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生产型企业,系统集成商做的工作水平都很高,的确是算“研发”。对于大部分系统集成商而言,那些提供仪表、控制器、驱动器的厂商,做的工作算是真正的“底层”“研发”。对于仪表设备厂商而言,半导体厂商是“研发”。对半导体厂商而言,他们用的硅材料、芯片封装材料和设备供方是“研发”。供方设备制造,可能又需要集成、电气、半导体……这个文明世界,鸡生蛋蛋生鸡,开天辟地以来,万物交织衍生,早已不分你我,何人能“理清”?
野夫先生也不必较真。严格来说,伺服驱动器板上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哪怕一个开关信号进光耦,进CPU,都是所谓“信息”交换范畴,可以算做“总线”的最原始基础形态;许多芯片间的种种串行I2C、SPI、CAN、485及种种并行通讯方式,都可以算“总线”,如您所言仅仅是“不同层次”的总线而已,仅仅是“底层”“高层”的区别,各有各的用途。总线在底层既已存在,何必要求在高层就消失呢?
您既能宏观和微观理解“信息论”,对于运动控制级存在数字现场总线的问题,大可不必问
客观地将,非常欣赏“野夫”对于现场总线起源的精彩总结。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野夫”一定要坚持认为驱动器接口的总线化是现场总线技术对运控级的渗入?!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运控级对驱动器接口是否有总线化的应用需求呢?或者在总线化之前,运控级接口技术有没有事实上的瓶颈?瓶颈是什么?
最受不了的是“野夫”的断章取义!
数控从计算机那里拿来用的是什么?请“野夫”务必搞清楚一些!如果“野夫”真的认为把“人家”的计算机成果拿来“点个点,打个勾”就足以“搞定”数控系统,那就过于天真了!
也许是“野夫”先生掉在计算机技术的象牙塔里太久了,所以才会有这般见地。
再次强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控系统的核心在于数控技术本身,国产数控技术所依托的计算机的软硬件支撑平台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非国产数控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绝非国产数控系统厂商足以解决的问题!
否则的话,做凡事是不是都要从头来过?!大家就只好去种麦子,炼铁了,不!可能还得从尝百草,挖矿石做起了!
在这个问题上个人赞同“通讯网”和“想起时正是忘记”两位网友针对“野夫”的看法表达的最新技术观点。
俺虽然各方面知识仅一知半解不深入,但还是知道一点点“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宏观管理层面、微观技术层面。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严格受控”,否则,当年野夫先生何必去研究“时滞”呢?
通讯网,抛开对这世界的认识层次不讲,咱们只讲电气。很少能见到普通电工知道直流电源的纹波,对模拟电路工作有多大影响;不少普通控制箱设计的工程师,不仔细思考信号频率对器件工作有多大影响,不仔细考虑接地方式对自己的设计能有多大影响;不少普通的电子工程师,不仔细校核每个器件电压或电流源入源出的冗余,造成某些特定工作状态下器件失效。——当你做一件事到极致的时候,就会更清楚地看到,一件事情,“严格受控”的程度能到多少,有多少细节因素是不能完全受控的。
对自己没仔细了解的世界观或技术或词汇,多少还是要有个交流和质疑过程,没有必要上来就对提出者进行鄙薄。这样容易让人感受到你的贫乏与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