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民族伺服产业接口互联技术之我见[原创] 点击:5231 | 回复:104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7-18 10:10:37
楼主

民族伺服产业接口互联技术之我见


1. 引言:民族伺服产业星火燎原
对于国人而言,现代永磁交流伺服技术的硬件和算法瓶颈目前早已不复存在,与十几年年前相比,全数字交流伺服已不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先进技术,这可以归功于以下几点:
1)首先是近些年来以永磁交流伺服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伺服技术的性能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应用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伺服应用技术已然在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中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同时以矢量控制、SVPWM和数字PID技术为基础的永磁交流伺服技术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掌握。
2)其次是国内伺服电机制造能力的空前提升,十几年前,国内只有华大电机,兰州电机厂,冶金部自动化院华腾数控等少数几家企业具备永磁伺服电机的制造能力,而且产能极为有限。随着伺服应用的普及,国内伺服电机的制造能力也得到空前提升,目前仅广州数控、华大电机、登奇电机、珠海运控等企业的年产销量之和就很可能已经突破了20万台,再加上台达、东元、苏强电机、沈阳勃孚、杭州米格、南京埃斯顿、浙江卧龙等企业,实际产能只会更大。
3)再则是DSP和MCU等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众多的可专用于伺服控制的DSP和MCU等单芯片控制器资源,比如TI公司的2000系列DSP、ADI公司的29000系列DSP、Freescale的F56800系列DSP、Microchip公司的dsPIC32系列DSC、以及ST公司的Cortex-M3内核的ARM单片机、Renesas和NEC的32位高性能RISC单片机等等,与此同时,掌握DSP和ARM等单芯片开发技术的工程师群体也在不断壮大。
4)最后是以IGBT为核心的功率集成模块PIM和智能功率模块IPM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新品层出不穷,比如Eupec、Semikon、Tyco、Microsemi等公司的PIM,三菱、东芝、Fairchild等公司的IPM,加上Avago、IR、Fairchild、东芝、夏普等公司的IGBT栅极驱动光耦和高耐压栅极驱动器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推出,功率驱动技术也越来越容易实现,越来越安全,越来越普及。
上述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促就了国内伺服产业在短短的不足十年时间里实现了从起步到全面扩展的展态势。近些年来,不甘寂寞的国内工业自动化相关企业已开始纷纷投入到伺服驱动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来,比如数控系统企业中的华中数控、广州数控、航天数控、上海开通、圣维数控、大连光洋等,电机和驱动企业中的华大电机、登奇电机、珠海运控、和利时电机、南京埃斯顿、桂林星辰、东元等,运动控制相关企业中的深圳众为兴、深圳步进等,乃至曾几何时以变频器为龙头产品的台达、普传、汇川等都已纷纷投身伺服产业。
就如十几年前的步进驱动系统和变频驱动技术的普及和开发热潮一样,国内伺服技术开发和自有品牌的伺服产品已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2.现状:民族伺服接口技术裹足不前
如前所述,以广数、华大电机为代表的民族数控和伺服厂商以其经济型(低端)战略已经成功地在中国伺服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然而在中高端伺服市场,尚没有可以在性能和功能上足以和欧美日中高端伺服产品一较高下的民族伺服产品,因此目前国内伺服产业的繁荣至多也只不过是在“后步进”时代的低端通用伺服技术泛滥的结果,民族伺服产业的内部竞争态势就“红海”和“蓝海”而言大概也只在一线之间,业内厂家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令国内伺服市场不再是国外企业的蓝海,尤其是中高端伺服市场,国人仍旧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境地,任由大把的银子被国外中高端伺服产品毫不留情地以高价格赚走。
难道国人就只能一方面在低端伺服市场拼得你死我活、杀得头破血流,另一方面却要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人毫不费力地在中高端伺服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满载而归吗?我们就不能把战火延伸到中高端伺服市场,乃至烧到外国人的老家吗?!情绪的宣泄往往和事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内伺服技术是继续走低端替代之路呢?还是向中高端有所突破?这不仅仅是从事该行业的技术人员的困惑和心痛,也是该行业企业领导人的痛苦抉择。毕竟做高端不是那么容易,资金投入,技术来源,人力资源,采购供应,制造保障,市场声誉,营销成本等等都将制约走向中高端之路,因此走向中高端,虽然是伺服业界技术人员的梦想,却也是伺服业界决策人员的雷池。总之,继续走低端还是开始迈向中高端,这是国内伺服相关产业发展到今天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两难局面。
就国内伺服的接口技术而言,之所以长期裹足不前,几乎始终固守于脉冲串接口,其实存在着一些历史的和系统的必然因素:
1)仿制和替代的需求
国人在工业技术上的落后和缺乏创新能力是长期以来不争的事实,然而又不甘于受制于人,眼瞅着大把的利润被外国人拿走,因而当国人的技术能力和认识水平足以仿制一款进口产品时,就会纷至踏来,竞相模仿,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步进热潮,变频热潮就是很好的例证。近十年来,随着电机技术,控制算法,DSP,电力电子技术日益为国人所掌握和领会,做伺服已经不再是象牙塔中阳春白雪的研究,而是国人可以普遍为之的、有利可图之的产业,因而就做起来了。不过,由于是初级阶段,加之又多年深受近邻日本有意无意的影响,日系低端通用伺服产品早已被国人用惯了,所以本着替代日系低端通用伺服产品和抢占市场的目标,仿制也就成了必然之举。
2)市场现实和技术惯性的需求
由于日系低端通用伺服产品在国内的使用和影响已然根深蒂固,而且国人早已习惯于在步进电机时代使用脉冲接口形式,因此采用步进接口不仅简单,而且可以直接替代步进电机,提升产品档次,改善产品技术形象。我们不妨可以称这种广泛采用脉冲接口技术的简易伺服技术为“后步进时代”的低端伺服技术。以国内数控系统的演进历史来说,本来引进的FANUC3系统是以模拟接口实现全闭环控制,到了Kxx手里,却逐步演化成了步进电机接口,乃至如今的脉冲伺服接口;还有引进的FANUC6系统,变为Gxx的98x后,起初也不用脉冲接口,可是仍有用户要求使用脉冲接口,于是就只能补上个脉冲接口,只是可惜了FANUC6应有的性能。
3)技术能力使然
目前仍旧是国内伺服技术的初级阶段,因而还存在技术能力上的问题。伺服和电机本身的技术能力可能还不足以支撑一个高性能的伺服产品体系,因而即便是配上高性能的总线,也会不免显得有些多余和滑稽。而且国人对总线技术的认识和掌握能力也有限,况且总线化不仅仅是伺服的问题,上位的控制系统也得总线化,可是国产数控系统目前连全闭环都懒得做,广义运控系统也还远不成气候,眼下哪儿还会顾及总线问题?所以说技术能力是一个涉及系统化的问题和难题,也就是说,伺服的总线化,应与系统的总线化同步推行,方有市场价值,这个推行过程本身也将是国人技术认识水平和产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3.国外:总线化伺服接口技术战火正酣
早在国人还醉心于仿制脉冲串接口的日系低端通用伺服产品之前,欧美日的中高端伺服技术体系就已经纷纷摆脱了通过模拟接口进行高精度速度和电流控制或者结合上位控制器进行位置全闭环控制的传统模式,走上了通过同步化串行总线技术进行分布式智能驱动的道路。根据总线传输所依赖的物理介质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基于RS-485和线驱动技术的串行总线技术
CANopen是相对中立的Cia组织公布的一整套协议,其中包括和运动控制有关的伺服通讯协议,在欧美中低端伺服产品应用广泛,不足之处在于基于CAN总线协议,属事件触发型总线,不具备严格的时间同步机制。其优势在于目前很多DSP和MCU上都集成有CAN总线控制器接口。
DeviceNet是以Rockwell为主要发起人的ODVA组织在CAN总线基础上开发的一套包括伺服控制的基于CIP应用层协议,与CANopen类似,由于是基于CAN总线协议,也属余事件触发型总线,不具备严格的时间同步机制,在欧美日中低端伺服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
Profibus DP是Siemens公司主推的Profibus总线技术中的一种类型,具备一定能力的软实时同步触发机制,尤其是其DP V2,在伺服接口技术中有较多应用,但影响力远不及Profibus本身,这可能源于其不上不下的性能和相对较高的技术复杂度和实现成本。
三菱公司特有的SSCNET II,安川公司发起的MECHATROLINK-II 等专用于伺服接口的串行总线技术也基于RS-485,而且从协议机制上都具备较好的时间同步能力,但是SSCNET II并非开放式协议,在三菱的技术体系中也主要用于基于PLC架构的广义运动控制系统,而不是面向数控应用,MECHATROLINK-II 的技术影响力则颇为有限。
Siemens公司的840和810中高端数控系统中与伺服互联有关的总线也是基于RS-485的某种实时总线技术,可能未必是纯粹的串行总线,而且也不公开,已经使用了十几年之久,也不愧为一种不为人知的经典的基于RS-485的总线技术。
研华公司特有的AMONe




EtherCAT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2帖 | 53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76
  • 注册:2003年9月17日
发表于:2008-07-18 10:54:30
1楼
波恩对伺服市场及技术都有很深的了解! 据说ETHERCAT在欧洲现在最流行.我们如果直接把它引入国内的伺服上就直接接轨了.估计几年内基于总线的伺服在国内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zpw_2000a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
  • 注册:2008年7月18日
发表于:2008-07-18 11:33:03
2楼

您是真正的大师!peifu!!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7-19 11:13:11
3楼
相比之下本人同样看好EtherCAT技术,还有国内的GLINK。因此,在本人的撮合下,目前服务的企业已成为EtherCAT标准化组织ETG的成员,不过看看GLINK,看看Heidenhain的HSCI,我以为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还是应该走自主创新之路,开发适用于自身产品线的总线技术,面对开放式潮流和开源趋势,不妨套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念“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出于对自身的产品线和商业利益的保护原则,必然会选择专有技术,Siemens早年退出SERCOS组织并放弃发起人资格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样是西门子,在驱动器接口层面推出CLiQ,而不是采用开放式的Profinet IRT,也是对开放式和专有性矛盾的上佳实践。

RANL4256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281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414
  • 注册:2004年9月30日
发表于:2008-07-19 11:29:09
4楼
顶                  

爱你依旧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8
  • 注册:2008年7月19日
发表于:2008-07-19 19:33:00
5楼
对于我来说好深奥,不过我会慢慢的接触,因为我刚毕业,多多指教,谢谢!

violit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7帖 | 11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9
  • 注册:2002年5月27日
发表于:2008-07-19 22:02:14
6楼
拜读了!!顶起来!!!!!!

frank519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1900年1月01日
发表于:2008-07-21 16:03:44
7楼
本人在深圳的一家企业做过一段时间的数控,现在离开了。感觉当时老板根本就没认识到这些问题,只是一昧的操袭欧日等的一些低端产品啊。顶波恩!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7-21 16:34:32
8楼

希望业内的有识之士都能为民族伺服产业的真正崛起付出应有的一分力,而不只是蚕食低端替代市场的那点微薄利润,放任欧美日中高端产品以超额利润肆意赚取国人的血汗钱。大连光洋决议做高端数控,和利时A&D公司进军高端伺服产业就是很好的表率,相信民族伺服产业,数控和广义运控产业一定会在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在不远的将来有所作为!

Sysray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5帖 | 3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1900年1月01日
发表于:2008-07-25 16:31:30
9楼

ding!你是大师 啊!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7-26 09:48:03
10楼
大师不敢当,只是在业内混了一些时候,把自己关于这方面的见闻和思考汇总一下,抛砖引玉了!

枫叶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2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4
  • 注册:2004年10月14日
发表于:2008-07-26 17:32:01
11楼

拜读了,我等后辈当以振兴民族数控产业为己任!!

ladder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帖 | 65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91
  • 注册:2007年1月04日
发表于:2008-07-26 17:56:29
12楼

楼主是个老鸟啊,佩服~~

下划线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1900年1月01日
发表于:2008-07-30 19:54:38
13楼

引用波恩 的回复内容:相比之下本人同样看好EtherCAT技术,还有国内的GLINK。因此,在本人的撮合下,目前服务的企业已成为EtherCAT标准化组织ETG的成员,不过看看GLINK,看看Heidenhain的HSCI,我以为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还是应该走自主创新之路,开发适用于自身产品线的总线技术,面对开放式潮流和开源趋势,不妨套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念“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出于对自身的产品线和商业利益的保护原则,必然会选择专有技术,Siemens早年退出SERCOS组织并放弃发起人资格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样是西门子,在驱动器接口层面推出CLiQ,而不是采用开放式的Profinet IRT,也是对开放式和专有性矛盾的上佳实践。

 ;


 ;

较SERCOS技术而言,EtherCAT技术并不完整,其技术特点主要集中于数据链路层

而应用层部分只能通过所谓的COE、EOE来实现。从这一点来看,EtherCAT还不

是真正的具有互操作性的系统协议。

至于Glink,是一个引进吸收再创新的产物,做为专有技术来用尚可,作为开放技术

来说,要面对的问题会比较多。

方木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1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7
  • 注册:2007年10月30日
发表于:2008-07-30 20:19:23
14楼

市场初段你分析的很有道理啊

可是,这只是表面现象。诚然国产伺服风起云涌,厂家众多。

目前永磁电机做的不错的有三家(一家在无锡,一家在深圳,一家在山东-从国内顶尖做伺服绕线机厂了解到),电机的进展优于驱动器开发。

目前驱动器研发都基于DSP的浮点运算,伺服响应不如直接硬件芯片控制(这就是安川伺服一直做的好的原因)其他日系品牌一般也是DSP控制,目前国家也有投资强大的 博士团队进行之间用硬件实现伺服响应,但是科研转化为产品一般过程很艰辛,

一般民营企业不舍得投资,因为硅谷芯片打样一次700万人民币,制作修改需要很高的成本

我相信国产伺服路是很广阔,诚如变频一样,会快速发展,不过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基于市场的定位,因为目前变频100KW以上的 国内没有成熟厂家。

目前国产伺服一般也是从400W到3000W可以用一下。

DEWAYTANG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帖 | 13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78
  • 注册:2004年11月16日
发表于:2008-07-30 20:22:22
15楼

楼主说得比较好,国产伺服比进口伺服性能上还是有些差距,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国产伺服会有比较好的发展的!

hcy0123456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40帖 | 41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51
  • 注册:2008年3月29日
发表于:2008-07-30 20:58:14
16楼
!!!!!!!!,民族产业雄起需要我们每个相关人员都尽一份力,我们都提倡使用国产,也许就是最大的支持!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7-31 09:15:15
17楼

有大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民族中高端伺服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07-31 09:18:12
18楼

“下划线”说的不错!其实EtherCAT和Powerlink都只解决到了链路层,最多到传输层的问题,应用层都需要CANopen,或者SERCOS协议,甚至Powerlink就声称自己是CANopen on/over Ethernet。个人看好EtherCAT的关键在于其硬件链路层和对以太网帧格式发挥从而获得的硬实时能力。看好GLINK是源于光洋的老板和那些年轻的勇气和魄力,GLINK的完备性上不足以作为开放技术,这个论断本人可以认同,但是作为国内第一个实时以太网总线,GLINK能独辟蹊径,傲立于西方列强环伺的中国数控技术领域,这种敢于吃螃蟹勇气本身就是值得业内肯定和效法的!



to “方木”:个人以为ASIC未必一定是高端国产伺服的发展方向,比如“http://www.gongkong.com/Forum/ForumTopic.aspx?Id=2008073010365100001”帖中,鲍米勒为纺机定制的伺服,一套要价60000RMB,其中的控制核心就用了TI的32位浮点DSPC6711(帖子中有图可见),这就是很好的范例。

叫我小白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帖 | 1559回
  • 年度积分:3
  • 历史总积分:3122
  • 注册:2006年6月08日
发表于:2008-07-31 10:47:42
19楼
采用EtherCAT最直接得好处是,该总线是开放性的,得到最多成员认可的总线,性价比较高。

ZHQ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8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75
  • 注册:2005年3月18日
发表于:2008-07-31 11:39:44
20楼
个人认为最好还是发展自己的通讯标准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