式和运行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如果你做过LED8字灯的扫描程式,0。1S与0.2秒的扫描时间差别有多大你就知道了。这点我是深有体会,因为我经常为了缩短PLC的扫描时间而不得不花心思去简化程式。

以上只是个人意见

working999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
  • 注册:2009年5月26日
发表于:2009-05-31 11:47:17
288楼

终于看完了

发现个比偶较真n倍的人

膜拜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19 16:27:07
289楼

 

  卡诺图上几何位置“相邻”(包括“相对”、“相重”)的“最小项”,必然又是“逻辑相邻”的“最小项”。这就是卡诺图的构成“特点”。就是这个“特点”为我们提供了直观判断逻辑函数化简的依据!

 

 [温馨提示阅读本帖子的网友:如果您看不全这个帖子的整体全貌,就请点击《宽版帖子原貌》]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19 16:45:10
290楼

 

  对于“旅客特点”这个概念,根本没有确定的内容,怎么能用它来描述“学术”上的概念呢?

 

  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不同职业,不同部门的人对“旅客特点”有不同的描述。给网友们列举几个不同的实例:

 

  ⑴、春运期间,某客运处职员看旅客有三大特点:

 

    一是旅客出行提早;

 

    二是旅客人数持续偏多;

 

    三是返家客流急剧增加。

 

  ⑵、国庆黄金周期间,某边境口岸工作人员看旅客有三大特点:

 

     特点一是旅客出入境持续高流量;

     特点二是外省组团旅客增长迅猛;

 

     特点三是旅客对出入境服务满意率高;

  ⑶、对特定的某个旅客,目击者描述他的特点:

 

    “高高的,胖胖的,穿一身灰色中山服。” (选自电影《秘密图纸》台词)

 

  从“逻辑化简”的角度来看“旅客”有什么特点呢?谁能回答?!“iton”先生能回答吗?!

 

  我们可以说:“旅客特点”与“逻辑化简”风马牛不相及!八杆子也打不着!


zhjb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5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6
  • 注册:2003年3月11日
发表于:2009-07-20 11:52:33
291楼

程序是可以简.但是x4.x5.x6看是做什么用的.不一定是多于.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20 16:06:39
292楼

 

  欢迎持不同意见的网友参与讨论!这个“欢迎”有一个必要的前提,这“前提”就是:您应该是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提出不同意见,用“平等”的态度来参与讨论! 我的回复态度是根据您的跟帖态度来作出回应的。

 

  怎样才是“用讲道理的方式提出不同意见”呢?我给大家展示一个精彩的范例吧: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一直都信奉大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关于“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跟物体的重量大小成正比”的学说。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运动是因为受了力的作用,如果作用力大,则由该作用力所产生的运动速度就大,如果作用力增大一倍,则该运动的速度就会增大一倍。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是因为它的重力作用于它的结果。所以,自由下落物体的重量愈大,其自由下落的速度也就愈大。

  

  伽利略在25岁时,向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学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伽利略的观点是:自由下落的物体(在排除任何“非重力”因素的影响的前提下),其自由下落运动的速度跟物体的重量大小无关!

 

  伽利略提出这一个与人们沿袭一两千年以来的传统观念截然相反的“新观点”时,他是这样用“讲道理的方式”来阐明他的“新观点”的:

 

  把两个重量不等的铁球拼结在一起,让这个拼结起来的物体自由下落,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其中重量大的一个铁球下落速度本应该快过另一个重量小的铁球的速度。但是,因为它们两个是被绑在一起的,所以,重量大的这个铁球会因重量小的铁球的速度较慢而被“拖了后腿”造成速度不及大重量的铁球单独下落时的“快”。即:这个拼结起来的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速度不及其拼结成份中这个重量较大的铁球单独下落的速度。而我们从另一角度看, 两个铁球合起来的总重量必然大于其中这个大重量的铁球。所以,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拼结起来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必然会快过这个大重量的铁球单独下落时的速度!

   这个拼结而成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到底是“不及”其拼结成分之一的大重量铁球单独下落速度的“快”呢?还是比它单独下落时“更快”一些呢?!

 

  这就让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学说”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从而动摇了人们两千年来一直奉为“伟大真理”的“学说”的基石!

 <待续>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20 22:25:37
293楼

 

  接着,伽利略用实验的客观事实来证明了“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跟其重量的大小无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比萨斜塔上做的自由落体实验”。

 

  伽利略用两个外形上完全相同,但一个空芯、另一个实芯,一轻一重的两个铁球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对比实验,在比萨斜塔上这两个铁球同时被放开下落,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斜塔上落下来的两个重量上相差很大的铁球在同一瞬间着地了!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20 22:28:51
294楼

 

   力与运动的关系,是物理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在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之前的大约两千来年,人们对于这个基本的问题的认识是含糊不清的,人们凭直觉的经验认为运动速度与力的大小有关。这个错误的观念把很多人都搞糊涂了,以至这个错误的观念持续了两千来年!

菜鸟起航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
  • 注册:2008年2月29日
发表于:2009-07-21 11:57:58
295楼

以前编过一个M爆多的程序,FX-2N,后来调试过程中存在诡异的误动作,后来化简后就不存在了.这可能是什么问题?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21 16:09:18
296楼

<接上面第295楼的内容>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在整个欧洲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这可能是使人们长期相信这一个直觉观念的主要原因。


  比较一下对于这个问题的两种观念


  根据直觉而形成的观念是:

              物体所受作用力愈大,则物体运动的速度愈大。因此“速度”本身表明着有无外力作用于物体之上。


  伽利略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所发现的新线索是:


  一个本来运动着的物体,假如没有人去推它、拉它,也没有任何阻止它运动的因素作用于它,则此运动着的物体将匀速地运动下去。即它将沿一条直线永远以同样的速度运动下去。因此,“速度”本身并不表明有无外力作用于物体之上


  伽利略的这个正确结论隔了一代以后由牛顿(Newton ,1642-1727)把它写成“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这个定律通常是我们在学校里开始学习物理时就将它牢记在心的第一条定律:


     任何物体,只要没有外力改变它的状态,便会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待续>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21 21:49:38
297楼

 

     伽利略的结论是:“速度”本身并不是“作用力”的结果,“作用力”的结果是“速度的改变”,即后来的我们所采用的“加速度”的概念。在牛顿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F=am ”。我们在表达重量与质量的关系时常以“ W =gm ”来表达。其中重量W与质量m的比值“ g ”被称为“重力加速度”。在“厘米-克-秒制”中这个 g 的单位被定为“伽利略”。

 

        伽利略(g)-厘米-克-秒制中加速度的单位,等于1厘米/秒^2  常用于大地测量——简称“伽”(gal)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他设想,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伽利略假设第一种方式最简单,并把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21 22:01:59
298楼

 

  伽利略的数学推理

 

  在伽利略的时代,技术不够发达,通过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来验证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是不可能的,但是,伽利略应用数学推理得出结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即 s ∝ t^2  

   这样,只要测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是否在做匀变速运动。

 

  伽利略是怎样推出 s ∝ t^2 的呢?他的思路大致如下:他推断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v/2 ,然后应用这个关系得出

               s =vt/2。 再应用 v = at , 就导出了 s = 1/2at^2  即  s ∝ t^2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21 22:11:41
299楼

 

  伽利略的实验验证

 

  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当时用实验直接验证自由落体是匀加速运动仍有困难,伽利略采用了间接验证的方法,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做了上百次的实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时的加速度小得多,所以时间容易测量些。实验结果表明,光滑斜面的倾角保持不变, 从不同位置让小球滚下,小球通过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平方之比是不变的,即位移与时间的平方呈正比。由此证明了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位移跟所用时间的平方的比值仍不变,这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倾角的斜面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是相同的。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7-21 22:15:15
300楼

<接上一楼的内容>

 

  不断增加大斜面的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的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加而增大,这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