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懂得某些科技知识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既不懂得这些科技知识,又还不知道学习,相反的,对宣传科技知识的网友报以打击和讥讽。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进步呢?!这样的人不是很可悲吗。
“机床aa ”认为图2所示梯形图的逻辑功能不等效于图1所示梯形图的逻辑功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持反对意见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用他那种态度!有不同观点可以各谈各的根据,有理有据的讲出自己的观点才是相互交流的态度、相互学习的态度。
本楼主提出“图2所示梯形图的逻辑功能与图1所示梯形图的逻辑功能等效”有严谨的逻辑理论推理,也有供大家用实践去检验两个梯形图逻辑功能等效与否的实验程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证明了两个梯形图的逻辑等效!
如果“机床aa ”要推翻这两个梯形图的“逻辑功能等效”这一结论,仅仅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充分否定这一结论。比如在X0、X1……X6这7个输入变量所能构成的128种组合中找出一种组合能使两个梯形图的输出不一致,则“机床aa ”的观点就得到充分的支持了!但是,客观事实中就是没有能支持“机床aa ”观点的“变量组合”!
回复内容:
对:xuesheng! 关于引用周田人 的回复内容:请问:简化后的X4.X5.X6哪里去啦,难道你知道他的逻辑指令.能省吗?我想不明白,请楼上给于回答.谢谢.
内容的回复:
请仔细阅读本主题帖的第4 页的第182楼、第184楼、第185楼这3个帖子,这3个帖子很详细地用逻辑代数的理论解释了图1与图2的“等效”。
我再把第193楼的内容贴过来方便大家参考。
《图1》所示梯形图中Y0是关于自变量“X0、X1、… X6 ”的函数。这“X0、X1、… X6 ”7个自变量构成的“状态组合”有128种。如果用7个开关从PLC“输入端口”逐一输入这128种(实际上只输入127种)组合来验证《图1》、《图2》所示梯形图的逻辑功能是否“完全等效”,是相当繁琐的一件事。所以,即使有人对“等效问题”心存疑惑,恐怕也很少有人肯花功夫逐一去验证它!
我化“繁琐”为“简单”,给大家写了一个让PLC自动穷举“自变量”的128种“状态组合”并逐一比对“函数结果”来验证这个“等效问题”的程序,谨供大家参考:
[温馨提示阅读本帖子的网友:如果您看不全这个帖子的整体全貌,就请点击《宽版帖子原貌》]
本楼主欢迎批评!但是,不欢迎“机床aa”这种不懂得讲道理的“掷烂砖”!科技批评是要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机床aa”先生认为“有些时候用你那种化简是达不到效果的”。就请“机床aa”先生具体的指出一种情况来!要否定一个结论仅仅只需指出一个“反例”即能达到目的!
7个变量的所有组合共有128种,我们可以将这所有的组合情况都代入《图1》、《图2》所示的逻辑关系里去验证,只要“机床aa”先生能从这128种情况中指出一种情况下不能使《图1》、《图2》所示的逻辑输出一致,就可以让“机床aa”先生的反对意见得到事实的支持了。
我把这128种组合的逻辑结果都计算出来了,并把它逐一填到卡诺图里(用染色来区别),请“机床aa”在这张现成的卡诺图中仔细找找有没有象您所说的“有些情况”?!
[温馨提示阅读本帖子的网友:如果您看不到下面这个卡诺图的整体全貌,就请复制该卡诺图图片,粘贴到一个空白图片上去研究。
有一些人总认为:“学历高”的人放个屁也是“香”的。某人学历高,即便贴出个明显错误的东西,也会有人趋炎附势,昧了良知,把它捧为“正确的”。而对“学历低”的人贴出来的帖子即便其内容完全是正确的,也会被这些人乱掷“烂砖”一阵的踏削!
[温馨提示阅读本帖子的网友:如果您看不全这个帖子的整体全貌,就请点击《宽版帖子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