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势”还有另一个概念,我们要预防刘志斌在诡辩中也许会把楼上所说(与电流方向相反的)“反电势”混搅到另一个概念上。
在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论中,倒是有“纯电感”元件,纯电感元件上电感的自感电动势倒是与电源电压大小相等、互差180°相位角。这个“自感电势EL”就是“反电势”的另一个概念。这另一个概念中的“反”是以电源电压方向为参考的,即与电源电压方向相反的“自感电势EL”,并不是指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内与电流方向相反的“反电势E”。
况且,在这另一个“反电势”概念上,纯电感元件在正弦交流电路中要产生一个与电源电压大小相等、互差180°相位角的“反电势EL”也得有一个正弦电流在电感元件中通过为前提!若电感元件中没有变化着的正弦电流通过,哪来有什么“自感电势EL”的产生呢?!
│EL│=│IXL│
若等式右边的电流有效值I=0 ,则:等式左边的自感电势EL也必定等于零! EL=0
而我们讨论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其绕组上施加的电源电压U≠0,若EL=0时,刘志斌又以什么“神力”使 U-EL=0 ? 这个矛盾足以说明: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的“自感电势EL”是不能作为“有源支路欧姆定律U-E=IR”中的“反电势E”的概念来运用的!
一惯“动不动就说别人错”的人就是刘志斌!凡是刘志斌不懂的、没搞清楚的技术,刘志斌就会指责其技术为“骗局”!譬如:刘志斌批判“晶闸管软启动器技术”是一个“骗局”;刘志斌批判“变频器矢量控制技术”是一个“骗局”……
异步电动机的新版技术标准上的条文与刘志斌的认知不同,刘志斌就咬定说这“标准”上的条文有“错”!刘志斌还胡乱的给国家技术权威部门编写的“标准条文”批上他刘志斌含糊不清的“批语”。请网友们看看,下图是截屏图片,图片上条文内容中插入的用红色批注的文字就是刘志斌胡乱的批语:“这一定义不适用于转速随转速增加而连续下降的电动机”:
刘志斌是怎样认知 I=U/Z 和 I=(U-E)/R 的物理关系的呢?
刘志斌对这两个表达式的物理关系是这样认知的:
I=(U-E)/R
IR+E=U
IR+IXL=U
I(R+XL)=U
IZ=U
刘志斌的这个推导:
IR+E=U
IR+IXL=U
刘在这里把直流电动机转子电路中由转速产生的(与电流方向相反的)“电势E”的概念偷换成了正弦电流流经电感所引起的(与电流I方向并不成反向关系的)“电感性压降IXL”这另一个概念!刘志斌把“E”偷换成“IXL”,则刘志斌就搅出一个与他自己画的异步电动机在星接或角接对应的电流函数曲线,同步转速这一点的定子电流等于零的内容形成的尖锐矛盾来了:
设:异步电动机角接,则该电机相绕组上施加的电压 U=380V,
我们将等式IR+IXL=U 两边同减去IXL 得到:IR=U-IXL
在同步转速这一点,如果真象刘志斌瞎掰的那样:定子电流等于零(I=0),
则:等式IR=U-IXL 左边 IR=0 进而 右边(U-IXL)=0 即:IXL=U
但是,根据前提(I=0),IXL又必定等于零,而U=380V≠0, 即 IXL≠U
这 IXL=U 与 IXL≠U 针锋相对的尖锐矛盾充分证明刘志斌用“电感性电压降IXL”替换“有源支路欧姆定律 IR=U-E”中的“电势E”的推导是一个荒谬的错误!
刘志斌的异步电动机相电流对转速的函数曲线与坐标横轴相交的点是“同步转速”点!这不是明显的错误吗?!刘志斌不是说“更不能知道错了也不认错”吗!刘志斌自己是怎样做的呢?明摆着的错误,刘志斌就是不肯认错!还要把不同概念张冠李戴的胡乱搅混,恶意诡辩!
当异步电动机在外力帮助下其转速正好等于同步转速,其转子导体与定子的旋转磁场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此时定子电路与转子电路没有能量的交换,定子电路就相当于一个接于正弦电压的电感线圈!按照正统的<电工学>理论:该“电感线圈”中的电流强度 I=U/Z 。 我们已知U≠0 、且“电感线圈”的等效阻抗Z也不可能为无穷大,则毫无疑问,其电流 I 决不可能为零!
但刘志斌却顽固的坚持此时定子绕组中的电流等于零的说法。并张冠李戴的搬出直流电动机上适用的“电压平衡方程”U-E=RI来抨击对手,讥讽对手“还在用复数版欧姆定律考虑问题,他在想I=U/Z,Z怎么可能是无穷大呢?”
刘志斌以直流电动机上适用的方程U-E=RI来掩盖自己误把交流异步电动机相电流曲线延伸到坐标横轴上的同步转速点的这一低级错误。刘志斌这不就是明知自己错了,还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为自己的错误而极力诡辩吗?!
在直流电动机中,电枢电流由电源输入,其方向与电源电压一致,电枢电流与气隙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使电枢旋转,旋转的电枢绕组切割气隙磁通而产生感生电势,由楞次定律可知,这个感生电势的方向跟使电枢转动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也跟外加电压的方向相反,故称该电势为“反电势”。电动机转动得越快,即绕组导体切割磁力线越快,反电势就越大,显然,只有电枢转动(与定子磁场有相对运动)时才有反电势。
如果用E表示反电势,U表示外加电压,R表示绕组线圈的电阻,那么,电动机工作的电流强度I就由下式决定:
I=(U-E)/R (1)
(1)式可以改写为:
U=E+RI (2)
这表明电枢电路中有反电势存在时,施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U等于反电势E跟线圈电阻上损失的电压IR之和。
如果用I乘(2)式的各项就得到:
UI=EI+RI^2 (3)
(3)式中的UI是电路供给电枢的功率(输入功率), EI是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输出功率),RI^2是在电枢绕组上损失的热功率。 如果是“串激式”直流电动机,则:(1)、(2)、(3)各式中的R还包括励磁绕组中的电阻成分,即R表示励磁电路电阻与电枢电路的电阻之和。而(3)式则表示,电路供给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等于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与线圈上损失的热功率之和。
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磁场是静止的磁场,而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磁场却是一个以“同步转速”旋转着的磁场!
交流异步电动机在空载时,其转速可以很接近“同步转速”。但是“很接近同步转速”并不是真正的同步转速。异步电动机在外力的帮助下可以达到同步转速!这时外力提供的转矩正好平衡异步电动机自身的机械损耗所需的转矩M0 。在同步转速下,转子绕组与定子的旋转磁场相对“静止”,转子导体并不切割气隙磁通,所以异步电动机转子在同步转速时不可能有感生电动势,当然这所谓的能抵消(哪怕只是部分抵消)外施电压的“反电势”就不可能存在啦!又怎么可能使定子电路中的电流等于零呢?!
Wanggq早在№423楼就预言说刘志斌有可能要把直流电动机电枢中的“反电势E”概念偷换成:正弦交流电路中线圈“自感电势EL”的概念!
这不,刘志斌果真把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线圈的“自感电势EL”拿来诡辩!刘志斌于12月6日贴出这样的内容:“2、感抗的压降,与反电势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阻碍交流电流形成感抗的物理原因;”刘志斌这里所说的“反电势”就是指线圈的“自感电势EL”(请网友们注意:IXL= UL = -EL 式中 UL 表示外施正弦电压在电感上的“感性分量” 即感抗与电阻串联分压时感抗上所分得的电压,IXL则表示电感线圈上的“感性压降” 即正弦电流在感抗上产生的电压降,EL表示电感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
从截屏图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刘志斌先是于12月6日把直流电动机上因转速而得到的“反电势E”这一概念偷换成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上“自感电势EL”的概念;再是于12月7日又把“反电势E”的概念偷换成定子绕组上“电感性压降IXL”的概念。刘志斌在争辩中,所涉及的各种概念他刘志斌都可能随时偷换来偷换去的!
刘志斌荒谬的认为I=U/Z和I=(U-E)/R两式的物理关系及反电势E和电感性压降IXL两者的物理关系都是对等的,所以,刘志斌错误的从直流电动机上的IR+E=U推导出正弦交流电路上的IR+IXL=U 。在这个荒谬的推导中,刘志斌把正弦电流流经电感而引起的“电感性压降IXL”误当作电感的“自感电势EL”,(EL即与电感上所分得的外施电压之“感性分量UL”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电势”)这另一概念了!并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IXL偷换了直流电动机转子电路电压平衡式中的“反电势E”概念!
刘志斌于12月7日的推导:
IR+E=U
IR+IXL=U
刘志斌这个推导是一个偷换概念的推导!
在直流电路问题上,等式 IR+E=U 是一个“代数和”,如假设:电压降IR=30v,反电势E=40v,则:外施电压U=30v+40v=70v;
在正弦交流电路问题上,等式 IR+IXL=U 的表达是错误的,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几何和”:√[(IR)^2+(IXL)^2]=U 或 I√(R^2+XL^2)=U 即利用“电压三角形”三边关系来计算。
亦假设:阻性压降IR=30v,感性压降IXL=40v,
则:外施电压U=√(30^2+40^2)=50v (这里的正弦电压U、正弦电流I都是指“有效值”)
很明显:“代数和”的数学表达与“几何和”的数学表达是不同的,其计算结果也大不同!刘志斌把正弦交流电路中不同性质的电压相加的形式写成直流电路中电压(或电势)相加的形式,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
(紧接上面№439楼的内容)
刘志斌:“2、感抗的压降,与反电势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阻碍交流电流形成感抗的物理原因;”
Wanggq: 感抗的压降IXL,不是阻碍交流电流的原因。而感抗XL,才是阻碍交流电流的原因。(注意:感抗这个概念只在正弦电路中才有意义)
1、正弦电流克服感抗XL的阻碍而流过电感线圈时,使电感上产生了电位的下降(习惯上叫做电压降或电位降)。该电压降的大小等于电流和感抗的乘积。
所以,感抗对正弦电流的阻碍是“因”,感抗上产生的压降是“果”。刘志斌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
2、感抗的压降,与反电势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不能够唯一决定电感中电流强度I的大小 !
因此,感抗的压降,与反电势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不是阻碍交流电流,形成阻抗的物理原因。
真正阻碍交流电流,形成感抗的物理原因是电感中的磁场能量不可能突变!这电感中的“磁场能量”是由电感中的电流产生的,所以电感中的电流不可能突变,只能逐渐的增大或减小。
正弦电流是随时间而交变的电流,由于电感有让电流不能够突变的自然属性,因而这随时间而交变的正弦电流经过电感时就会受其阻碍。正弦电流的角频率ω表征电流变化的快慢,角频率ω愈大即变化愈快的电流在相同电感上受到的阻碍必然愈强。所以,正弦电流的角频率ω是电感阻碍正弦电流的因素之一;
电感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不但与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而且还与电感自身的结构属性(譬如:线圈的尺寸、几何形状、匝数以及磁介质等等)有关。简单的说,电感对电流变化的阻碍还与电感自身的“自感系数L”有关。
对于线性电感来说,自感电势eL 的大小 与 电流变化率(di/dt) 成 正比
│eL│= L(di/dt) ,由此式可以看出对于相同的电流变化率(di/dt),比例系数(即自感系数)L愈大,电感所感生的自感电势愈大,即自感能力愈强。
eL=-L(di/dt)
上式中的负号表示自感电势eL的正负总是与电流变化率(di/dt)的正负相反,表明自感电势eL总是趋于阻碍电流的变化。 所以,相同电流变化率(di/dt)的前提下, (仅由电感自身结构属性决定的)自感系数L愈大,电流的变化所受到的阻碍就愈强。所以,自感系数L是阻碍电流变化的因素之一。
电感中流经角频率ω相同的正弦电流,自感系数L愈大的电感对正弦电流的阻碍愈强。我们把ω和L的乘积ωL叫做电感对正弦电流呈现的感抗,用XL来表示。
XL=ωL=2π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