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征”关于滤波的问题有感。
大伙如果看到了垃圾,就吐口痰鄙视之,掩鼻而去即可
————————————————————————————————
平均值滤波用得最多,但是俺居然没曾想过把它“模拟化”。
俺最早用一阶滞后的时候,根本没有参照理论和书本,是灵光一闪想到的算法,事后在书本中才找到了理论支持。那玩意儿也叫最普通的“低通滤波”。
几年以后,我把它与“测不准原理”联系起来,从逻辑或语言范畴做了一些理解。测不准原理的动量与位置无法同时准确测量,这是因为,动量包含时间的量纲,所有包含时间这个基础量纲的物理量,在测控时,必然反映出对时间的积分或者微分效应,这个物理量,必然是“历史”的或者“未来”的,不可能是“现在”的。而不包含时间这基础量纲的物理量,比如说位置,你能看到的,一定只是“现在”,你看第二眼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你看很多眼的时候,一定就成了历史,那不是一个位置点,而是一个轨迹。
如果你能理解我上面所说的。你可以把数值测控与它联系起来:测控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是不可同时得到的。这与我理解的测不准原理,原因一样。准确性这文字背后,意味着“实时性”,实时性,意味着“现在”,只抓住现在,这个数据,一定不能经过滤波才是真正的“现在”,一旦滤波,就意味着你统计了这数据的“历史”,你看到的,将是一个“轨迹”。
对实时性要求高的运动控制,有时要放弃“历史”,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
对于“征”同学的那问题言,其实很简单,N次滤波,每次采样周期假设为T,平均值滤波,只不过是在时间轴上,对测控数据进行了N*T这么长时间的积分处理。把这离散式,直接改成积分方程,然后除以那个N,就是模拟方程了。
让你列算式,你还是没列,按你的说法,我只能把你那“时间常数”理解为1/RC,按你的说法“如果增大实际值一阶滤波时间常数,需要增大PI控制器的P,减小I的时间数值”,就是要减小RC,是这意思吗?
而一阶的算式中a= T f /( T f +T) ,Tf为时间常数,我究竟是应该让Tf=RC还是1/RC?或者不管它究竟等于哪个,你的意思是Tf增大,即a减小,就需要增大PI减少I。
其实这结果与我说的是一致的,a的减小,意味着反馈量“微分效应”的减小,意味着滞后增加,很自然地必须增大P,才能使输出得到较快的跟随效果。而“I的时间数值”不知道你究竟是指Ti还是指1/Ti了。
楼上的说得很有道理,但要从理论上推导出一种方法指导实践和发明,哪确实是捷径。我的前两个发明就是从理论上的数学方程指导的结果,我刚说了,我看懂了一个公式,然后我用这个公司去分析这种产品,建立起现在所说的数学模型,很快发现了老产品的不足,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加以改进我的结构,所以第一个发明很快出来了,然后经过试验,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后来又经过进一步改进,第二个发明又成功了,在液压领域,中国发明的很少,但自调式同步阀和可调式同步阀,确是中国人发明的,到目前为止,已近应用了成千上万台,已经列入了国家产品目录,但还是没进教科书。
发明与仿制是有很大差别的,发明必需是具有三性:即新颖性、先进性和科学性。最近我们研发成功的超高频(500-1000赫)数字振动缸就又是一个全新的发明。美国最先进的大流量伺服阀组成的振动系统只能达到60赫左右,我们第一次样品试验就已经达到500赫了,这个技术可广泛应用到各种振动领域中。
要总结发明的思路和道道,好像很难,因为发明无定式,完全靠知识的积累和极富联想的能力,有时就是一个火花,一闪就出来了,但什么时候会闪出火花,只有天知道。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任何东西你最好搞懂他的原理,然后提出你的问题:有什么缺点,能否改进,当你能找出它的不足,那么就给你指出了发明的方向。
发明有大有小,那种从理论上突破的发明,可就是重大发明,因为能产生连锁效应,出现一批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