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滤波的思考——绝对世界独创 点击:5182 | 回复:326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10-01-26 22:39:22
楼主

看到“征”关于滤波的问题有感。

大伙如果看到了垃圾,就吐口痰鄙视之,掩鼻而去即可

————————————————————————————————

平均值滤波用得最多,但是俺居然没曾想过把它“模拟化”。

俺最早用一阶滞后的时候,根本没有参照理论和书本,是灵光一闪想到的算法,事后在书本中才找到了理论支持。那玩意儿也叫最普通的“低通滤波”。

几年以后,我把它与“测不准原理”联系起来,从逻辑或语言范畴做了一些理解。测不准原理的动量与位置无法同时准确测量,这是因为,动量包含时间的量纲,所有包含时间这个基础量纲的物理量,在测控时,必然反映出对时间的积分或者微分效应,这个物理量,必然是“历史”的或者“未来”的,不可能是“现在”的。而不包含时间这基础量纲的物理量,比如说位置,你能看到的,一定只是“现在”,你看第二眼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你看很多眼的时候,一定就成了历史,那不是一个位置点,而是一个轨迹。

如果你能理解我上面所说的。你可以把数值测控与它联系起来:测控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是不可同时得到的。这与我理解的测不准原理,原因一样。准确性这文字背后,意味着“实时性”,实时性,意味着“现在”,只抓住现在,这个数据,一定不能经过滤波才是真正的“现在”,一旦滤波,就意味着你统计了这数据的“历史”,你看到的,将是一个“轨迹”。

对实时性要求高的运动控制,有时要放弃“历史”,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

对于“征”同学的那问题言,其实很简单,N次滤波,每次采样周期假设为T,平均值滤波,只不过是在时间轴上,对测控数据进行了N*T这么长时间的积分处理。把这离散式,直接改成积分方程,然后除以那个N,就是模拟方程了。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09 10:29:24
301楼
想了忘:说你蠢,是我觉得你确实是,而不是故意骂你,不算脏话,就像我说你长得矮,这是骂你么?呵呵。比如你把微观的测不准,与传感器联系起来------这哪跟哪啊!-----联系武侠就更没谱了-------呵呵呵------即便是武侠,太没谱了别人也会笑话的--类似陈凯歌那个《无极》------在科学论坛,仙了吧叽来个研究武侠----的呵呵呵。再过几年,等在论坛的小糊涂都成长了,明白了,再来看你的仙文,会笑掉大牙的,呵呵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09 10:31:55
302楼
只不过是我的看法,就像,干球,就是一个初学者,虽然他不愿意被看做,可他确实就是。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09 11:08:32
303楼
帅克:你的那个东西,要是一次花钱做出来,可能有一定难度,估计得做几个失败的样品之后,能做出合格的。那些是科研经费,想了忘把那些钱当成给他买房子的了。呵呵

在寻找自己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53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56
  • 注册:2008年5月16日
发表于:2010-02-09 12:29:39
304楼
过  过   过   过  年  过年 过年    你们 也 也 也 不 也不 休 息 休息 息 吗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10-02-09 18:41:25
305楼

       那个叫通讯网的:说你处理问题水平不如电工,说你水平低,是我觉得你确实如此,而不是故意贬低你、诋毁你,这不算脏话,就象我说你胖,这是诋毁你吗?两条同样的生产线摆在那儿,一个电机过热,一个不过热,人家说你变频问题,你愣是1、2、3、4地大搞了一天工,就是不会考虑用一小时的时间,把两台变频调换一下,——说你水平低,说你连电工都不如,是诋毁你吗?你还自以为赢得他们的“尊敬”呢,这事儿稍微成熟一点儿的电工看了,都会笑话的——可怜你还在这里大放厥词对“山寨电工”们轻蔑藐视呢,唉,你也就是嘴皮儿上比他们厉害。

       你对“胡思乱想”的评价,其实俺并不介意,但是你满口说着“不算脏话”文明词儿,走到哪块儿地头都敢屙泡屎上去,俺也不是文化银儿,俺只好撒泡尿把你到处乱扔的屎把把冲一点儿去,好让大伙透透气儿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10-02-09 19:04:36
306楼

       不管俺有多“蠢”多“傻”,面对硕士征同学的提问,我答了;面对帅克老师的问题,俺也答了。

       俺“勇敢”地答勇敢的讲,敢对征同学提出平均、一阶的比较拿理论见解,敢对老帅提的难题讲方案,通讯网你老人家,一边喷着别人,一边拿几副仿真图帖上来,一边还拿你那处理变频的1、2、3、4。对他们的难题,在我没讲之前,你可讲出了一句真言?

       还“那些是科研经费,想了忘把那些钱当成给他买房子的了”,瞧你这酸劲儿!你好害怕老帅真把那“科研经费”送到我手上呢!我既然敢公开讲俺的方案,就不在乎人家让不让我做什么事情,就没想着素昧平生的哪位真给俺送10W来做事情。俺心底坦诚,交流公开,不故弄玄虚、不自以为是;几百万的活我方案都给人出过、售前技术交流跟着跑过,人家谈成了,我一分钱没落、活也没做,这事儿俺都干过,俺可在乎这十万八万?

       俺房子早已经买了N年了,也不想着再买房子,搞技术的,活着有点儿意思,嘴里有口饭,给孩子培养一些生活观念、培养一技之长能吃饭就得了。不在乎钱财的总发不了财。俺上次离职就快年底,几K的机票没报、年终奖不要,为俺这小家家就回了,俺是算计那点钱的人?

       也就是你通讯网会为那1K块,把一小时的工作搞成一天,还列出1、2、3、4来,就你他娘那点小心思,赶紧给我滚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09 20:14:38
307楼
那要是风压测量不准呢?比如本来已经到了5500,但实际只显示5000呢??拆变频器方便,还是测量用塑料管测量负压方便??呵呵呵。所以,能省点力,还是要省的,你以为变频器拆卸很方便??呵呵呵。即使你换过变频器,依然是这样,电工又坚决肯定,刚修回来的电机线包崭新没有问题。你怎么办??拍拍屁股走人??如此态度,以后谁还会跟你打交道??就你这样还冒充什么专家,不能解决问题,要你这个专家干什么用啊??呵呵呵。做商业的,只要拿到钱,肯定喜欢把责任推出去。我们不一样,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帖 | 2393回
  • 年度积分:1
  • 历史总积分:5804
  • 注册:2006年1月06日
发表于:2010-02-09 21:00:15
308楼

To“想起时正是忘记”:

拜托不要提我, 谢谢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10-02-09 22:19:10
309楼

呵呵,这个帖子只有我们几个人来玩儿,没什么其它人来看的。帖子的题目已经把大部人都恶心跑了,呵呵

我们在这里你一拳我一脚的,也挺有意思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10-02-09 22:31:39
310楼

可怜的通讯网到现在都还执迷不悟,还认为应该“省力”测负压,为发现塑料管可以弄上X厘米水柱而“自豪”呢。

纯粹就是一没参加过生产、不懂生产的家伙,拿弱智行为当高科技。

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看到了通讯网处理现场问题的精彩表现,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从俺心底油然而生……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10 09:27:34
311楼
呵呵呵,说你蠢吧。呵呵呵,其实你一点也省不了事。你看我来给你分析,呵呵呵。换过来以后,毛病依旧,-----你怎么办??------(现在假如风机的叶片损坏,造成漏气,造成)---------然后你检查什么??------你是先检查电机还是先检查风机??--------反正都需要拆开检查,先检查哪个??-------拆对了,只能说明你的运气。----------呵呵呵-------。就像一只狗,在四个篮子里找球,第一个要是碰巧找到了,那其他三个都不用动了。如果碰巧在最后一个篮子里找到,也不能说明什么。呵呵呵
       就怕傻狗,在第一个篮子里没有找到,就宣布找不到了。。或者说,不关它事了,或者说,不知道还有第二,第三个篮子。找不到,就不去找了。

换句话说,假如就是传感器显示偏低。你不就白拆了??呵呵呵

你现在告诉我,换了变频器以后,确实是,新换的变频器频率依然偏高。下面你怎么办????-----------

油然而升??呵呵呵,
       

诗情画意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9
  • 注册:2009年9月24日
发表于:2010-02-11 23:03:08
312楼
我宣布放假9天,初九几位准时开工。谁不来扣谁奖金。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10-02-15 14:59:16
313楼

       本不想就变频的事再纠缠下去,这种辩解很无聊,但是过年吃饱了撑了消化消化食儿,也为旁观的小弟们立个无所谓对与错的思路,就再回来念叨一声儿。对这个问题,这是俺的最后表态。

       维修如行中医,“望闻问切”一样都不能少。对于不熟悉的系统,问尤在先。“什么怎么为什么”应在出师伐病之前就开始。

 

       用户给你的问题“电机发热”,你的了解“两条同样生产线”,——任一条生产线正常生产时,都会以产量、质量为目的来调节参数,产量、质量没问题时,压力等等一般都不会有大问题。大多数生产线上,通讯网所说的“传感器”检测出来的值,仅仅是一个参考而已,压力是否合适,最终还是要看生产成品或半成品的工艺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在这两个前提下,代换两条线的变频,是最明了简洁、省工省时的思路。

       换完之后,如果,正常的那条线电机不热,生产仍然正常,就足以证明那变频没问题了。如果正常那线电机也发热,变频本身无法逃脱干系。回头再考虑原来生产线,热的还热,你就可以发挥“问”的基本功:电机发热前后,这生产线发生了什么?压力与以前一致否?生产线其它与管路压力相关设施有变化否?产量、质量相关工艺参数有调整否?风机、电机有变化否?电源变化否?等等

       在通讯网这个维修实例中,很容易问到电机维修过的事情。对于稍有几年维修经验的电工,也容易了解,修电机的水平有限:有偷工减料的,不偷工减料的大部分人也只管绕制而不懂或不管电磁线特性计算,重绕电机后,与电机原功率匹配程度如何,他们自己甚至都不知道。基本上,问到电机这一层,就没有太大疑问了。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16 08:11:19
314楼
还无所谓对错的思路,没有对错你说个吊用啊!你真以为我不会换了试试?蠢驴,我都车马炮对光杆司令了,我还怕将不死他么??
      跟你说白了,我就是想玩玩他们!----这下你满意了吧??扭曲人认定的事,就给你个扭曲的答案,呵呵呵---这下你满意了吧??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16 08:28:00
315楼
---------------------------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10-02-17 20:45:17
316楼

来,看看这个转来的三维时间的概念:

宇宙三维时间观-简介
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时间的性质是一维的长度,时间的单位应该用“小时”或“秒”来表示,事实真是如此吗?在这里我先大胆地提出几点疑问:如果时间真是一维的长度,它为什么不能用标准尺来衡量却要用标准钟才能计算?既然时间是长度,它为什么不能用长度单位米来表示而非要用“小时”和“秒”来表示?“小时”和“秒”也是长度单位吗?如果是长度单位它们与米是什么关系?两者能换算吗?反之,如果不是长度单位干吗要用它们来表示时间长度?相信这些问题是没有人提出过的,也是极难回答的,至少不能说它们是幼稚的问题,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一定不是幼稚的。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今天使用的时间概念是含混不清的,其中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矛盾,应该说这完全是我们理论自身的矛盾,与时间本身无关。
有史以来,由于人们对于时间概念的错误理解,必然导致今天一切有关的物理学理论都不能算做正确的科学理论,虽然现有的这些物理学理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宇宙的局部,似乎解释的也很正确,但终归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大统一的宇宙科学理论,纠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时间”。
事实上宇宙是极其简单的,因此解释宇宙的科学理论也必然是极其简单的而不是相反,它大大地超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如果你把宇宙想象的越复杂、越神秘,你就越无法把握宇宙;假如你把宇宙想象的很简单,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宇宙原来是透明的,除了量和量的分布以外什么也没有,那时你会瞠目结舌。
破*解宇宙之迷的前提在于破*解时间之迷,破*解时间之迷的前提在于破除传统的“时间观念”,它既是一层窗户纸,也是一道铜墙铁壁,如果你具备了超越爱因斯坦的想象力,这层窗户纸将一捅即破,你相信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破*解时间之迷。
在真实的宇宙中,时间的形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维的长度”,而应该是“三维的体积”。时间的单位既不能用“秒”来表示也不能用“米”来表示,而应该用“立方米”表示。人们通常所说的“小时”和“秒”以及“天”和“年”并不代表时间单位而只代表“角度”单位。在真实的宇宙中,时间的真正形象并不是角度,而是存在于角度中的“角体积”。现在我们就来专门讨论这个问题,首先从时钟谈起:
我们知道,不同时钟上的表盘面积大小各不相同,但所有时钟表盘面积中存在的角度却完全相等,都是三百六十度。当时针在盘面上转动了一周时,我们说时针走过了十二小时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说时针转动了三百六十度角,这说明表盘上的十二小时单位正好等于三百六十度角,而表盘上的一小时单位也正好等于三十度角。由此看来,小时的概念并非长度单位,而实际上代表着角度单位,小时和角度两者之间是可以换算的。换句话说,所谓一小时实际上就是表盘上三十度角的代名词;反之,表盘上三十度角也正好相当于一小时。
一定有人会问:既然你说“小时”不是时间单位而只能做为角度单位,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小时时间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仍以时钟为例进行说明。
在表盘上,如果时针转动了三十度角我们就会说时针走过了一小时时间,这就好比表盘上的一条半径扫过了三十度夹角中的角面积;如果时针转动了三百六十度角,就等于这条半径扫过了表盘周角中的圆面积。我们说:无论是三十度夹角中的角面积还是三百六十度周角中的圆面积就是体现在“时钟”里的时间,换句话说:在“时钟”里,时间的形象直观地体现为面积单位,所谓“一小时时间”就是表盘上三十度夹角中的角面积,“十二小时时间”就是表盘上周角中的圆面积。
现在我们知道了,在“时钟”里小时的概念原来是指角度单位,而所谓的时间不过是体现在角度中的面积,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说:时间有多长?而只能问:时间有多大?时间的单位既不能用秒来表示,也不应该用米表示,最多只能用平方米表示。
说到这里你感觉吃惊吗?请不要急于反驳我。一切时钟上的表盘面积和刻度都是不动的,它代表着静止的时间,一切时钟上的表针都是运动的,它们代表着运动的物体,这说明物体只能在静止的时间中走动。当某个时钟上的表针停止转动时,我们不能说时钟里的“时间”停止了,因为代表时间面积的表盘和刻度本来就是不动的,我们只能说运动的表针在时间中停止了。这个意思是说——时间本身是从来不动的,时间是静止的。
在“时钟”里,时针就象运动的物体,只能在时间面积中通过,时间是物体运动扫过的面积而不是走过的距离长度,在所有的表盘上都不能体现出时间线段的长短,而只能体现出时间面积的大小。一定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如果把表盘上的时针看成是由无数个质点组成的半径,这样每一个质点掠过的弧线就是一条时间线段,它就可以用长度单位米来表示,时间还会体现为长度。我们承认,所有面积最终都是由线段叠加而成的,但是任何线段即使再细也会具有一定的宽度,从本质上讲仍然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面积单位。同理,在表盘上移动的质点即使再小也应该被视为一段半径,它在转动中所留下的痕迹必然是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面积,所以我们说:在表盘上时间的形象只能体现为面积,而不是长度。单一的长度单位不能唯一地确定面积的大小。
通过以上的分析肯定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时间真的就是面积单位,其实这种理解也是不对的。事实上,我们在前面所说的“时间”不过都是时钟里的时间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时间。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既不是长度单位,也不是面积单位,而只能是体积单位。
我们知道,所有时钟最早都是根据地球的自转原理而设定的,地球才是真正的标准钟。一切时钟都应该被看成是地球钟的投影,时间在这个投影平面上只能表现出面积的特征,而在地球钟里,时间的真正形象必然体现为体积。
地球自转一周同样等于走过三百六十度角,但地球转动一周并不等于走过了十二小时单位,而是被规定为二十四小时单位,这样地球钟上的一小时单位就应该等于球体中的十五度夹角。这就是说:在地球钟里,一小时就是十五度夹角的代名词。与时钟不同,地球钟上的一小时单位里的“时间”并不是两条半径夹角之间的角面积,而是垂直于地轴上的两扇半圆面积夹角之间的角体积,这就象我们把一个西瓜均匀地切割成二十四块,每一块西瓜的形状就类似于一小时单位中角体积的形状。如果把二十四块角体积看成是一个整体,它就是地球钟周角中存在的球体积,这个球体积就是地球钟自转运动所占据的时间体积,它的大小可根据地球半径长度和球体积公式求出。地球自转运动所占据的时间体积与地球质量所占据的空间体积重合、相等。在这里“时间与空间”终于统一了,它们统一于三维体积。
在地球钟里,时间的形象既不是质点掠过的弧线距离,也不是旋转半径扫过的面积,而是旋转平面扫过的体积。时间的单位既不能用米来表示,也不能用平方米来表示,而只能用立方米来表示。
曾经有人形象地把时间比喻成时间管道或时间隧道,这简直是天才的比喻,既然是隧道就必然要用体积来表示,不过任何时间管道都不可能是直管,而是一个封闭的曲管。这是由于一切物体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旋转,就象时针和地球钟那样在角度中进行一样,无论是一个原子、太阳系还是整个宇宙。
在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轨道就是一个典型的时间管道,当然,这个时间管道的样子是在我们的思维中想象出来的,它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所扫过的体积,该体积的大小等于地球的最大切面与管道的平均周长的乘积。在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在自己的时间管道中围绕太阳中心旋转,由于不同行星的管道的截面积大小和平均周长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说每个行星运动所实际占据的时间体积大小不同,并且它们都不处在同一个时间体积中。所有行星公转一周都叫做走过了一年的时间或三百六十度,这说明一年的单位实际上代表太阳系中的三百六十度角,在地球年中存在的时间管道体积与木星年中的时间管道体积肯定是不同的,应该说木星旋转运动所占据的“年角度”中的时间体积明显地比地球运动所占据的“年角度”中的时间体积要大,这好比说木星质量占据的空间体积要比地球质量所占据的空间体积要大一样,并且它们同样也不处在同一个空间体积中。
在地球钟上,一切物体都可以被看成是在自己的时间管道中象时针一样围绕着地轴旋转,任何单个物体或质点的时间管道截面与管道周长的乘积就是该物体旋转运动所占据的时间体积。地球上所有物体或质点的时间管道体积累计的总和构成了地球整体自转运动所占据的总时间体积,这个时间体积的形状也是一个典型的以地轴为中心的时间管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时钟,也是普通时钟的原型。地球上每一个单个物体的运动都不处在同一个时间管道体积中,或者说不具有同时性,但它们又都同处在一个更大的时间管道体积中,这就是地球的总时间管道体积,它的大小与地球质量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大小相等、重合。
就宇宙整体而言,它是一个最大的标准钟,在宇宙钟里存在着各种不同层次、大小不等的时钟,包括银河系钟、太阳系钟,地球钟和原子钟、光子钟等。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运动就象永不停止的表针一样确定着自己在时间体积中的位置和坐标,我们今天所感觉到的所谓时间的快慢,实际上并不是时间本身的快慢而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快慢,它与地球的动量和速度直接有关。要想知道最后的答案,我们必须按顺序讨论。
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运动都是在“时间体积中”进行的而非随时间运动;一般说运动的总是物体,而不动的总是时间,运动与时间不可分。时间的本质是三维的体积,时间量的单位用立方米表示。
宇宙中时间完整地隐藏在空间中,与空间体积重合、相等,因此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误以为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并且是无法把握的。宇宙中时间与空间是对称统一的,两者重叠在一起形成了三维时空。三维时空观比所谓的四维时空观更简单、更易懂,并且能够直观地描述,因此更具有合理性。
宇宙中时间是静止的而非均匀的流逝,一切物体都是在时间中而非在空间中持续地运动。一切物体运动相对不动的时间而言都是绝对的,时间没有长短只有大小,时间没有快慢之说,因此时间也就无始无终。
宇宙中不存在直线匀速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自己的时间管道中循环,这使得时间的特征同空间一样不可避免地表现为弯曲的圆形结构。宇宙是一个旋转的球体,类似于原子、地球和太阳系。
必须强调指出:只有承认了时间的三维性质,才有可能最终解释宇宙,否则我们只能永远在旧理论中徘徊。
在基本上了解了时间的三维性质之后,还要继续讨论另外两个相关概念,这就是动量和速度。在宇宙中,任何单个物体运动所占据的时间体积必然直接与该物体的动量和速度有关,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组相关的变量。在动量、时间体积和速度三者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量值都是由另外两个变量共同决定的,它们密不可分、相互说明、缺一不可。除了动量、时间体积和速度之外,宇宙中还包含着另外一组变量,这就是质量、空间体积和密度,它们三者之间同样存在着确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量值都是由另外两个变量共同决定的,它们密不可分、相互说明、缺一不可。宇宙中的这两组变量是对称统一的,可以对照解释和相互说明。
必须指出:由于人们过去并不真正了解时间,因此对于“动量”和“速度”概念的理解必然也是含混不清的,以至于在对“动量”和“速度”概念的定义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错误和矛盾,在此必须予以纠正。现在我们首先讨论动量。
在教科书中,动量被定义为质点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的单位用千克?米/秒表示,毫无疑问,这是不对的。我们说如果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那么在动量中就必然应该包含着质量并且一定大于质量,这就是说动量应该被看成是由两部分量组成的,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其中一部分量肯定叫质量,那么另一部分量应该叫什么呢?假设这部分量也叫质量,就等于说动量全部是由质量所组成,两者不存在区别,这是不应该的。假设另一部分量叫动量,就等于说动量中既包含质量同时也包含一部分动量,这显然是矛盾的。也许有人说另一部分量叫速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也把速度叫质量或叫动量呢?还有,如果动量中必然包含质量的话,在质点失去速度的情况下,质点的质量是否仍然属于动量的一部分?这时我们为什么总认为动量在静止的质点中完全消失了?如果我们不能合理的回答这些疑问,还能肯定地认为动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吗?况且把动量的单位用千克?米/秒表示也是非常牵强的,因为它明显地是做为一个比值出现的,比值不能够代表一个确定量的单位。比如说质量单位是千克,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动量单位也应是千克而不是别的。可以肯定地说:现有的动量概念是错误的,是不能成立的,它必须要与质量单位相统一。请不要急于反驳我,这决不是耸人听闻,我们没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
一个相对地面保持静止状态的铁球,有人说它的速度为零,因此不具有任何动量;还是这个铁球,有人看见它正在与地面一起围绕着地轴转动,因此说它具有很大的动量。两种不同的解释必然得出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请问:铁球到底有没有动量?不用说,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坚定地认为:运动永远是相对的,在失去或并存着两个不同参照系的情况下不能断定物体动与不动,从而也就无法确定物体有无动量。在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影响下人们必然以为所有物体中都不可能存在着绝对的动量,甚至认为物体中的动量是可有可无、时有时无的。这样一来,人们根据相对运动计算出来的动量自然也是相对的动量,应该说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可以肯定地说,在真实的宇宙中确实存在着一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时间体积,时间和空间是宇宙中唯一不动的东西,(这个问题以后还要进一步说明,时间和空间只做膨胀和收缩运动,只有大小的变化,它们都是有限的。)一切物体只要存在于时间中就必然是绝对运动的,并且具有绝对的动量。宇宙中动量与质量相同,都是物体中固有的量,而且是绝对存在的量,两者是相对独立的。动量只表示物体运动大小的量,是纯粹运动中的量,也叫做占据时间的量。动量的大小只与物体运动所占时间体积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有关,而与质量无关。这就象物体质量的大小只与所占空间体积的大小和密度的大小有关,而与动量无关一样。物体中动量与质量等价、平权、重叠;时间体积与空间体积等价、平权、重叠;速度与密度等价、平权、重叠。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都随地面一起围绕地轴转动,在不受到其它物体动量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原有的动量不变。一个在地面上静止的铁球永远不会自己滚动,除非有其它物体的动量传递给它,迫使其改变原有的速度而在地面上滚动,然而这时铁球所具有的动量已经不是它应有的真实动量,而是附加了其它物体的动量,一旦所施加的额外动量消失后,铁球就会自发地逐渐恢复到原有的速度和动量状态上来,最终停止在地面上与地球一起转动。
现在我们知道了,任何物体在不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下总保持原有的动量不变,这就是说物体的动量是固有的而并非质量与速度的乘积,那么物体中原有的动量大小又是如何确定的呢?确切地说:物体的动量是所占时间体积与速度的乘积,这就相当于物体的质量是所占空间体积与密度的乘积一样。如果我们要想确定某个物体的动量大小必须首先确定物体所占的时间体积大小和速度的大小;这等于说:如果我们要想确定某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必须首先确定物体所占的空间体积大小和密度的大小一样。然而遗憾的是,现有的教科书中的速度概念本身也是错误的,必须先行予以纠正。
教科书中的速度概念被定义为质点的位移与所历时间的比值,速度单位用米/秒表示,这是什么意思呢?按照书上的说法,位移是质点运动所走过的距离,用长度单位米表示。很显然,这种说法至少是不严谨的,我们已经知道,任何质点的运动过程必然要扫过一个管道体积,这就是质点动量存在于其中的时间体积,如果我们仅仅把运动看成是质点走过的距离而不是扫过的体积,就会使动量与时间体积相脱离,这就好比说物体在空间中运动、时间在钟表里进行一样。我们知道,在现有的速度概念中的时间单位用“秒”表示已经是错误的观点了,因为“秒”已被证明只能代表角度的单位,这样一来长度单位米与角度单位秒两者之间不可比,我们总不能说十五度角中究竟存在多少米。即使我们把角度单位“秒”看成是角度中存在的面积或体积,这个速度概念的比值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米与平方米或立方米之间也不可比,我们总不能说一定的面积或体积中究竟存在多少米?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现有的速度概念中居然没有体现出动量的概念,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相比之下,在现有的密度概念中明确地体现出了质量的概念。总之,我们今天使用的速度概念表达的内容是含混不清的,根据这样的概念不能反映出速度的真正含义。纠其原因仍在于我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时间”。
现在就让我们来修改这个含混的概念,在速度单位米/秒中,时间单位不能用秒表示,而应该用立方米表示。长度单位米在速度中是多余的概念,应该改为动量。由于原来使用的动量单位——千克?米/秒是错误的,因此必须更换。为了使动量单位与质量单位相统一,我们把动量单位表述为:千克(动量),这样修改后的速度概念应表述为质点的动量与时间体积的比值,速度单位用千克(动量)/米3(时间)表示。新的速度单位与原有的密度单位是非常对称的:千克(动量)/米3(时间)千克(质量)/米3(空间)我们把修改后的动量、时间体积和速度称之为新概念,它们与物理学中的另外一组变量——质量、空间体积和密度之间存在着数学形式上的对称性和统一性,稍加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合理因素。总之,新概念的出现不仅仅是对旧概念本身在内容和美学效果上的改变,从更大的意义上讲,它预示着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将在所难免。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17 21:44:21
317楼

讨论时间与空间了,呵呵,看看我这个怎么样??过年休息,也没有太多别的消遣,画个图。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10-02-18 00:36:36
318楼

时间的三维概念,俺还是头一次简单了解一下,有一腚的道理。好象有一名叫石益祥的数学系的小伙子写了几篇文章,

速度合成定理和三维时间
——狭义相对论基础的重大突破之四
石益祥
(浙江海洋学院 数学系,浙江 舟山 316004)

摘 要:在2004年写出论文《宇宙无时间》后,三维时间的研究就中断了,因为本人找不到实际例子可用三维时间来表达。黄新卫提出的问题把这个中断了的研究接上了。通过对黄新卫提出问题的系统研究,笔者首先弄清楚了在已有洛伦兹变换中,时间在表面上是一维的,实际上却是三维时间的;其次,对三维时间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并自然给出了一般洛伦兹变换,顺便推导出在三维时间下的速度合成定理;再次,把速度合成定理应用到黄新卫的问题之中去,就圆满地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关键词:速度合成定理,一维时间,三维时间

这文章里公式推导俺没看,俺只关注它的物理意义解释。

 

其实人活着,有点胡思乱想还是挺有意思的。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做过形而上的思考,随着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增加,早就被物欲横流的社会同化,唯“钱”是从地成了奴隶。若人到中年,还能做一些遥远有趣但可能没有现实意义的思考,多少还会让你有一个年轻心态。

石益祥的这篇文章,在网上能找到,里面有一些数学计算和解释,俺就不帖了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20 18:28:23
319楼
浙江海洋学院还有数学系??混到这个学校学数学的还能有好??呵呵呵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1帖
  • 帖子:431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0-02-20 18:33:11
320楼
这种混文凭的垃圾论文也能入你的法眼???呵呵呵,这种东西的最后归属的就是茅厕,哈哈哈哈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