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2013年8月,笔者写了一系列的物联网需要运营平台的文章。3年过去了,发现这些文章应该还是有一些价值的。再重新发布出来,有些过时的请读者原谅。
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随着中国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支持,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标签。但根据字面含义,很多人将物联网,理解为物物相联。而政府报告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无论是政府报告的定义,还是我们理解的物物相联更强调的是连接性。但物物相联的事情,很多传统行业已经做了。自动化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就是做的物物相联,这是自动化已经做的事情。既然自动化已经做的事情,物联网这个概念推出来有什么新意?
物联网强调的是规模!讲的是一个全球的规模,相互之间信息在非常大的范围内交换,物联网才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任何人,任何设备的信息公布在一个这样的网络上,随时随地都会被被人查询和搜集到,才会形成规模效应。如果只是在一个封闭的网络,只能说是狭隘的物联网,其产生的价值是与现在物联网的热度不匹配的。
物联网发展需要运营平台
要实现物联网在一个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需要一个大范围使用的运营平台。根据IBM物联网生态链的图,很多人理解的物联网只是在做Sensor,Network两层的技术开发。而较少有提供IoT Platform Operator的企业。
对于智能工业,物物相联的范围,现在多局限于企业内部。但产品信息如果能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比如从设计、生产、运输、销售、服务多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在产品故障时,可以快速定位是产品设计问题,还是生产操作问题(可能是操作员错误操作,也可能是设备故障),或者是运输,服务环节有缺陷。并根据情况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提高服务水平。这就需要通过物联网运营平台来实现信息共享。
运营平台两个基本条件
1、 数据处理量大
通过运营平台,需要将产品、设备信息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共享,可以通过搜索、查询获得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在各个环节的操作者,设备,处理记录。包括设备各个时段的状态。产品、设备本身就是海量数据,记录这些状态的数据将是一个天量数据规模。这些数据的处理量不是普通的平台可以支撑的。
2、 开放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需要运营不同公司,不同行业的运营数据,而不同公司,不同行业的数据都有其特殊性,不可能用统一的方式实现。就需要按不同公司,不同行业做一些定制开发。就需要平台提供接口,由公司,行业的开发人员按行业规范或者公司产品规范,在统一平台下提供个性化服务。所以需要开放平台完成。
现有物联网开放平台
现在已经有企业在做物联网开放平台。比如09年,10年连续两年被READWRITWEB评为10大物联网公司的Pachube的愿景就是通过它的互联网平台,连接我们所有物理环境的事物。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将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合二为一。Pachube后被收购,更名为Cosm,试图使服务更加大众化和使用更简单。最近又更名为Xively。
国内有一家公司叫Yeelink,目前定位于做一个开放的通用物联网平台,主要提供传感器数据的接入,存储和展现服务,为所有的开源软硬件爱好者、制造型企业,提供一个物联网项目的平台,使得硬件和制造业者能够在不关心服务器实现细节和运维的情况下,拥有交付物联网化的电子产品的能力。
主要功能:
1、 接入传感器设备
2、 RESTful的交互接口设计
3、 Dashboard(仪表盘)功能
4、 事件触发能力
5、 社交功能
6、 原生移动APP
7、 硬件上的探索
无论Xively还是Yeelink,现在都还不足以支撑运营,生存状况都不理想。Xively,yeelink会不会是未来的物联网运营平台?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平台?
5月份访Cosm网站,发现Cosm又更名为Xively了。作为目前影响力最大的物联网创业公司之一,Pachube 2007年创建,09,10年连续2年获得被READWRITEWEB评为10大物联网公司,2011年被LogMeIn收购,2012年5月更名为Cosm,2013年5月再次更名为Xively。
Xively的目标是做物联网的一个运营平台,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战略变化频繁,说明其运营状况没有达到其运营的目标。而Yeelink平台,是国内模仿Xively平台做的,其运营情况也不理想。
物联网开放运营平台为什么这么艰难?这个行业是否有前途?笔者非常看好,物联网运营平台的前景,但笔者认为现有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将来承载物联网运营平台的可能性更大。
首先在技术上要经得起大数据量的考验。现在互联网的数据量巨大,而物联网的数据量相对于互联网数据更是在数量级上增加。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搭建者,经历过多次数据存储、处理的瓶颈,一次次解决瓶颈而发展起来的。平台搭建在一方面在需要技术专家,大数据量的存储也是经历多年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互联网公司拥有技术专家,具备大数据处理的经验,以及积累了处理大数据的设备。没有互联网的经验,而直接搭建物联网的运营平台,技术风险高。
其次,物联网平台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互联,维持其基本运营的基数用户是维持运营的保证。现有互联网开放平台现有的模式已经可以维持其运营。转向物联网平台,可以直接吸引原来用户进行物联网体验,可以快速度过前期用户积累阶段。而物联网相关的功能可以在原有互联网平台基础上逐渐完善。
第三,互联网开放平台已经成熟。如前文所述,物联网的运营平台是需要一个开放平台。而互联网开放平台技术从2010年发展以来,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都已经十分成熟。物联网的平台的发展,可以站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综上,笔者看好现有的互联网企业未来搭建物联网运营平台。而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笔者认为阿里云和微信有可能成为未来物联网的运营平台。下一篇将介绍笔者为什么看好阿里集团。
阿里巴巴集团是最有可能成拥有物联网运营平台的互联网企业。
首先,阿里巴巴集团在技术,基础用户,开放平台方面均符合运营平台的需求。
淘宝网每年光棍节,屡屡突破淘宝平台的瞬时数据处理能力。其平台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说是经受住了大数据量的考验。一直关注阿里的发展,最近几年,阿里在网络了中国的技术专家,推出的云平台在国内技术上也遥遥领先。阿里集团也是国内最早关注大数据的企业之一,对大数据支持力度大。
阿里巴巴是最大的B2B网站之一,而淘宝是最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阿里集团有足够的基础用户,如果阿里集团做物联网运营平台,这些电子商务用户只要很低的转化率,即可形成较大的基础用户。
阿里是国内较早开放的互联网平台。符合运营平台的需求。
其次,物联网运营平台还是要靠需求驱动。
物联网运营平台是投入大,产出慢的投资。如果是政府行为的投资,根据中国的经验,通常做的是面子工程,不会考虑用户的需求。而创业企业,是承担不起物联网运营平台早期的投入的,不可能投入的。
所以物联网运营平台的搭建,只能以商业目的,从商业入手是最好的。而阿里系拥有最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已经搭建了从渠道到终端消费的信息平台,包括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物流运输信息以及终端用户信息。这些信息已经是物联网信息平台的一个基础。如果在淘宝网平台上利用RFID,NFC等方式录入产品信息,并提供产品的追溯信息,就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一个小平台。进而借鉴Xively功能,利用电子设备将商品在供应链这条线上实现互联,实现互动功能;更进一步,将所有物品互联,实现虚拟互动和实体互动。
与淘宝合作的物流公司,基本上已经搭建了智慧物流的平台,而阿里集团多元化发展,在机会成熟时,一定会在物联网领域有投入。而阿里系是最了解国内用户需求的集团,阿里运营物联网平台,一定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笔者看好阿里将来做物联网运营平台。笔者同时看好微信平台,下一篇将介绍为什么看好微信平台。
微信有可能成为未来物联网的一个运营平台。
2011年1月21日,微信诞生;2012年3月,微信用户达1亿;9月微信用户突破2亿。而在13年1月15日,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微信完成了用户数从2亿增长到3亿的增长,现在仍在加速普及。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一颗新星,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格局,甚者影响了移动运营商的经营。笔者认为微信是现有开放平台中,最适合成为物联网运营平台。
微信平台具备笔者认定的物联网运营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成熟的平台技术(二)庞大的基础用户群(三)开放平台。
微信是腾讯旗下产品,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拥有基础用户最多的企业。在技术实力,基础用户上,都是其他企业、其他平台无法超越的。而在2012年的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宣布其微信向所有开发商开放。
2012年9月,因为微信支持二维码,而促使二维码成为热门概念,并迅速商业化,通过支持二维码,微信成为腾讯商务化的一块敲门砖。微信的二维码、LBS可以帮助微信成为O2O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开放平台性质,可以支持RFID厂商,NFC厂商将RFID,NFC识别嵌入到微信平台,微信就可以成为人与物的一个重要入口。以此为基础,逐步涉足物联网运营平台。
微信一位核心人士曾说:微信不光连接人,还可以连接能上网的机器。每个机器都有个二维码作为设备ID,在微信里可以通过和设备对话来控制设备。人与物可以对话,人可以直接向物发出指令。微信会把人和物都链接起来。通过微信,链接全世界,操纵全世界。
对于微信而言,最好的切入点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物联网9大试点领域最接近终端用户的行业,智能家居是最需要人与物互动的物联网行业之一。而微信作为国内最普及的一个终端应用,如果能成为智能家居设备一个控制器,那么毫无疑问,微信将是智能家居控制终端中最有竞争力的。从智能家居行业入口,向其他行业辐射,微信成为物联网运营平台有路可寻。
事实上,海尔智能家居已经利用微信控制智能家电了。
而微信公共帐号可以实现”自定义界面”,微信成为众多轻型APP、服务、硬件的稽核平台的潜力在变现。未来微信平台必将是物联网运营平台的一个有力竞争者。
至此笔者介绍了为什么看好阿里巴巴和微信在物联网运营平台领域的前途。下面将介绍物联网运营平台开放的重要性。
本来第五篇文章写写开放平台的重要性,可是最近两天铺天盖地的菜鸟信息让我必须写一篇菜鸟相关的,第六篇再写开放平台。
物联网需要运营平台(三)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判断阿里巴巴集团是最有可能成拥有物联网运营平台的互联网企业;而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宣布,“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共同组建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鸟网络”)正式成立;笔者在判断出了一些偏差,菜鸟网络会不会成为一个物联网运营平台?
首先看看菜鸟网络要做什么?
菜鸟网络CEO沈国军表示“菜鸟网络不会从事物流,而是希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为物流行业提供更优质、高效和智能的服务。” 并表示中国智能骨干网要在物流的基础上搭建一套开放、共享、社会化的基础设施平台。
菜鸟网络董事长马云称“菜鸟”并不是做物流,而是做一家基于互联网思考、基于互联网技术、基于对未来判断而建立的创新型企业,旨在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为物流行业提供更优质、高效和智能的服务,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水准。中国智能骨干网将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网络金融等新技术,为各类B2B、B2C和C2C企业提供开放的服务平台,并联合网上信用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共同打造中国未来商业的三大基础设施。
笔者观点,中国交通运输行业需要一个大的势力整合,原铁道部,交通部,邮局等部门条块分割严重,并不能按市场需求为行业提供服务,而整个行业需要一股具有商业影响力的势力来整合。由阿里牵头,搭建一个物流行业的基础网络,未来将全行业的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将是事半功倍,意义重大。而在搭建基础物流网的过程中,具备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基因的菜鸟网络,一定会建立一个基础信息平台,管理物流信息。这个信息平台可以为物流、电子商务企业、个人提供关于,商品,商品运输状态,仓库信息,以及与商品运输、仓储相关的一系列信息。
所以菜鸟网络要做中国物流快递的庄家,操盘调度中国物流快递业服务体系,其业务核心是管理调度和业务软件。
对于管控全国物流服务体系的应用,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
菜鸟网络需要建立覆盖全国的智慧物流虚拟网络开放平台
要实现整合全国资源的目的,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必不可少。虽然现在全国性的物流信息网络有多个,但问题是网络之间信息不通。而由于各个网路之间因为权利分割,利益分割的原因,彼此整合非常困难。所以信息孤岛依旧存在,不能发挥其大数据的功能。
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社会化的信息平台,实现整合,破除这些权利、利益的束缚是关键。互联网的基因是开放、共享,搭建的菜鸟网络做到既能保护既有利益不受损失,又能给原利益集团带来价值。那么开放的社交化的网络是关键。估计未来的菜鸟网络一定是建立在开放平台基础之上的。菜鸟网络提供一个基础的平台,不同的利益机构根据自己的利益在这个平台上搭建自己的应用,保证自己原有利益。而平台采用统一的API,不同利益体之间的信息可以根据权限以及企业策略,有条件的共享和开放。当汇集的资源足够多时,还会带来聚合效应。
笔者推断未来菜鸟网络一定是一个社交化的开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汇集各种资源:仓储资源、运输资源,零售企业,供应商,客户等等信息。而不同的组织,利用统一平台技术,利用统一平台所有可以访问的资源,发展自己的业务,促进平台的繁荣。
菜鸟网络会成为物联网运营平台的一个有力竞争者
物联网商业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的一种商业模式。菜鸟网络以物流网络的实体经济,结合阿里系的虚拟经济,以此建立的网络平台,必将成为物联网运营平台的一个有力竞争者。
传统经济中,三个流将各个经济实体串联起来:物料(商品)流,信息流,现金流。菜鸟网络的目的是打通物料流,信息流。菜鸟网络,前期任务是建立仓储中心,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并以此为基础整合全国的仓储、运输企业。在整合物料流的同时,建立起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础信息服务。
物流类似于经济的一个动脉,会串联起一个区域内所有的经济组织。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制造商,到分销商直到最终消费者。而在物流的体系内,可以包含所有需要运输的商品和原材料。当菜鸟网络在物流体系完成后,会包含所有运输的材料的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必将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扩充。只要平台技术保持开放、领先,平台规模没有限制,如果这个网络向物联网运营平台发展,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就有限了。
据此笔者判断,菜鸟网络只要在物流骨干网发展顺利,将来一定会成为运营平台的。
来源:微信号xuyongshuo-work
作者:许永硕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