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FPGA的好处是将FPGA实现的电流环控制嵌入到功率板,实现功率板与控制板(只实现速度环、位置环及辅助功能)的无关性, 便于整个系统的框架统一和产品的移植, 同时也便于系统的模块化、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和新产品的快速研发。
这种方法只有在大公司才采用, 国内的公司不看好!
一是没有做好FPGA进而实现ASIC芯片的实力;
二是这个研发过程投入很大, 至于多大产出很难说, 至少短期厂商面临生存压力
三是肯投入的厂商很少, 大家赚一笔就闪了, 没有真正将这个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得
四是有TI等电机控制芯片, 在没有量的情况下, 做FPGA或ASIC, 确实没有必要;
"二是这个研发过程投入很大", 如果单纯的把电流环移植到FPGA上,从技术层面讲,这个研发过程会投入很大吗?那么主要是那些环节需要花很大的投入?能否讲讲?
“四是有TI等电机控制芯片, 在没有量的情况下, 做FPGA或ASIC, 确实没有必要; ”LZ是不是认为FPGA 或者ASIC比MCU 要贵,所以在量大的情况下,采用FPGA OR ASIC 才划算?从技术层面讲,我觉着不是没有必要,很有必要。
用FPGA的好处是将FPGA实现的电流环控制嵌入到功率板,实现功率板与控制板(只实现速度环、位置环及辅助功能)的无关性, 便于整个系统的框架统一和产品的移植, 同时也便于系统的模块化、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和新产品的快速研发。
这种方法只有在大公司才采用, 国内的公司不看好!
一是没有做好FPGA进而实现ASIC芯片的实力;
二是这个研发过程投入很大, 至于多大产出很难说, 至少短期厂商面临生存压力
三是肯投入的厂商很少, 大家赚一笔就闪了, 没有真正将这个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得
四是有TI等电机控制芯片, 在没有量的情况下, 做FPGA或ASIC, 确实没有必要;
"二是这个研发过程投入很大", 如果单纯的把电流环移植到FPGA上,从技术层面讲,这个研发过程会投入很大吗?那么主要是那些环节需要花很大的投入?能否讲讲?
“四是有TI等电机控制芯片, 在没有量的情况下, 做FPGA或ASIC, 确实没有必要; ”LZ是不是认为FPGA 或者ASIC比MCU 要贵,所以在量大的情况下,采用FPGA OR ASIC 才划算?从技术层面讲,我觉着不是没有必要,很有必要。
1)整个系统架构
2)电流环参数存储方式
3)调试接口
4)通讯方式
5)AD采样方式
6)PWM控制器
7)报警保护
8)控制算法的兼容性, 或者是对上层应用的支持性
9) 可靠性
我觉得把这些都做好了, 基本可以设计一块专用芯片了。
如果是纯粹的试验验证一下, 就容易多了。
希望你用做产品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嗯,做到17ms已经不错了,还有提高的余地。
阶跃响应意味着不管是0~1000转,还是0~3000转,都是这个指标,前提条件是伺服器和电机的过载能力足够,可惜手上没有3000PM额定转速的低压伺服电机,无法实测。
看来楼主的电机参数和阶跃响应不方便公开呀。
电流环到底是高好还是低好,一点愚见就是还是要和速度环配合好,并不是一味的要提高电流环带宽,相反如果电流环带宽过宽,在低速情况下,手捏住,容易产生高频抖动,就是电流环Kp的高增益造成的(和速度环也有关系还有就是测速),反过来,提高增益不就是提高了电流环的带宽吗?但是提高了响应增加了系统的超调。
Fanuc系统中描述的加速度前馈能降低这种高频抖动,但是效果还是有限,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所以,不能一味的看电流环带宽,要结合阶跃响应和电机参数来调整。
当然我也是很期望达到5KHz带宽的,但是目前还达不到,认为楼主的实验很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如果具有普遍的意义就更好,如果只在具体的参数条件下才能达到,也是一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