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斌
無法做一個脈衝的控制 那還能叫伺服嗎?
笨鳥慢飛说:
…… 控制器送一個賣沖給驅動器 驅動電機轉一個脈衝的角度 控制器停止送脈衝 電機就鎖定不動 步進都能做到 還有伺服做不到 真是笑話
…… 無法做一個脈衝的控制 那還能叫伺服嗎 ……
1、你的伺服可以做“一個脈衝的控制嗎?”;
2、希望大家参与讨论!!!
ShowMotion
在位置控制外部输入脉冲时,脉冲本来就是1个1个脉冲输入的,怎么能说不能进行1个脉冲的控制,识别1个脉冲并执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定位完成后的±1误差也是一定没问题的。
您只能说伺服不能达到步进的工作效果而已吧?毕竟伺服的控制结果不能保证位置误差稳定的停留在0上,以步进的方式去解读伺服,去否定伺服的控制方法是很可笑的。
引用 征 的回复内容:我怎么觉得上面几位兄台很无聊,工作量不饱和,呵呵!
1、征当然觉得很无聊,因为他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2、这个问题实际是伺服原理之争;
3、这个问题实际是伺服原理之争,是伺服怎么改造才能达到大家预期的精确控制的问题!
引用 ShowMotion 的回复内容:
在位置控制外部输入脉冲时,脉冲本来就是1个1个脉冲输入的,怎么能说不能进行1个脉冲的控制,识别1个脉冲并执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定位完成后的±1误差也是一定没问题的。……
1、“在位置控制外部输入脉冲时,脉冲本来就是1个1个脉冲输入的,”,错误,是一次输入指令脉冲数;
2、伺服运行期间只有编码器的反馈脉冲,没有别的任何实际脉冲存在!
征
3、你仔细说说你说的“1个1个脉冲输入的”是什么意思?例如你说的是什么脉冲,1个1个的输入给了谁?
如何在伺服上去实现静态的锁定,将两者优点结合在一起?我曾经和厂家工程师讨论过,他们说很难实现,除非两种工艺并列,伺服切换控制,实现的难度、电机的体积都无法保证,得不偿失。
在现有伺服电机的模型上最好就是±1个脉冲了,除非更改电机的设计。
外部脉冲是通过逻辑电路接收的,伺服处理器每个控制周期访问读取,假定控制周期1ms,10000编码器分辨率,1ms来1个脉冲,等于6rpm,那么就可以认为是1个1个脉冲输入了吧?
如果每ms大于1个,就是每个控制周期接收n个;
如果每ms小于1个,就是每m个控制周期接收1个。
外部脉冲是通过逻辑电路接收的,伺服处理器每个控制周期访问读取,……
1、每个控制周期访问读取那个脉冲?
2、外部脉冲是什么脉冲?
外部脉冲就是步进驱动器接收的脉冲,步进是接收马上执行;
伺服是按控制周期来的,单位控制时间内的脉冲读取一次,和反馈输入进行比较,有误差去控制下一级,控制原理完全不一样。
……伺服是按控制周期来的,单位控制时间内的脉冲读取一次,和输入进行比较,有误差去控制下一级,控制原理完全不一样。
1、“单位控制时间内的脉冲读取一次”,单位时间的脉冲是1个1个的?
2、“单位控制时间内的脉冲读取一次”,读取谁输出的什么脉冲?
3、“和输入进行比较”,你不是说输入是1个1个输入的,怎么比较?
cyclone1983
好热闹,凑凑热闹,大家在这个平台下交流交流也好.
要求单圈1/131072精度是不合理的,编码器除了分辨率还有一个精度的概念,一般伺服用的编码器精度也就10角秒级。一个直尺标注1CM的地方不一定是真正的1CM,是吧。
20位,滞留+-3个脉冲。你找个定位比这个准的步进,我吃下去
你要是说数据是伪造的我也没办法
引用 ShowMotion 的回复内容:引用 刘志斌 的回复内容:引用 ShowMotion 的回复内容:……3、“和输入进行比较”,你不是说输入是1个1个输入的,怎么比较?呵呵,“和反馈输入进行比较”,刘老师好眼力!
1、这里没有那个脉冲是一个一个的输入???
2、只有编码器的反馈脉冲是1个1个的产生!
引用 刘志斌 的回复内容:引用 ShowMotion 的回复内容:引用 刘志斌 的回复内容:引用 ShowMotion 的回复内容:……3、“和输入进行比较”,你不是说输入是1个1个输入的,怎么比较?呵呵,“和反馈输入进行比较”,刘老师好眼力!1、这里没有那个脉冲是一个一个的输入???2、只有编码器的反馈脉冲是1个1个的产生!
输入脉冲分成:符号+脉冲、正反串脉冲、正交脉冲,其中正交脉冲输入和增量式反馈输入一模一样。
不知道您到底质疑啥?
位置输入大致分成几种形式:
电气脉冲信号、网络协议指令、开关触发+内部预定义位置指令;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电气脉冲指令,它的含义如下:您如果还是不能理解我就没办法了。
引用 ShowMotion 的回复内容:位置输入大致分成几种形式:电气脉冲信号、网络协议指令、开关触发+内部预定义位置指令;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电气脉冲指令,它的含义如下:您如果还是不能理解我就没办法了。
1、这就是你说的±1个脉冲信号的脉冲信号?
2、我的理解是,我们说的定位脉冲信号、“一个脉冲控制”的脉冲,是同编码器反馈脉冲信号性质相同的脉冲信号!
3、指令脉冲数=编码器反馈脉冲数/电子齿轮比,这个等式说明了脉冲性质的一切!
4、如果你不能用“指令脉冲数=编码器反馈脉冲数/电子齿轮比”解释你的脉冲性质,说明你在转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