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要求管理者经常进行现场巡视,了解现况。而在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总裁、经理等管理人员,由于工作太忙或自身的优越感,很少去巡视现场,有的甚至以不到现场去和不用了解现场为自豪。这种做法,与精益生产的现场现物原则背道而驰,它会导致现场失控,是推行精益生产的大忌。
某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最近,该公司欲与一家知名的汽车公司合作,希望为其提供汽车零部件。随后,汽车公司派出以采购经理为团长的采购团拜访和考察该公司。该公司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公关计划,包括一个长达1小时之久的附图简报,以及报告公司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努力。
可是,该采购团来到公司后,并不愿接受坐在会议室倾听该公司销售经理的演示,而是坚持立刻跳过在会议室的议程,马上到现场去。一到现场,对方停留了几分钟,就准备离去。
该公司总经理十分不解,于是向采购经理追问:“请告诉我们,你们的真实想法!”
采购经理回答:“我们看到了一个杂乱无章、低水准的厂房环境。更糟糕的是,我们看到有些工人在流水线上抽烟。既然这种事情在现场发生,只能说明你们管理部门在处理汽车安全零件上的不慎重,我们不愿意跟做事不慎重的公司合作。”
生产企业“成也现场,败也现场”。可是,许多经营者、管理人员都知道现场的重要性,为什么还会放任杂乱无章的现场存在于眼皮底下呢?
不重视现场的做法,来源于这些管理者对“现场”的错误认知。他们将现场视为老是出错的地方,也是一个引发客户抱怨的地方,因此,尽量回避去现场,即便是偶尔巡视现场,也是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缺少一种对现场作业的支持和服务意识。管理作为控制手段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作为控制手段示意图
以权利意识为主导的管理,其出发点是不断控制和解决生产现场的问题,使生产秩序化。这看似无可争议,其实暗藏危机。一旦管理者陷入这种管理思维中,潜意识里必然认为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只是需要自己去管理(改善)它们——这样,现场中的问题也就真的无处不在了。
精益生产的思想认为,现场是生产客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的场所,所以现场在公司内部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因此,将现场摆在组织内的最顶层,以表示其重要性,如图2所示。高级管阶层、中级管理阶层以及现场督导人员,都是为了提供现场必要的支援而存在。现场不仅是所有生产活动进行的场所,也是各种改善活动的场所,更是所有信息的来源地。
图2 管理服务于现场示意图
管理人员通过一些支援手段,比如为现场人员提供合适的协助,倾听他们的声音以及向其学习,来促使现场成为低成本改善的来源。
由此可见,经常进行现场巡视是如此的重要!这也是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