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的区别为:
第二运动定律是外力与物体动量的时间变化率的相互关系。(这是原版的牛顿第二定律),或说是外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高中教科书版本的牛顿第二定律)。其因果之间是一种瞬时的关系,而不是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
动量定理是外力持续作用于物体的累积效应与动量的增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因果关系在时间上是累积效应层面上的关系,而不是瞬时层面上的关系。
如果外力是一个变力(这里不但指力的量值为随时刻t 而变的函数,而且还指力的方向也为随时刻t 而变的函数)使物体作曲线运动,那么,第二运动定律与动量定理的区别就有下述的非常凸显的区别:
在第二运动定律中,任一瞬时动量的时间变化率的方向由外力的方向来决定。
在动量定理中,在有限的△t的间隔内动量增量的方向不能决定于某一瞬时外力的方向。
争论的起因是wanggq为了兑现自己“强烈支持<d8888k>斑竹关于《工控学院“观点致胜”有奖栏目正式发布》活动的号召”之承诺,把自己早年研究过的<关于电机“星 / 三角启动”过程的问题>贴出来,参与“观点”的讨论。
wanggq 的观点是:对带有不算轻的负荷的异步电机采用星/三角启动时,这个启动过程是由两个阶段即星接启动阶段和角接启动阶段组合而成的,如果输电线路容量不够充裕,则这两个阶段缺一不可。
刘志斌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不同,这就开始了不同见解之间的争论。刘志斌点评wanggq的观点时,刘所用的言语有些出格:说什么“星三角启动不存在两个阶段的问题”、“用星形启动完不成的启动过程,你还用星三角启动,只能怪你无知,怪不得星/三角启动这种方法”,wanggq 画出异步电机星/三角启动对应的“转矩-转差率”函数曲线,刘志斌就说wanggq的这组曲线是搞的怪!他刘志斌要拭目以待看看waggq还能搞出什么怪来!……
wanggq认为星/三角启动过程中由星接降额电压切换到角接全额电压,电机的电流会因为电压的提高而出现电流的上跳(俗称冲击电流),如wanggq 贴出的
星/三角启动电流对转速(转差率)的函数曲线是这样的:
刘志斌针对这一点批判,他另立了一个主题帖《异步电机降压启动,全压切换时没有二次冲击电流!》说,星三角切换没有冲击流,相反,切换瞬间电流还要向下跳跃,在刘志斌画的电流-转差率曲线图中有一部分降额电压所激励的电流还高出全额电压所激励的电流!
刘志斌并用文字说明:相同转差率下,电压高时电流小,电压低电流大。
爱因斯坦说:在物理学史上通常有一些实验能宣判一个理论的生死,这种实验称为判决试验(crucial experiment)。
有一个判决实验,网友们只要认真的照着去亲自做一做这个实验,其实验结果就能宣判刘志斌的结论“相同转差率情况下,电机工作电压高时,电流小,电压低电流大;”以及刘志斌对应的“电流-转速(转差率)曲线图”把部分降额电流画得比全额电流的位置更高,是一个荒谬的理论!
下面就是这个判决实验:
两个异步电机可以在同时接入三相对称交流电源(请注意:先要把两个电机的相序搞成一致的,即同一转向。)
两个完全一样的交流电流表,分别串入两个异步电机的电源线中。
大家可以看到:在两个异步电机同时接入电源,启动过程中,以及负载运行中的任何一个速度、任何一个时刻都是全额电压(角接)所激起的电流大于降额电压(星接)所激起的电流。而且全额电流还是等于3倍的降额电流!
这个“实验”中因为俩电机的所有参数都一致,所以,我们可以将俩电机视同为同一个电机分别在施加全额、降额电压时线电流与转差率之间的关系。如果有网友对此有异议,那么,我们可以将两台电机的接法相互对换再实践一次,前后两次实践之间,间隔一两个小时以便让电机绕组的温度下降到环境温度而保证检验的公平。将同一个电机前后两次分别的角形、星形之接法所对应的电流进行比较,也能明确的告诉我们:相同转差率情况下,角接的线电流是星接线电流的3倍!(我认为,多数的网友是学过阻抗之“星/三角”等效变换的。当然是能够理解“相同转差率前提下,角接线电流等于星接线电流的3倍”这一客观现象的!)
把上述的“判决实验”方案稍作一点改动还可以用来测绘异步电动机的“电流-转速(转差率)函数曲线”。星接电机的电流表接法不变,角接电机的电流表改串在电机的相电流的电路中。
测绘出来的“电流-转速(转差率)函数曲线”如下图:
这测绘的曲线与刘志斌瞎编、瞎画的曲线完全不同!从转差率=1(转速=0)一直到 转差率=0(转速=同步转速n1)定义域全范围内,每一个转差率所对应的情况都是电压低对应电流小;电压高对应电流大!并不象刘志斌瞎掰的那样:“相同转差率情况下,电机工作电压高时,电流小,电压低电流大;”!
还请网友们注意:即便是到了转差率=0(转速=n1)的情况下,异步电机的相电流也不可能为零!即:曲线不可能在转差率=0的这一点与横坐标轴相交!
星/三角启动过程中的星角切换点要发生电流的上跃(俗称冲击电流),很多在一线工作过的网友都见过这种由星形接法切换到角形接法时电机出现的冲击电流。
在切换点,照样也是电压高对应电流大;电压低对应电流小,这一结论已经在那个“判决实验”中得到证实的了!实验的事实告诉我们:同一个异步电机从转差率=1(转速=0)一直到转差率=0(转速=n1)的全范围内,星接降额电压所激起的电流总是在角接全额电压所激起的电流之下!即:在每一个转差率所对应的角接全额电压所激起的电流都比同一转差率下星接降额电压所激起的电流要大一些,所以星接切换到角接就出现了电流向上的跳跃,即出现了冲电流!
出现这个冲击电流是必然的,只是向上跳跃的幅度根据转差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或因负载情况不同而使电流上冲之后再下降的速率不同而已。
刘志斌总是把概念搞混淆,星/三角启动过程中,由星接切换为角接,这个切换引起的电流上跃即“冲击电流”是转速还没有来得及明显改变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切换成角接后,电机获得更高的转矩引起加速,经过转差率下降一段时间后,更小的转差率对应更小的电流。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一转差率下,必然是电压高对应电流大;电压低对应电流小!如果负载的惯量很大,其转速就不易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能从容的看清由降额电压切换到全额电压时的电流上跃。
图中额定转差率(额定转速)处的角接电流比切换点②的星接电流小,这是因为额定转差率比切换点转差率小很多的缘故,两个转差率在横坐标上所处的位置点不同,对应的时间也不同!(同样以负载转速不易改变的情形为前提)如果在额定转差率这一点星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星接的电流比角接电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