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共享单车迅速崛起并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后,一时之间似乎无物不可共享,共享经济掀起了一场狂欢。然而若是对产业的具体分支稍加关注,便会发现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美好,当前的共享经济有些虚胖。
日前,北京街头惊现“共享马扎”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这些毫无防盗设施、仅贴着一个二维码的所谓共享马扎在投放之后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丢失了大半。如此结局虽在运营方的意料之中,但也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不过在沈阳的马路上,处于测试阶段的共享宝马却备受期待,前景被业界普遍看好。
自从共享单车迅速崛起并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后,投资创业者们备受共享经济启发,花样繁多的共享应用在短时间内呈井喷之势涌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时之间似乎无物不可共享,共享经济掀起了一场狂欢。然而若是对产业的具体分支稍加关注,便会发现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美好,当前的共享经济有些虚胖。
首先,共享经济内存在一些缺乏技术含量、运作机制不健全的“伪共享”。前面提到的共享马扎便是典型代表。由于无需注册和押金,北京的这批共享马扎和普通马扎几乎没有区别,人们即使不扫码也能直接坐在上面,素质不佳者甚至可以轻易顺手牵羊。
马扎的投放方也表示,这批马扎算是他们公司项目的前期推广,扫码者可以由此进入一个微信平台,里面包括其他几个应用。如此说来,共享马扎和那些在街上被随意散发的含有二维码的小赠品有何差异呢?这般“共享”只是在蹭共享经济的热度,却并未对共享经济的发展做出实质贡献。甚至,缺乏约束与监管的扫码共享会威胁用户的隐私安全,进而破坏大众对共享经济的信任。
其次,一些共享可操作性不强的事物被发展为共享应用,最终导致共享变私有,投资方硬是把生意做成了公益。与马扎类似,雨伞也是一种容易被盗的常用物品。目前国内外都出现了共享雨伞项目,该项目需要用户注册、交付押金,在专门的平台上运营,是真正的共享经济。然而,在具体运营过程中,雨伞丢失现象非常普遍。例如我国的“共享e伞”自今年4月以来投放雨伞30万把,至今已丢失大半。当前的公民素质水平和人类固有的惰性决定了借伞容易还伞难。对于雨伞等易丢物品,投资方还需加设防护措施才能正常运营。至于防护措施细节如何设置、怎样处理由此提高的成本,则又是另一个需要业界劳神的问题了。
再者,一些盲目的投资导致部分共享应用注定是昙花一现,或是沦入不被业界承认的灰色地带。尽管单车和汽车的共享都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但同样作为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电动自行车却命途迥异,其共享项目屡屡被各地政府叫停,前景惨淡。
根本问题出在电动自行车身上。如果说共享单车鼓励了人们绿色低碳出行,共享汽车有利于减少私家车数量,那么共享电动自行车带来了什么呢?电动自行车虽能提供代步的便利,但其电池污染严重、无牌上路、常常酿成交通事故等问题近年来频遭诟病,并不被社会看好。投资者如果没有分析清楚应用的利弊与前景而贸然出手,很可能让自己的项目落入不被社会和法律认可的尴尬境地。
在人们愈发重视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的今天,发展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然而并非万物皆可共享。投资创业者们应当仔细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前景,密切结合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让共享应用名副其实地造福大众,让共享经济不再虚胖。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