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8113
波恩
不偏!?
那么外圆加工不用“外偏的尖角”,只“正常补偿”是否也可以呢?
jxh
那么外圆加工不用“外偏的尖角”,只“正常补偿”是否也可以呢? 实际应用中,当机械精度(传动部件)达到很高,控制器伺服周期够短,尖角就没有那么尖了,但外偏曲线还是存在
既然外圆加工的“外偏曲线还是存在”,而内圆加工“只正常补偿”,是不是可以认为在“机械精度(传动部件)”未必足够高的同一个机台上,经过这样的差异化处理之后,外圆加工的和内圆加工的换向带效果会有所不同?
或者说,外圆加工时由于“外偏曲线“的存在而足以消除换向带的话,在内圆加工中由于只能“正常补偿”,换向带就可能消除不了?
而内圆加工“只正常补偿”
我可能没有说明白,内圆加工并非没有 “曲线”只是比较外圆加工时“曲线”比较平坦。出现的是两边跑的“曲线”
防止过切应是加工控制的重中之重
感谢回复!并严重同意“防止过切应是加工控制的重中之重”!
“内圆加工并非没有 ‘曲线’只是比较外圆加工时‘曲线’比较平坦。出现的是两边跑的‘曲线’”———能否也给个球杆仪测试图 ?
参数错误
已经指点得很多了,谢谢“jxh”,过两天的北京机床展不知“jxh”是否会亲临现场?
多年没去了,看不到好东西,对机床展没多大兴趣,
apoapoapo
上一楼说得好,的确要看看软件与硬件是否一致,否则就有误差出现。
陈华工控
我回答的是楼主的问题,不是48楼的。呵呵
打酱油
我们测试过德国机床,日本机床,国产机床,Z换向导致的痕迹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先调整机械反向间隙,再提升换向过程的动态特性,改善这一现象。
目前我们可以做的比德国人好。
“目前我们可以做的比德国人好”———是彻底消除了,还是仅仅改善了?(以肉眼判断!)
竹山桥下车
首先保证背隙等机械补偿部分都没有问题。可以用传统的打表来测,也可以用激光干涉仪和球杆仪来测。
然后开始调整伺服,发那科三菱等都有自己的调试软件,要是没有软件的,凭经验一点一点调也行,一般来说,凸半球的线在调整了伺服以后是可以被调掉的,或者只留一道很淡的印子,要对着光才能看得出来。
如果没什么效果的,看一下机床的配重,一般来说,是配重轻了,加一点上去会有改善。
不过有很多情况下,凹半球的线真是比较难调。最好的记录也就是调到看得到但是摸不出来的程度。
jamesyoung77
1.太个案了!
2.沈机4年前就用18i搞直径数百mm镜面车了
3.那Fagor说事儿?!替的是那个型号?
4. 973?除了叫兽,业界有谁会认政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