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在学校里积累知识更重要
反方:在学校里塑造人格更重要
参赛说明:
1、参赛者首先选择正反或反方辩题中一个,不能同时辩驳两个辩题。辩题要突出中心大意,言简意赅。
2、参赛者需遵守友谊第一,交流第二的原则。不能有人身攻击,更不能有攻击国家政策的言论。
3、正方或反方都是一个团体参赛,每一个成员即可以发表自己观点,也可以对自己一方人员观点的陈述做补充。
4、其他未尽事宜,今后逐步完善。
奖励措施:
每周辩题结束后,从所有参赛者中择优奖励。
1、一等奖2名(正反方各取一名),每人奖励30MP (可兑现)。
2、二等奖4名(正反方各取2名),每人奖励200积分(相当于可消费10MP)。
3、三等奖10名(正反方各取5名),每人奖励100积分(相当于可消费5MP)。
4、优秀参赛者若干名(视参赛人数而定),每人奖励50积分。
注:跟帖请先清晰的阐明您的观点,然后按照您的观点展开辩论。
本帖不欢迎模棱两可的意见,请勿冒充评委,否则删帖处理。
楼主最近还看过
我支持反方,大学里首先是培养个人的学习能力,后才是知识的累积。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即使是所有的人都满腹经纶,成功的也是少数;二:现时信息社会,信息量知识量不是单个的人能学完的,对于个人来讲,只要具有卓越的学习能力,进入社会后只要在单个的学科有所成就,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三: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态度,不要比牛顿或者是爱因斯坦,其他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和他们一样,都是令人敬仰的
所以说大学里人格的塑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重要的,只要走出自己的路,和其他诺贝尔获得者一样,会得到普遍的尊重!!!切记没有高贵和卑微之分
各位辩友激烈辩论,从各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感觉还是以自己为中心,选了很多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实际很多辩论不是针对自己的圈子和个人经验,更多是从一个多面来分析辩论,当你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你的观点时候,得到的结论是对很多事情今后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辩论就是要你站队,你可以选择你自己反方向的,也可以选择自己骨子里认同的。这就是辩论。
纵横军团也参加了前面几期辩论,更多是想引导人们跳出自己的思维,用你反向思维来展示更多观点,有的观点可能是强词夺理,但是用强有力的论据,论点来驳斥对手,显现出的是更多深层次理解,进而对以后工作学习以帮助提高。
切记以题目为辩论中心,题目是可以延伸出来360行内容来辅助提高丰富辩论内容。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更清晰,离真理更近,同时加强自己控制自我、修养自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应以积累知识为主,还是以塑造人格为主,就是要看何者更满足人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看何者更符合高等教育的任务。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显然,人格的塑造是建立在知识积累这一基础上的,书读百卷而明是非,只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才能进行人格的塑造。
但是本次选择还是反方观点,时代不同了,人们也发生了很大变化,80后作为新时代主流,更多的是独生子和单亲家庭出现,国内环境急剧变化,国际环境不断的冲击中国文化,教育制度的缺失,使得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综合教育水平不是上升,反而是从教育体质和教学水平不断下降,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国民需求,这有孩子的家长都明白这道理,从上幼儿园到大学到工作充分体现了这些问题。
不管正方还是反方已经表达观点的,你们可以回顾一下你们自己走过的生活学习之路。
反方:在学校里塑造人格更重要
人格的定义方面解释:心理学方面的定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包括个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性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稳定。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理想,等等,主要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形成,集中反映了人性独特的一面。因为人格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所以,如果个体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就具有正常的人格。反之,如果个体的情绪反应、言行举止、态度、信仰体系和道德价值特征等都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人际关系紧张,则可能患有人格障碍。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气质和性格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其他还有德育方面的。
1.气质
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2.性格
性格(character)是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取决于他性格上的伟大。良好的性格是健全人格的核心内容,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条件。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那么我们可以把问题引申到气质、性格、思想问题上。
所以我们要讨论重点放在我们我们应该首先塑造健全人格魅力的人重要还是积累知识重要。
当今社会发展到已经很健全了各个方面文明社会的准则。面对社会的挑战,我们应该怎么样呢?什么才是我们立足之本呢?社会对我们什么要求放在首位呢?
1、我认为是人格是比知识还重要的。健全人格是整个社会的需要,从社会方面看,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引发了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设想一下,一个没有良好人格的人,社会怎么会相信他可以作好事情呢?会委以重任呢?所以我们在社会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首先做好一个人,做人是基础,连人都做不好,其他事情就是空谈。
2、健全人格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如果是一个健全人格的人,那他的各个方面都会趋向健全的,有着良好的心态,就有良好的态度,学习起来也会思路开拓,聚精会神。学习的效率也会高的。如果一个心存芥蒂的人,就会事事烦心,处处耿耿于怀,那还有经历学习呢?比如爱因斯坦就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没有私心杂念,是个很专注的人。健全人格是积累知识的的前提,积累知识是健全人格的必然。
3、健全人格有利于个人全面的成长,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反过来讲,如果一个有着不健全人格的人领导社会,那么就将给人类带来多大的危害呢?比如有人格缺陷的希特勒,是没有人性才造成了历史的污点。
4、塑造人格是百年树人的功业。例如周恩来完美人格魅力激励了几代人的热情,感染了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其影响力连敌对的人都为之感染钦佩。周恩来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其个人的贡献。因为他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他影响吸引了大批的人投入祖国的怀抱,为国家奉献一切。所以塑造人格比积累知识重要。
值此观点表达清晰,不管你是处于哪个阶段,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但是从出生到老死,人格在社会地位中的体现他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在学校学习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基础,还有就是学习力,现代社会不是学历社会,是更多能力体现的竞争力, 具备良好人格魅力的,又具备很好的学习力的人,比一个只有知识和学历的人创造社会价值会多的多。
我支持反方:在学校里塑造人格更重要
如果你只注重积累知识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那么你的知识是片面的有缺陷的,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是需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无论你的知识有多么的渊博都逃不过社会这个大家庭的考验,你必须实践才能展现你知识的价值,品行低劣的人是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的。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实践是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还是意志的磨练都离不开实践。诸如一个人的勤奋、坚韧、乐观、细致等人格特征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如近年来校园内兴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塑造就很有意义。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人格,例如个人有刷牙、梳头、洗手、勤换衣服、常剪指甲等习惯,就反映了他具有“清洁”这—人格特质。因此,优化人格整合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无数良好的小事可“集沙成塔”,最终构建成优良的人格大厦。
作为永远的正方,我当然支持正方:在学校里积累知识更重要
这是毋容置疑的,我们上学为了什么?积累知识和塑造性格,两个方面确实是我们上学的主要目的。
然而,哪个更重要呢?当然是积累知识。在学校,我们更多的是读书,看报,学习。还有考试。我们80%的学校时间,都花在积累知识上,这无疑提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塑造性格,我们可以在学校外,在学校内,在工作中,真正的性格,应该是在踏入社会的时候,完全成熟的塑造。而积累知识,应该在学校中矢志不移。
年轻人,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知识。在学校的日子里,我们常说,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在有限的学校生涯中吸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啊。
综上所述,在学校的日子里,积累知识是更重要的。
回复内容:
对:纵横军团—ww19830217关于我支持反方:在学校里塑造人格更重要我的理由: 现在社会的大学制度,其实很多地方都很不完善,越来越与社会所脱节,社会需要的一些实用性人才,而我们的很多大学生出来很多地方还不如一些技校生,因为这些技校生掌握了一门技术,而我们在大学学的一些知识用不到社会和工作中,让我们觉得其实学校里面学习的一些知识真正用到的很多,很多时候还需要重新学起,这个时候我们在学校里面特别要注重塑造人格的培训,使自己有一颗坚定的心,出来社会能吃苦耐劳,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这样更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成长,而不是出来以后,自己夸夸其谈,这个工作看不上,那个工作看不上,其实很多大学毕业以后出来的,很多都参加了第二技能培训,这就是自己的生存之本,只有自己能为社会创造效益,社会才能接纳自己,自己才能在这个大环境成长。内容的回复:
想找工作,去读 高职。
想有所成就,去读 大学。
呵呵,今天有空闲聊几句。
大学是什么象牙塔的说法偶不懂,但说成知识的海洋绝对不夸张,机会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机会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的独特图书,这些书籍有专业的有丰富的,只要你想学习,只要你想查找知识技术在图书馆中都可以找到,而这种独特的资源在社会上是不具备的,学校是什么,偶认为学校就是知识文化的聚居地,在这里知识学习永远是第一位也是重中之重。
人格是什么,偶认为人格是随着社会环境而不断变化的,现在的学校实质上就是一个注重知识的小社会,怎样塑造人格,偶认为不是学校的重点,著名的学校、名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在这样的学校里独特的文化都会培养出独特性格的人群,这个不是自己塑造的而是学校大环境塑造的,人的性格是一块钢,至于塑造成什么产品还是精密仪器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是需要方大环境决定的,所以即使在大学里学生塑造了自己的人格,走上社会还是会被改变和淘汰。
社会是个大染缸,缸里什么颜色你就是什么颜色,这就是人格是会变化的,所以在学校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这个塑造人格上,到了最后还被社会所改变,岂不是浪费了时间、精力。
知识是逐步积累的,基础越好积累的程度和速度越快,所以在大学里这不好的学习知识的条件不出利用,到了社会上在学习就会很吃力,因为基础不扎实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会慢,学校最主要的时间用来学习都没整好何况走上社会在去学习。
综上所述,偶非常自然的得出了这个结论,在学校里积累知识最重要。俗话说的好,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学习的时候不学习塑造人格,到了社会上工作了在学习,精力放在学习上工作又不关注了,而学习的效果、氛围与学校又没法比,上学不学习,工作不上心,颠倒主次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