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其中的6、导体B上的异种电荷间当然” 没有电压 “,但是导体B在电场中有确定的电势,其上的异种电荷都有相等的势能========回复:对于带电体来说,导体B上的异种电荷间没有电压 ,已经说明带电体分离导体的电荷做功为零;如果做功,那么导体的感应电荷之间应该得到电压能量(即应该如同弹簧一样储存能量转换为势能),由于导体本身具有特殊性,已经成为等势体,没有电压能量,因此只能说电场力没有做功。请看以下更正了标点符号的分析:
如果空间有两个正、负电荷由于电场力而发生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位移,使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势差发生变化,那么电场力做了两个正功。
但是,对于导体的正负电荷来说,情况完全不同,电场力作用下的正负电荷虽然发生了移动,但是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势差没有变化(即正负电荷没有被电场力改变能量),依然为零(能够对应导体等势体;原来的导体电中性时正、负电荷的电势能也相同,即电势差为零),即电场力没有做功。
(参考百度百科“静电感应”中的图片)如果能够使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正负感应电荷之间具有电势差,正负电荷之间才能产生电压能量(比如将感应平衡的导体从中间分开,成为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体,那么分开的机械能就转换为电势差能量,这时的势能与传统的弹簧、弓箭拉开时即具有或转换、储存了能量是相似的)。
那么如果带电体始终固定,移动导体、电阻导线,结果仍然一样的需要转换机械功,主贴的关键创新在于图1图2图3,即能够避免运动的同时做功(即避免机械运动的同时产生反作用力,避免转换机械能,达到克服能量守恒定律)。
引用百度百科“静电感应” 其中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因此,虽然主贴中带电体发生移动,请不要指责是否属于“静电学”。
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必然产生电流和磁场这些微观现象。
在静电场中发生静电感应的导体如果有很大阻值,这个阻值应该产生非静电力消耗电流能量。
是否能够推翻主贴中图1图2关于避免运动的同时产生反作用的阻力使导体之间获得电势差能量?
对于2的回复:即使在静电场内,电阻依然阻碍电流的通过,即一定有非静电力的作用,也就是有电阻。图1图2图3电阻消耗的能量就是主贴的关键:能够避免运动的同时产生反作用力,从而避免转换机械能的创造能量。
引用 永动机时代 的回复内容:
……
如果能够使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正负感应电荷之间具有电势差,正负电荷之间才能产生电压能量(比如将感应平衡的导体从中间分开,成为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体,那么分开的机械能就转换为电势差能量……
1、在外电场中、带有异种电荷、具有确定电势Eb的导体B,具有电势能,电能能=导体B的电势Eb×正电荷的电量×2;
2、再把导体B“从中间分开,成为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体,那么分开的机械能就转换为电势差能量”是另外一个问题;
3、把电场中的导体B,从中间分开,成为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体,有两种分法:
1)在垂直电场力的等势面上分离,分离后的两部分电势还是Eb,电势差是零,那么外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
2)在平行电场力方向的分离,分离后的两部分电势不等,有电势差,那么外力做功,电势能变化,电势能的增量等于外力做的功;
引用 永动机时代 的回复内容:
……即使在静电场内,电阻依然阻碍电流的通过,即一定有非静电力的作用,也就是有电阻。图1图2图3电阻消耗的能量就是主贴的关键:能够避免运动的同时产生反作用力,从而避免转换机械能的创造能量。
1、静电学的理论,是电荷在电场中的移动,只受静电力的作用,没有任何非静电力的作用;
2、就好像物理学中的其它很多理想模型一样,所有结论都是有条件的,离开条件的结论就不存在;
3、例如在静电学中,导体中的电子是自由电荷,是不受任何非静电力的自由电荷,这实际就是一种假设的条件;
4、例如楼主的图2中的导体B的静电感应过程,并没有考虑电荷移动时的非静电力,认为只受静电力的作用;
5、例如楼主在图3中,画了一个电阻,在静电学看来实际应该是一个导体不是电阻,是一个有电子自由电荷的导体,和导体B一样的导体,这就是楼主犯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