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质问当代工控人!工控的斯蒂芬克之謎和达摩克利斯之剑 点击:22553 | 回复:827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6-03-12 23:30:00
楼主
原创:质问当代工控人!工控的斯蒂芬克之謎和达摩克利斯之剑
看了很多有关崇洋媚外的汉奸言论或扶汉灭洋的义和拳文章。本着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的立场,借此工控人生论坛一角,摆个斯芬克斯那个狮身人面的POS,质问一句当代工控人:拥有世界第一人口的第一大族华夏族,在工控的世界里占第几位,拥有几个世界级的品牌?有几个品牌可以排进世界前500位?
  说起当代,我们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解放了,翻身了,驱逐鞑虏了。真是这样么?PLC是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的,变频器是芬兰,美国,德国的,伺服是。。。中国的呢,MADE IN CHINA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山河破碎的工控,是一个分崩离析的工控,是一个列强瓜分的工控,是一个屈膝事外而内争不息的工控!世界已经步入了2006年,可中国工控还活在咸丰元年,1840年?
  中国的工控大亨们,当你为了华为或海利普卖了个好价钱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你为终于可以金盆洗手,颐养天年而心满意足的时候,当你为一已之私当机立断,杀鸡取卵之后,你有没有感觉到背叛后的衰竭和伤逝呢?
  有英发少年到西门子应聘,过关斩将直插终点,中国籍人事官员问:你为什么要应聘SIEMENS?答曰:师夷长技以制夷!一室国人皆笑,笑而遣出。(以上故事被列为“职场十大傻话”之一)
  请问少年有错么?难道所有在外资公司工作的人都是为了多赚俩钱?难道没人想过学习然后自强?你们的工控强国梦都被阉过了么?连想都不想,不会想,那何止是阉,简直是脑切除!
  为华为和海利下半旗,默哀!为在巴牺牲的中国工程师默哀,但一云一泥,一辱一扬,相差岂以道理计?
  全世界华裔工控人请猛醒,救救孩子,救救中国工控吧!(未完想续再说)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6-12-31 13:33:00
501楼
以上内容来自史博士的BLOG和评论,史博士应该叫史珺,估计是德维森的人,在工控的视野方面不愧博士。因为他的BLOG上用的是他儿子的头像,所以不引用了。

天下草民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7帖 | 104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77
  • 注册:2003年10月28日
发表于:2006-12-31 18:21:00
502楼
本贴是本人在06年看到最好的贴子!

一个公司也好,一个人也好,无论社会的地位高低,无论处在什么角度来看待,这篇目贴子,给人的就是一个深省的机会,一个思考的课题!无论是打工也好,无论是维修也好,无论是研发也好,无论是企业家也好,都有相应的责任!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自动化行业长期让国外垄断,这是极为不合理,也是不可能长期的事情!但愿工控行业的每个同仁,都尽心尽力去了解国产精品,去发展国产精品,我们的未来也一定很美好!

我的故乡来自都江堰,是一个集中华文明和智慧于一体的工程,两三千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养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我相信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我相们我们的未来,我相信绝大多数和我一样的中国自强梦想!

我们持续努力,我们肯定有希望!

在此,向了解自主品牌的各位朋友,向支持国产的各位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我们不会让你们失望,我们用行动证明一切!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01 12:53:00
503楼
中国人面临三大世纪挑战。这三大世纪挑战就是:现代化、统一、和美日战略遏制或对抗。

  首先,中国人面临的第一大挑战: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中国人均产值在世界各国中处在中等或以上水平,并且是普遍地富裕,没有出现贫富两极分化,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相反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以及国力能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持久支持,社会和谐安定。这就是中国现代化远景,再考虑到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我们敢想吗?

  再回到现实中去,看看我们距现代化有多远。我们现在人均产值只一千多美元,距1万到3万美元有10倍到30倍。我们还没有找到既能共同富裕又防止贫富两极分化的制度和体制。粗放的生产方式和各种惊人的浪费和低效率即便是目前的产值,我们现在污染已经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现有资源已经使我们难以持久。还有各级官员的腐败等等…

  有了目标,在现实的基础上我们该怎么走?首先中国必须率先需要重大的科技革命,因为提高人均产值,又怎么多人口,人均所占的各种资源又很少,只有依靠重大的科技革命了。要实现重大的科技革命,必须有相当规模的优秀人才。也就是说既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人才,还要大规模地吸收充分利用海外人才,这不得不投入相当的社会资源去创办高效的教育体系,能够不断地我们的众多人口变成众多人才。有人可能说:这需要钱,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没钱!可椐权威媒体报到中国目前每年由贪官带出国的钱有4000亿人民币,每年又由各级“公仆”用公款吃喝玩乐的钱又有多少?各地的豪华政府办公楼以及各式各样的“面子工程”又花钱多少……,科技投入不是没钱吗?为什么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小会计会长期挪用上亿多元?大量事实证明:在这些关键的事情上,中国一些政府机关制定制度文件和具体行动总是南辕北辙。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中国十三亿人口生存并能体面地生活创造一个空间的问题。而制度创新只是开创中国人体面生活空间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中国人将用先进的制度去实现:用有限的资源和财富用在最该用的地方,去激发最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可持续地创造出尽可能多价值。

  其次,中国人面临的第二大挑战就是统一。在未来,未统一的台湾越来越象一条锁链勒在中国大陆的脖子上,严重困扰着中国的进一步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实现了统一,那就是西德。西德统一东德,依靠是什么?依靠的是比东德先进的制度和比东德强大的多的经济。这使绝大多数东德人归心似箭地期盼着让西德来统一。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不是吹出来的,它实实在在地起作用,它象一巨大的黑洞一样,能够把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吸引过来为它效力!所以更不要说吸引自己的同胞兄弟了。

  最后,中国人面临的第三大挑战就是美日步步紧逼的战略遏制或对抗。树大招风,在容易招风这一方面,大树不如小草。特别是当大树只有一个貌视巨大的外表,而没有强大之实时,那更危险!生存下来的能力可能不如小草。这不是中国对外宣布不称霸或实行不当头政策就能减少外来压力的那样简单的问题。对于这些食肉动物来说,有一个貌视巨大的动物在身旁,它们感觉就不舒服,它们根本不考虑这个巨大的动物是吃草的还是吃肉的。因此,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根本不要幻想象瑞士、挪威那样的小国家有一个平安无事的外部环境!树欲静,而风不止,何况中国又是大树!
          ----自<千年谋略网>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01 12:57:00
504楼
[b]盛世危言:中国大祸临头前的集体狂欢[/b]
摘自:<网易.老李博客>《人到中年》:

       今天是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第一天,人民大会堂的各路精英正在进行全天庆祝,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也打破常规的在进行全天候跟踪报道,处处流光溢彩,满屏欢声笑语,主持人的极度兴奋已经完全超出了职业的范围,如同刚刚进入初夜的驸马新郎,面对这历史罕见的媒体狂欢,耳边却总是挥之不去的响着《圣经》中一句话:“上帝叫人亡,先叫人疯狂!” 

      这的确是大祸临头前的疯狂,我们周围游荡着近十万亿美元的国际游资,国际金融大鳄打垮一个国家金融体系、将一个国家几十年财富积累迅速席卷一空的条件正在逐步形成:经济泡沫、金融市场开放、本国货币升值、股指期货以及方便操纵股指波动的指标股。现在,除了股指期货这最后一个因素之外,所有因素都已经齐备,并且这最后一个因素马上也要推出了,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已经宣布明年初推出股指期货。为了给未来做空股市和汇市腾出足够的下跌空间,目前的股指和汇率都在大幅上涨,作为国际投资界一面大旗的对冲基金正在引领国际游资井然有序的进入中国,索罗斯量子基金经理罗杰斯“到中国去”的呼吁,预示着中国将要成为国际金融大鳄世纪性聚餐的最大一块肥肉,这次国际金融大餐的规模和惨烈程度将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金融灾难,一旦发生将意味着我们目前一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要灰飞烟灭;意味着我们目前十二万亿百姓存款的绝大部分要灰飞烟灭;意味着我们数十年创造的财富奋斗的成果要变成对国际资本的无偿奉献! 

       当然,在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进行最后致命打击之前,我们还会有一段辉煌时间,因为现在我们的股市和汇市还没有达到把中国经济一举击溃的高度,如同要摔死一个孩子需要托举到一定高度一样,国际金融资本还需要一段时间把中国经济这个孩子举过头顶,这段时间不会很长,短则二年,最长不会超过4年,这期间我们回旋余地将越来越小,时间将越来越成为我们的敌人。历史上中国每一次觉醒都是历史大劫难的结果,难道这一次仍然要通过空前的惨烈劫难,才能使中国再一次觉醒,才能彻底摆脱道德和经济的双重病态? 

    面对人民大会堂从早到晚的狂欢,再想想网上那些谩骂者的丑恶嘴脸,突然感觉到或许只有经济崩溃的大祸临头,才能避免最终自然崩溃的更大劫难。 

     突然又想起了这些年纷纷向海外转移亲属和财产、拼命获取外国国籍的那些幸运儿,他们是率先的觉悟者,所以他们不会陷入即将临头的大劫难,辉煌的命运永远属于先知先觉者。 

    可是为什么这些先知先觉者的行为,大家都视而不见!

狼行其道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帖 | 178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9
  • 注册:2004年2月29日
发表于:2007-01-01 23:16:00
505楼
[b]《圣经》中一句话:“上帝叫人亡,先叫人疯狂!” [/b]
记得霸王别姬中说过一句话:要成活,先疯魔。
这语言真的是多姿多彩!
[b][color=#FF0000]
突然又想起了这些年纷纷向海外转移亲属和财产、拼命获取外国国籍的那些幸运儿,他们是率先的觉悟者,所以他们不会陷入即将临头的大劫难,辉煌的命运永远属于先知先觉者。[/color][/b]

辉煌的中国却属于承受大劫难及全力避免大劫难的[b]中国人[/b]!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09 10:26:00
506楼
如果有了劫难就逃避,这就是所谓“富人”的选择。工控兴亡的担子就不要避免地落在我等穷人身上。
北岛说:如果大海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世界上不立危墙的“君子”不能太多,不然人类真的没了希望!人类不可能全是既得利益者,有所得就有所失!
工控人,你选择站在哪一边?

不幸言中,本坛新手小M说:德力西被施耐德收购了!看多大程度上收购。我知道德力西这名字的本来意思是:德报人类,力压西方。胡成中不是束手就擒的主儿。

天下草民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7帖 | 104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77
  • 注册:2003年10月28日
发表于:2007-01-09 15:30:00
507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10 11:13:00
508楼
不愿用国产PLC算不算崇洋媚外?
作者: 史博士 ,2006-12-27 16:26:00 发表于:《PLC论坛》

       目前,PLC分为两部分市场,一部分是过程控制,如冶金、其它流程工业的辅控系统,和离散控制如卷烟、食品、饮料、电子等行业的主控系统;另一部分是OEM市场,就是对机械制造商配套的控制系统。
   我曾与某钢铁公司的自动化部经理洽谈过,他说,只要德维森的产品能够证实在钢铁的主装置上可靠应用,他愿意在三年内将目前该厂所使用的国外某著名品牌的PLC全部换成德维森的牌子。但是,要在主装置上使用,谈何容易,只能先在辅机上运行,至少一年后,再逐步向大的机型拓展,因此,这个时间的前期至少还要两到三年。
    今年,德维森加入了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在与机械行业协议的理事们沟通时,发现这些机械制造商实际上是很渴望采用国内的PLC的,他们多次邀请我到他们公司去参观和洽谈,目前也已经与不少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就他们的机械设备的电控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合作,要知道,他们也是国产设备的制造商,也面临着外国人的行业垄断壁垒,与我们实际是同仇敌忾,怎么会助纣为虐,还要求使用进口的PLC呢?他们都明确表示,不会迷信国外的牌子,只要德维森的东西好用,就一定使用。由于机械设备通常只需要一台PLC就可以控制,因此,德维森的策略是OEM客户可以先试用,试用再考虑是否买。目前,德维森给用户试用的PLC就已经超过200套,而开始向德维森定期采购PLC的用户也有不少家了。
    PLC的使用环境中,最为苛刻的,莫过于军用环境了。军用PLC的使用温度要求低到零下四十度,抗冲击要达到100个G(通常的工业PLC只有5个G)。国外虽然有,一是价格贵,二是有个巴统协议对中国禁运。德维森很快做出来了国内第一台军用PLC,各类试验也通过了,一开始军工部门也很担心军方采购部门会仍然要求使用原来确定的进口产品,没想到,军工厂很快就得到军方最高决策机关的回复:只要国内能够生产的,一律采用国产的产品,只有国内无法生产的,才考虑使用进口产品。还是人民解放军来得干脆和爽快!

    但是,目前业务员在销售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冷面孔,会遇到有人说,“我们只用三菱的”,或者“我们只用西门子的PLC”。这些,除了前面提到的设计、采购责任、备品备件的原因外,在目前的OEM市场中,还有下面这个很重要的原因。

    目前的OEM客户中,许多是模仿的机型。机械部分是根据原型机进行测绘画出图纸,电气部分也照抄原来的图纸;而控制系统,则照搬原来的机械上所用的型号,比如原型机用的是三菱的,就照型号买来三菱的PLC,设法将软件拷贝出来再下载下去,就可以使用了。而他们自己,通常没有人知道PLC内部是什么程序,也没有人懂得编程,这样的客户,是无法更换PLC的型号的,不是他们崇洋媚外,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机械制造商,虽然仿造机械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是有不应该的,但也有他们的苦处,一台价格100万美圆的进口设备,这样仿造出来,成本才10万美圆,既然能做,为何不自己做呢?通常,这些机械制造商在机械上都是有自己的创意和见地的,但对电气和控制就不懂得怎么去改进了。如果需要对设备进行改进,他们不知道如何下手,但不改又无法与同行竞争,因此,常常望着整台设备兴叹。为此,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走出模仿和仿造的怪圈,将他们机械上的改进和创意通过我们的PLC实现出来,那么,就等于帮助从一种被动境地拉了上来,而且也摆脱了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他们可以完全理直气壮地声明自己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这对他们的市场和今后的发展是有天大的好处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会担心他们不买我们的PLC么?

    此外,目前的许多机械制造商,大都位于乡镇,工资水平不是很高,因此,很难聘请到高级的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师,有时,自己从员工中培养出一个两个后,现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往往很快被别人挖走,或者自己出去当老板;许多机械制造商的老板为此事头痛不已。德维森采取了一种策略,就是与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帮助这些客户进行新机型的电控系统的开发和老机型的电控改造,这样,用户不必负担自己的电控工程师,也不用担心德维森会跑掉,不仅可以有一支国内最强的团队不停地为自己服务,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也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这样的情况,德维森正在尝试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遇到用户不愿用国产PLC的,我认为不应该一律将用户说成崇洋媚外,而应该努力提高自己。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19 09:14:00
509楼
开始的时候,是要服务争市场。市场准入的原则首先是:你强!

佳茗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6帖 | 50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8
  • 注册:2005年1月10日
发表于:2007-01-19 16:26:00
510楼
这是我在工控网上见过的最能发人深省的贴子……字字句句,足可见楼主的一片爱国之心。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25 10:11:00
511楼
[b]转自本坛:施耐德施威 中国机床电器老大走向没落
              -----(合资背后的思考)[/b]
      作者: 中国人民要努力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07-1-24  09:40
 
施耐德向来以擅长并购著称,而且前后手法极为相似。日前,本报记者对施耐德在国内的几起合资、收购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编者按
 
“政府一定要看清楚,施耐德跑到这个乡下地方来干什么?它的目的就是垄断,在低压电器领域高、中、低端通吃!”日前,国内低压电器老大正泰集团南存辉针对施耐德与德力西合资的质疑声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施耐德向来以擅长并购著称,而且前后手法极为相似。日前,本报记者对施耐德在国内的几起合资、收购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在上海郊区嘉定南翔沪宜路1188号的原上海机床电器厂内,已经退休的原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陶育良带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参观这家曾经全国最大的机床电器厂。
 
他指着主干道左边一排红砖厂房说:“这是上世纪60年代仿照苏联风格建造的。”记者看到,这些厂房早空无一人,封死的大门上落满灰尘。
 
经过一个三层楼的建筑,门已经被木条钉死,窗户黑洞洞地开着,外墙爬满了野藤和爬山虎,据说,那是过去的礼堂。再往前走几步,他又指着右边一个白灰墙的房子说:“这里以前是工人们的澡堂,从这条路拐过去,你可以看到我们以前的后花园,那边院子里有南翔最古老的两株琼花,就是隋炀帝要到扬州去看的那种花……”
 
走在这个废墟般的厂房里,陶育良“画饼式”的介绍方式,如同让人撞入了一个后现代的电影场景。
 
原上海人民电器厂副总工程师王书成对记者说:“去过那里的人,会有很凄凉的感觉。”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是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业基地之一。其中最风光的两个工厂就是上海机床电器厂和上海人民电器厂。今日的中国低压电器产业基地温州乐清柳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雏形阶段,仿冒最多的两个牌子,就是“上海机床电器”和“上海人民电器”。
 
1996年前后,这两家企业不约而同都与法国低压电器巨头施耐德合资。如今,上海人民电器厂虽然盛名不再,但效益依然很好,上海机床电器厂较之前者却如同天上地下。
 
当日老大何以沦落至此?上海又是如何失去低压电器产业龙头地位?
 
忆昔全盛日
 
上海机床电器厂退休高级工程师周光华,1968年毕业,先分配到当时的上海机电一局,在部队农场锻炼了一年半后,就分配进了位于南翔镇最大的工厂上海机床电器厂。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没有离开过这家工厂。他的爱人也是工厂的同事。
 
上海机床电器厂原名华成电器厂,创立于1931年,1956年公私合营,兼并了附近的另两家机床电器厂,成为上海机电(一)局(现为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旗下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600627,SH,现更名为上海输配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电股份”)的下属企业。
 
周光华在工厂的前20年,也是工厂蒸蒸日上的阶段。还在1983年时,上海机床电器厂斥资引进西门子技术,生产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销量很好,交流接触器产销多年稳居国内第一。
 
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机床电器厂已经成为全国机床电器的龙头老大。那几年,上海电器厂年产值近亿元,每年毛利率20%以上,工人1400多人。一切迹象表明,这是个蒸蒸日上的企业。
 
当时全国共56家上规模的机床电器厂,除排行第二的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也引进了西门子技术,其他还有桂林机床电器厂、北京机床电器厂、无锡机床电器厂等,但都与“十项指标全国第一”的上海机床电器厂有较大差距。
 
全盛时期,上海机床电器厂的工作人员到全国各地开销售订货会时,经常被“堵”在会场上脱身不得,一些销售人员不得不躲进招待所,避开那些疯狂的客户。类似的情景,也出现在上海人民电器厂这些上海老牌低压电器企业里,当时它在国内低压电器领域排行第二。“上海制造”,是信誉和质量的保证。
 
工厂在不断壮大中。正如陶育良介绍的,上海机床电器厂源源不断地从上海市中心招聘年轻工人,陶育良指给记者看的那些空荡荡的工人宿舍,那时候一到下班时间,就热火朝天,被年轻人的笑声所充斥,其中,就包括陶育良自己的大儿子,他也在父亲所在的单位从事技术研发工作。
 
不平等条约
 
上海机床电器厂何以走向衰退?周光华和陶育良对视了一下,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合资是转折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制造”进入了更多国际制造巨头的视野,国内也出现了以合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呼声。如1996年上电股份就已经组建了14家合资公司,其中1995年一年就组建了6家合资企业。
 
陶育良回忆说,1993年,西门子主动示好,但是上海机床电器厂表现较为“矜持”,结果1994年西门子和苏州机床电器厂联姻,也生产交流接触器等产品,与上海机床电器厂竞争。
 
1995年,施耐德来到上海寻找合作伙伴时,当时的上海机电(一)局指定人民电器厂和机床电器厂与他们合资。
 
作为原上海人民电器厂的工程师,王书成回忆说:“听到合资的消息,最早我也非常赞成。合资可以引进技术、提高我们的产品,还有机会出口创汇,这些都是大家的初衷。”
 
于是,局里的领导、作为合资主体的上电股份及其下级公司上海机床电器厂有关领导,由工厂出钱,一批批地到法国去考察。在一种非常乐观的气氛下,协议在1996年4月签订。
 
中外双方出资比例为40:60,上电股份作为合作方,拿出上海电器厂最好的设备、厂房和500多骨干,从西门子买来新技术进入新的合资公司,新成立的公司也就是今天的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
 
“合资厂拿走的是我们最好的资源,除了有形的资产,还有我们市场。”周光华说,合资厂生产的就是他们的拳头产品——从西门子引进的交流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被挑剩”的其余人员和设备、厂房依然归上海机床电器厂。
 
最令周光华们想不通的是,根据当时的协议,上海机床电器厂不能再生产和销售交流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这相当于是掐断了我们的命脉。因为当时客户称我们是‘交流接触器大王’。” 
 
上海人民电器厂与施耐德的合资也如出一辙。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1月14日,施耐德持股60%,上电股份持股40%,上海人民电器厂出资买地皮、建厂和输出技术和管理人员,施耐德出软技术和产品。同样,按照协议,上海人民电器厂不能生产与合资厂有竞争关系的产品,也不能开发同类产品。
 
合资后,时任开发部主任的王书成发现自己无事可做,出于强烈的忧患意识,一批技术人员“上书”反对合资,但是遗憾的是,“有关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施耐德的意图。”
 
合资变控制 
 
1997年,在合资公司还处于亏损的情况下,施耐德要求增资继续投入。根据上电股份上市公告,公司过去几年因为合资支出过多,1996年度净利润下降了64.58%,在此情况下,上电股份无力按比例追加股份,于是中方股比下调为20%。
 
周光华称,合资公司在初期“总是要亏损”。另外,合资公司的总经理、财务、销售、技术都是施耐德派驻的人,中方派来了副总和人事经理,如果对方从法国采购高价的零配件、给法国工作人员发高薪,这样的财务安排都是“悉听尊便”的。
 
另据王书成介绍,拿出优质资产和人才注入合资公司以后,上海机床电器厂和上海人民电器厂一样,遭遇了客户流失、市场萎缩、盈利每况愈下的危机。
 
于是,1999年,上电股份作了一个沉痛的决定——无偿让出20%股份,换回上海人民电器厂生产新产品的权利。
 
“新产品推出市场后,挽救了上海人民电器厂,2006年,上海人民电器厂的产值已经相当高了。可惜的是上海机床电器厂,从此没有缓过劲来。”王书成惋惜地评价昔日的伙伴。
 
而对周光华和陶育良而言,接下来是最不堪的几年。除了在合资过程中,出让了过多的权利外,在市场上,外资产品和民营低端低压产品的双重挤压也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正是在低压电器产业基地向乐清柳市镇转移的大背景下,周光华说:“我们腹背受敌,效益越来越不好,就越没有财力投入研发和开发新产品。”
 
陶育良也客观地说,其实越到后期,工厂的旧机制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市场的反应也越来越迟钝,如民营企业上一个新品只要3个月,可是这边却要花上一年…… 
 
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后开始生产施耐德自有品牌产品,合资公司表示无偿让出生产交流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的生产权,无偿将零部件转让给上海机床电器厂。
 
但是这个“施舍”来得太晚。上海机床电器厂已经回天乏术,有过三个月发不出工资的艰难时刻,年底经常靠上级出资“救济”。最糟糕的是,市场已经遗忘了这个昔日老大,上海机床电器厂的金字招牌大大贬值。
 
到2004年时,原书记和厂长都调走,高层只剩工会主席,陶育良等一批老员工回家每月拿650元的内退工资。新的厂长和书记到厂后,主要任务就是收拾残局,完成转制。
 
2006年5月底,来自柳市的黄旭春以332万元接手了上海机床电器厂,结束了这家老厂约50年的国有历史。
 
相关报道
 
谁来反思合资案?
 
回首上海机床电器厂曲折的历史,周光华已经没有愤怒,只是淡淡地说:“当年,可是我们厂里出钱让领导们到法国去考察的。合资成功了,厂子倒了,领导走了,却没有人对此负责。现在合资公司每年效益很好,但是中方也只是每年拿个投资收益,而且这个钱并没有进入我们工厂。”
 
周光华反问记者,市场丢了,技术还如何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周光华当时在上海机床电器厂的技术二科,其他的技术部门还包括总工程师办公室、工艺科、质保科、计量科以及试验科,约130号人。在工厂被收购以前,技术部门缩水到10多人,当然还是“形同虚设”。
 
在2005年8月召开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一位专家针对众多不成功的合资案说:“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改革实施者把问题想得简单化了,以为把企业卖给外国公司,卖给500强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实际上,企业在把股份卖给外资公司后,对方通常就把它变成一个亏损的企业,在你熬不下去的时候,合资企业就变成独资企业。”另一位专家指出合资不成功,一个严重的影响将是:中国企业形成技术能力的团队被打散了!而这样的团队正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振兴之本。
 
而令陶育良耿耿于怀的是,施耐德似乎也没有很好对待那500多进入合资公司的同事们。一部分中方中层干部,合资没几年就被内退回家拿700元/月工资。陶育良的儿子作为技术经理进入合资公司,合资初期,因两次被派往法国培训,签了6年不离厂的协议。结果接下来的6年里,每月总收入不到1600元,6年内工资只上涨了85元。6年合同期满,三个技术骨干马上辞职,不久,施耐德给未离职的那批技术人员大幅度加薪。
 
王书成现为正泰集团负责工程技术的副总裁,日前他也针对施耐德的合资举动指出,这是家值得警惕的企业。他说:“我说这个话不是因为我在正泰,而是出于我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说的肺腑之言。”(吴乐晋) 
 
附表:施耐德国内合资公司和收购案例 
 
 公司                                  合资或收购情况
 
 1. 施耐德(苏州)机柜系统有限公司                     ——
 2. 施耐德电子元件(东莞)有限公司                         ——
 3. 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                      现已经不生产。原由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天利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北京公司共同投资。
 
 4. 施耐德(苏州)变频器有限公司                             —— 
 
 5. 施耐德(北京)中压电器有限公司                         —— 
 
 6. 低端控制事业部                                         —— 
 
 7. 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           最初,施耐德持股 60%,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40% 。1999年股份调整,施耐德持股80% , 上海电气持股 20% 
 
 8. 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         由施耐德、天津天利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三方共同投资 
 
 9. 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SSIC)    最初,施耐德持股 60%,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40% 。不久,施耐德持股80% , 上海电气持股 20% 
 
 10. 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     由施耐德、天津天利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共同投资 
 
 11. 施耐德(广州)母线有限公司         由施耐德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 
 
 12. 施耐德(苏州)变压器有限公司          —— 
 
 13.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与中国的德力西签署框架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各占50%股份 
 
 14. 收购奇胜电器(惠州)工业有限公司      —— 
 
 15. 收购万高电力成套技术有限公司         收购后在天津注册独资企业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16. 收购中国的东方电子集团         —— 
 
 17. 控股宝光股份(尚有待中国商务部和证监会的批文)      以每股2.6元价格收购6800万股宝光股份(占宝光总股份的43.04%,总交易额17.7亿元)并控股宝光。  
 
附表:施耐德全球收购名单
 
● 2006年3月30日,并购德国莫顿公司,进入欧洲低压安装和控制系统市场。
● 2006年5月14日,并购西班牙AMESA,巩固在西班牙的面板开关和配线市场地位。 
● 2006年7月14日,收购奥地利的VATECH ELINEBG Elektronik,扩大变频器的生产规模。
● 2006年9月7日,收购法国Napac,提高在基础设施市场提供智能遥控管理解决方案的技术水平。
● 2006年9月11日,收购英国GET集团,以每股2.6美元收购GET集团68.3%的股票,巩固在英国和欧洲市场上的配线和电气器材市场地位。
● 2006年11月收购美国APC公司100%的股票,总出资额达到61亿美元。并购资金来源:贷款45亿欧元(57亿美元);增发新股,募集12亿欧元。
● 1984年,Magrini Galileo
● 1987年,Federal Pacific
● 1988年,TE电器(Telemechanique)
● 1991年,美商实快电力(Square D), Federal Pioneer
● 1993年,梅兰日兰(erlin Gerin)
● 1996年,AEG Schneider Automation, Modicon
● 1999年,Lexel, Veris Industries, MITA, Infra
● 2000年,Crouzet, Bergher Lahr, Crompton Greaves, Conlog, Nu-Lec
● 2001年,Prosyst, WA Brown, Inari, Think & Do, PDL
● 2002年,Digital Electronics
● 2003年,奇胜(Clipsal), TAC, MGE-UPS, Hyde Park
● 2004年,Andover Controls, Kavlico, Elau, Abacus, Magnecraft, Dinel
● 2005年,Power Measurement Inc, ABS EMEA , Juno Lighting, BEI Technologies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25 10:15:00
512楼
我可以说是相当了解这个过程,SSIC是如何转移资产的。如何把印尼用了15年的设备买进来,一具破桌子售价10万法郎。进来后PLC、传感器,桌面,工装夹具全换。所以看了前文有关外资如何侵吞国有资产有深深的感触。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25 10:19:00
513楼
见本坛第4页外资高层所述: 转自chinaren:[b]外企是如何掏空中国的[/b]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25 13:59:00
514楼
                [b]水井坊不对等交易 被外资占尽便宜[/b]
截至1月17日,水井坊收盘于15.91元,帝亚吉欧间接持有约8134万股水井坊市值已达12.94亿元。仅此,帝亚吉欧获利就将达到近11亿元,收益率超过500%。


  此前,类比苏泊尔(002032)的外资并购案中每股交易价格超过二级市场股价的定价情况,市场普遍曾预期水井坊的外资并购能够达到每股10元的交易价格。


  “这种超低价格不可思议,”华欧国际保荐代表人杨青松认为,证券市场上食品饮料类被视作2007年的投资主题之一,此次股权转让虽不发生在上市公司层面,但是上市公司是其中的核心资产,是定价的主要依据,这种定价显然有悖于市场原则。


  盈盛投资是全兴集团为完成MBO于2002年设立的一个公司,它由全兴集团18名高管及105名内部员工集资设立。该公司于成立次年受让了全兴集团原67.7%的国有股股权,一次性支付4.13亿元。在这笔MBO的资金来源中,发行信托产品募资2.7亿元,其余的1.4亿元则由管理层自筹解决。


  而水井坊2004年和2005年财报显示,该公司高管年度总报酬不过50多万元,即便是身为董事长的杨肇基年薪也仅有6.24万元。并且,近3年来水井坊为高管所持股份带来的分红每年不到1500万元,远不到上述差额。


  此次向帝亚吉欧转让股权,不仅引入了海外战略投资者,还为水井坊高管套现了巨额的现金。


  打拼海外事倍功半


  “借助外资的海外渠道拓展国际市场。”水井坊董秘张宗俊在是次股权转让事宜明朗后,如此解释控股股东的转让意图。


  对于拓展海外市场这一说法,水井坊高管层在多个场合亦有此表示。杨肇基在转让明朗后表示,打入国际市场是我国白酒行业一直致力的目标,并称这是一条很长的路,“有很多工作要做,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外国资本合作则是一条捷径。”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25 19:13:00
515楼
我常常在想这些新闻报道,倒底是国企的干部都有一种低价卖庙,高额富和尚的冲动和利益在驱动他们,还是外资的手段太高明?
我想起了苏联和平演变时一些俄卡车司机把汽车开进中国国境后,当场拆车,把部件三不值两地卖了,然后携款而去。

如果并购时有人有这样的心态,那可真完了!
如果谈判时高层有这种想法,那是犯罪了!
如果。。。是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不得不考虑中国生产汉奸的土壤依然存在了!
如果我们可以的话,我们只能阻止这土壤成为职业化的流水线了!

有人为此痛心了,他们即将带着悔恨入土!
有人为此反思了,他们即将作为罪人被绑上耻辱柱!
有人因此博到上位了,他们是否重复前任的错误?工控的灾难是更深重了,还是得到了缓解?

天下草民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7帖 | 104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77
  • 注册:2003年10月28日
发表于:2007-01-26 13:37:00
516楼
工控行业的危机感越来越强,随着很多欧洲中小型自动化公司登陆中国,估计整个自主品牌阵营受到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还没有走出去,还没有国际化,就给人灭了!联合吧,通过双嬴的体制,建立合作共嬴的产业链,通过有效的分工和协作,实现产业链的整体提升,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就拿研发来说吧,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事情,可以国内很多公司,实力都很小,投入的不痛不痒,半途而废的居多,如果联合研发,成果共享,就可以集中优势在某一点或某一面,取得突破。可惜很多公司,只要乎自已的那一亩三分地,自我封闭。如果一场工控的禽流感袭来,都能自保吗???

天下草民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7帖 | 104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77
  • 注册:2003年10月28日
发表于:2007-01-26 13:46:00
517楼
搞工控的很多人,意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自已有点关系,可以过得很舒服,也有很多人认为本土企业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国外巨头在中国建厂,在中国收购渠道和代理等公司,直接面对最终用户,采取大量降价等策略,我们认为的优势,别人即刻拥有!我们没有的,人家还有?咱们怎么玩?没办法玩下去!

再有,产品线,从楼宇自控,大家可以看出危险所在:国内几乎为西门子,江森,霍尼维尔垄断,连清华同方这样的公司,也只能沦为一个集成商(差不多是安装工),别人是全套的系统,从软件到硬件到阀等,咱们呢?做仪表的做进楼控了吗?做软件的能做进楼控吗?做PLC的能做进楼控吗?楼控行业可以说控制要求最简单,技术含量最低(相比其他行业而言),但利润因为是垄断,却有超高的利润!如果这只是楼控行业还好,可今天的楼控行业,会不是明天的冶金,明天的石化,明天的电力行业呢?

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坐在一起,协商,交流,合作,共嬴呢?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07-01-26 20:59:00
518楼
雅各宾好文笔

唯君之言,透吾之痛

不过,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资本决定发方言权。中国工控要想整合优势资源,缺不了千万以上资本的发动。当然,也更不能缺少象雅各宾这样志士的振臂高呼。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1-26 23:49:00
519楼
谢楼上!
是呀,看看国货去跑项目吧,PLC是几家、传感器是几家、电磁阀是几家、电柜成套是几家、仪表是几家,每家一个代表,一下是一屋子人,互相当贼似的防着、互相面上寒暄背后死掐、暗算、扯后腿,还有自家跟自家代理商争单子的。
外资呢,就算一个代理商也是手握全套产品,从上位的HMI到下位的变频器、仪表、传感无不毕备,气度上就雍容多了。
再看业主方,接待规格都不一样。你想啊,你单一产品也是要谈,人家一揽子也是谈,东西多了东缺西补其实价格也降下来了,国货还有什么机会啊?
为什么这么一屋子三十几个销售、三十几家厂家就没想到纵向联合一下呢?这么背后一刀的丑态连也是中国人的业主方都看不下去了,自己还不抛开门户之见,合作一下。这么近视眼,还想赢什么单子呀?

啊尔卡斯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4帖 | 49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98
  • 注册:2005年8月31日
发表于:2007-01-28 12:24:00
520楼
没落的中国工控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但也不要存任何指望.阻力不仅仅是来自市场,是中国人做事的思维.

至少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中国工控行业能有什么作为.
甚至关系到国家重大装备的产品,连竞标的资格都不能

中国自己立的科研项目.多少人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也没看到结果.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