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8113
波恩
jxh
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外国的不同,以学习打枪为例
国人是先学习开枪的姿式,要让教官觉得动作美观
外佬是一开始要对准目标,击中目标为目的
机械方面也一样:国人把书本上的一些公式不断的去证明,而外佬是要让机器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当时明月
“jxh”是在批判国人的唯理论喽!前面提到的文献都是德国人写的,不是国人。
再请教一下:对于外圆或凸球加工,用“jxh”给出的“往外偏”的“反向间隙补偿”方法应该可以“防止过切的动作”,如果加工目标是内圆或凹球,需防止的将不再是“过切”,而变成“欠切”,此时“反向间隙补偿”该如何补偿?如果还是“往外偏”,会不会反而人为造成过切了呢?
征
从下面这个图中你能悟出点什么?
测试条件 : 刀具磨削机床 直线光栅尺测量 直线光栅尺 TTL 0.1um 半径 40mm 轨迹速度 2000 mm/mn
如果确实是这个原因的话, 这个误差可以计算出来, 有相关的计算公式
你可知先有实践原后才有公式,公式是不会实践的人用的
“设计的很垃圾,做应用的想用好,根本就不可能”
当然不好用的东东只能是根本就没人用
别光顾着争论理论与实践孰是孰非了!谁来解答我的疑问:
对于外圆或凸球加工,以“往外偏”的“反向间隙补偿”方法应该可以“防止过切的动作”。可是,如果加工目标是内圆或凹球,需防止的将不再是“过切”,而变成“欠切”,此时“反向间隙补偿”该如何补偿?如果还是“往外偏”,感觉反而会人为地造成过切!
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个左右刀具偏置考虑,加上顺逆园是可以区分正反向的
===================================================
逆圆+右刀偏、顺圆+左刀偏为外圆加工
逆圆+左刀偏、顺圆+右刀偏为内圆加工
数控系统自行识别这些应该没有问题!我的疑惑是:
外圆加工,反向间隙补偿以“往外偏”的方法可防止过切削顶,避免出现换向痕(平顶),这容易理解。
但内圆加工,反向间隙补偿应该怎么偏,才可以防止因欠切出现平底?往内偏显然无济于事,往外偏,则存在人为引入潜在过切的风险。
内圆加工,反向间隙补偿应该怎么偏
曲线明显不同,不用外偏的尖角,也没内偏的尖角,只正常补偿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