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jianhua1990
最近,乘着暑假在学校跟着一个老师做外面的项目——三相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动惯量辨识。现在惯量是辨识出来了,但电机带14倍空载惯量时,速度环的阶跃响应始终是做不好。想问一下,是不是电机带这么大的惯量之后,速度的响应就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啊?注:电机为杭州米格110ST M04030!
当时明月
波恩
支持楼上的看法!
建议咨询原厂,该伺服能否稳定驱动14倍的惯性负载。
如果原厂给予肯定答复,根据楼主所述现象看,个人认为速度环增益偏高,以至于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已然超调,同时积分增益过低,无法有效地尽快消除静差。
谢谢各位老师的帮忙,我会参考大家的建议去尝试的。另外,还要感谢下波恩老师,今年开始做永磁同步电机时,初始定位的问题还是参考的您的文章解决的。
cyq850815
T=Jα, 转动惯量J,角加速度设为α,,因为转矩T最大值不能无限大(与功率有关)。当负载大时,即J较大。若我们要求加速度α足够大时,会使Jα>T,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伺服就会以能达到的最大加速度加速(此加速度小于要求的加速度)到指定速度。
所以要么减小加速度,要么增大电机功率。这个时候增益是起不了作用的
当然实际中要复杂一些,上面分析只是为了说明问题
乔工
我查阅了那个公司的技术资料,他们这款交流伺服只支持1-5倍的惯性负载。现在又有几个疑问:
1、安川,三菱的交流伺服驱动怎么能支持1-10倍,甚至1-15倍的惯性负载呢?他们的伺服带这样的负载依旧能保持良好的速度响应吗?
2、是电机的差距,还是驱动的差距?我想问,如果用安川或者三菱的驱动带杭州米格的电机,或者用我手上的驱动带他们的电机能不能也做到1-10倍的惯性负载呢?
问得很幼稚,不要见笑。。。
征
伺服应用需关注的过程量只有位置、速度和力矩,功率只是速度和力矩相乘的间接结果。拿着拖动电机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功率概念看待伺服应用,要么是没入行,要么是外行。
伺服驱动负载的加速过程只和电流、负载阻力,以及系统惯量有关,只要电流足以建立并保持,系统就可以持续加速,直到达成目标速度,加速过程中伺服的功率只不断变化的速度与力矩相乘的结果。万一负载过重,或惯量过大,导致系统过流或过载,其根源也只是系统的力矩能力不足,而非功率不足。
至于伺服系统的惯性负载驱动能力,这与电机本身的特性和驱动器算法都有关系,负载惯量比最终会受制于具体系统的稳定性而不能继续提高。
简单比对国内和国外伺服的惯性负载驱动能力意义有限,虽然国内技术能力的差距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驱动能力实在不足,就换更大的电机,或者加减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