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人在各地的生活成本有多少? 点击:11488 | 回复:301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6-07-29 12:00:00
楼主
发现周边各城市上公交用卡消费都可以打折,而上海必须用卡当月消费超70元才可以打九折。下月无效。
平时上海上班用交通卡是没有任何便宜的,只有一点方便。
现上海上班最多的就是乘地铁:起步价3元,一般上班都得5元,再倒公交车约前后2元。单程9元,共18元。这是交通成本,另外乘地铁的公交都是很挤的,那是一种折磨,另外由于等车,每天路上时间约1.5小时。有关交通成本不知其它各城市怎么样?



我忙我不忙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帖 | 47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88
  • 注册:2007年3月02日
发表于:2007-03-06 13:19:00
41楼
理解,工控行业的现状是:
普遍技能偏高,而收入偏低。这是造成技术人才不愿意从业工控,人才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
  智慧得不到应有的认知和收益,那聪明人就一定会放弃这个行业,职业尊严也很难建立起来!这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0无名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9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1
  • 注册:2006年10月17日
发表于:2007-03-06 20:43:00
42楼
公司有车接送

我忙我不忙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帖 | 47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88
  • 注册:2007年3月02日
发表于:2007-03-07 13:02:00
43楼
因为自己是穷人,所以常常站在穷人的角度看问题。又因为毕竟是舞文弄墨的,相比这座城市为数不少的底层市民还不是穷得格外厉害,所以平时尚能心平气和,不至于嫉富如仇,看到坐“奔驰”的产生从背后扔小石头、说诛心话的冲动。

  随着年纪渐长、思想麻木,甚至对于“包二奶”的富人也见怪不怪,懒得口诛笔伐了。于是窃以为由自己来对穷人、富人的“形状”加以评判,尚能客观公正、以理服人。

  穷人善良、勤劳……我们这代人因为深受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脑海里的穷人大多集中了中华民族所有优点。时过境迁,如今的穷人早已沦落为“高尚人士”笔下批评、嘲笑的对象,穷人粗鲁、不讲文明、缺少进取精神、缺乏眼光……穷人大多不喜欢看书,这当然也算一条。不过好在有了这样一条缺点,“高尚人士”们的鄙视才没有激起过大的社会反响。

  作为穷人阶层的末流文人,我当然觉得有义务挺身而出,为广大受歧视的穷人鼓与呼。那天,我正坐在电脑前写“鼓呼”文章,我买的一台冰箱送货上门了。扛着冰箱进门的是一位五旬老汉,五旬这个年纪在现代都市里本算不得老汉,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年从45岁才开始。我之所以依然称他为老汉,是因为他脸上的沟壑纵横、他额上的花白头发以及有些佝偻的背。这样一个老人,一人独自扛着一台与他身高相当的冰箱爬上六楼,想想这一天、这一个月,他不知道又扛了多少这样的冰箱上了多少层楼?我不禁有些心酸,于是递给他一瓶“雪碧”和一根好烟。想象中他一定会推辞或者千恩万谢地接过去。果然,他有些受宠若惊,愣了一下接了过去,不过并没有说什么。送他出门时,我格外多说了几声“谢谢”,潜意识中是想给他一些精神安慰和工作成就感。对于这样的礼遇,他似乎毫无心理准备,又愣了一下,嘟囔了一句“找些话说,这有什么好谢的。”

  “存在就是合理的。”望着他的背影,我想起了这句被断章取义的名言。这个社会是讲“游戏规则”的,谁也没有义务单方面地对你好。像这位老汉这样不懂起码的社会交往礼数,即使有机遇,他也难以改变受穷的命运。

  几分钟后我有事下楼,到了门洞口看到送货的车还在,业务员和那个老汉蹲在车旁休息聊天。“六楼那主大概是个书呆子,看上去傻乎乎的,对我说了好几声谢谢……”那老汉在说……

  这就是穷人,也许他们习惯了被吆来喝去,习惯了汗流浃背还被人大声呵斥,我对穷人的印象顿时打了很大的折扣(虽然自己也是穷人),这种折扣随着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越打越低。比如有时候晚饭后出门遛狗散步,我的小“西施”偶尔会对路过的行人叫上几声,或表示兴奋、或表示警惕。面对小狗的叫声,老宿舍区的“穷人”常常会抱以骂声,或者作势踢狗一脚,于是狗叫得更加厉害了。而在旁边高档小区,那里的人通常很友善,会付之一笑,或者蹲下来逗逗小狗。

  “中国就是因为穷人太多搞不好,你看街上那些被破坏的公共设施都是穷人毁坏的;遇到争议,穷人总喜欢扯皮打架斗狠,就是不喜欢用法律手段解决……”某位曾经是穷人,如今是“高尚人士”的老同学谈起穷人常常一脸不屑和无奈,最后总结这一切都是穷人不喜欢遵守社会“游戏规则”,不按“游戏规则”办事造成的。

  老同学对于穷人的愤怒是有原因的。他刚刚兼并了一个厂。由于手头资金紧,没有给职工交社保、医保,工资也时有拖欠,为此职工们常常四处投诉。不过以老同学在本地的关系网,这些投诉最后当然是不了了之了。不久前,厂子里几个狠人终于发作了,有一个“三进宫”的家伙用砖头把他办公室的门砸了个大洞,还有一个扬言要去“接”他儿子放学……担惊受怕了一阵子,老同学终于给几个狠人落实了“政策”。看到狠人的“战果”,厂里不少职工也纷纷效仿,老同学最后只好忍痛履行了他本该履行的义务。

  富人的“形状”显然要比“穷人”好,可是穷人的种种劣迹真的都是因为不遵守“游戏规则”造成的吗?仔细想想,大谬不然。“游戏规则”看起来神圣,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人制定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当然就可以去完善或者改变。比如那位老同学,他能在三年内迅速成为千万富翁,第一桶金其实来自于国企改制,依靠手中的权力“四两拨千斤”,用少量的资金(还是贷款来的)成为了大股东;第二桶金则是来自于靠原有地位获得的关系网,使他总能以不合理的价格在招标中屡屡中标。两桶金下来,与一般的草根商人相比,他已经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别人需要一辈子完成的原始积累。这个时候他开始频频使用“游戏规则”、“与国际接轨”这样的时髦词了,这就如同百米赛跑时,有的人先蹲到八十米处,然后对身后起跑线上的对手们说:“我们现在开始公平竞争吧,你们要注意不要抢跑,要遵守比赛规则,要……”

  “游戏规则”的最大作用应该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持有序的公平竞争。在规则的制定中占有强势地位的富人阶层拥有着更多的话语权,人都有自私的天性,假如不加以控制,这种“游戏规则”自然会变得越来越有利于富人。终有一天,老是“输”的穷人不愿意再玩下去了,那么“规则”也会被颠覆,“游戏”自然就破产了,富人的既得利益当然也就无从保留。看看乒乓球、羽毛球规则这些年来的频繁改变,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一家独赢、大家都没有指望既而退出游戏的局面。

  富人越来越有修养,越来越有贵族气质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可穷人假如越来越粗鲁、越来越暴力、越来越……这其中也有富人的责任。分析一下穷人为什么愿意用吵架、斗狠去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像富人那样通过法律途径争取?“社会资源”的差异决定了穷人用不起法律手段,或者用起来效果远不如富人,于是他们不得已选择了“粗野”、“斗狠”这些他们觉得更有效的方式。穷人被狗吠为什么生气而富人不生气?这是因为穷人长期受压抑被轻视产生了自卑感,觉得“狗眼看人低”,而富人的自信心不至于认为狗会看不起他……

  “先富带动后富”,这看起来像是一句不太可能实现的政治口号,实际上却是富人必须完成的使命,为了社会更是为了他们自己。假如穷人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坏,社会的和谐必将受到威胁。社会不和谐,所谓“游戏规则”早晚会成为玩不下去的规则,最大的受害者很可能还是正在得到利益的富人阶层。

  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下面是刚颁布的《中国贫富标准线》,看看我们生活在哪个层次?

  超级大富豪:年收入在5000万以上

  大富豪:年收入在1000—5000万

  富豪:年收入在300—1000万之间

  富人:年收入在100—300万之间

  高产者:年收入在30—100万之间

  中产者:年收入在15—30万之间

  低产者:年收入在8—15万之间

  穷人:年收入在3—8万之间

  很穷的人:年收入在1—3万之间

  非常穷的穷人:年收入在5千—1万之间

  穷得没衣服穿的人:年收入在1千—5千之间

  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年收入在100—1000元之间

  穷得几乎要死的穷人:年收入在30—100元之间

  死路一条的穷人:年收入在30元以下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3-07 13:26:00
44楼
[b]福布斯中国名人榜[/b] 部分上榜名单

  综合  姓名 收入       收入

  排名     (万人民币) 排名

  1    姚 明 26,000  1 

  2    刘 翔 5,800   4 

  3    张艺谋3,500   6 

  4    章子怡1,800   14 

  5    巩 俐 4,600   5 

  6    周 迅 2,300   10 

  7    范冰冰1,900   13 

  8    李宇春1,300   21 

  9    徐静蕾1,800   14 

  10   刘嘉玲2,500   8 

  11   冯小刚1,200   22 

  14   赵本山1,200   22 

  15   张靓颖  950   36 

  22   郎 朗  15,000   2 

  26   郭德纲  1000  29 

  32   李 湘    900  40 

  47   易中天     660   50 

  66   黄健翔     160   96 

  96   余 华      160   96 

  98   于 丹      260   89

听雨观雪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75帖 | 291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435
  • 注册:2004年2月26日
发表于:2007-03-07 14:02:00
45楼
几乎都是娱乐也的

M3300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14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01
  • 注册:2006年2月24日
发表于:2007-03-07 15:25:00
46楼
基本靠走

yin1108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9
  • 注册:2007年3月03日
发表于:2007-03-07 21:31:00
47楼
我是第12585478525名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3-10 21:46:00
48楼
2005年5月,李先生经多方考察,看中了江汉路附近一套26多万元的“极品房”。“所谓极品房,就是买了就会赚钱的房子。”但他手头仅3万元现金,买这套房子,还差得太远。而如果按揭,他还不具备资格,因为5套房子都还在还贷期内,没有一套能办理再次抵押手续。
 
李先生经常到楼盘处巡回查看,眼看着一套能赚大钱的房子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他十分着急,他思忖:5套房子中,有一套是3年前花21万元买入的,现在已升值到30万元,如果把这套房子卖给自己,利用房价的80%即24万元的银行贷款,就能把“极品房”买下来。但是,那套房子如今还欠银行贷款10万元,现在要贷款,必须把那套房子先卖掉。
 
于是,李先生找到一家熟悉的房产中介公司,与之达成协议:由中介公司帮忙先垫付他尚欠银行的10万元贷款,将房子的完全产权划归自己,然后,他将房子卖给自己,用房子做抵押,向银行贷款24万元。
 
拿到贷款,李先生立即买下了那套心仪的“极品房”,然后将其挂牌35万元出售。他的眼光没错,3个月后,有人买下了这套“极品房”。
 
李先生这次奇特的倒房经历,由看房到卖出房子,只花了4个月的时间,但他的资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虽然还欠银行24万元贷款,但他倒卖房子后,除支付中介公司12万元,手头还有23万元。相比较之下,他从最初欠银行的10万元,到实际只欠1万元,除去各种花费,净赚了9万元左右。“更重要的是,我手上了有了一笔活动资金,我又可以进行下一次的投资了。”
 
马应天了解倒,从2005年9月,又用相同的手法,李先生倒卖了3套房子,赚取了12万元钱。
 
“李先生的收益让我眼红,但我通过咨询也了解到,他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伙同中介公司骗取银行贷款的违规嫌疑,钻漏洞毕竟有风险。”马应天也以此告诫后来的入市者。
   
延展阅读
10万倒房一年赚了亿元
 
网上,有一个倒房的经典故事,说一个温州人10万元钱购买一套50万元的房子,捣腾一年,赚了上亿元钱。

故事是这样的:他一月后将房子挂牌100万元出售,2个月后,借款20万,自己将这套房子买下,然后从银行套取现金20万元,这时,他第一次贷款40万元,剩下的40万元再卖4套房子。4个月后,他又从银行套现120万元,再购买12套50万元的房子。6个月后套取银行现金360万元。

采取如上方法,他再次购买28套100万元的房子,8个月后套取现金1680万元,再次购买84套房子。10个月后,他套取现金5040万元,然后买了200套100万元的房子。

此时,这位温州人的资产已经过亿了。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3-10 22:15:00
49楼
众所周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大家的起跑线不一样,绝对公平不可能。我们不能等到大家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以后再改革。或者说,改革赶早不赶完,社会公平要逐渐实现。我想主流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一点吧。举例来说,改革开始时,有人恰巧有关系,靠着关系赚了不少钱;有的脑筋特别聪明,钻了制度的空子发了大财,但没有犯法。当然,也有些小民百姓,无权无势,也没有超常的大脑,但是,自己住的房子,突然被高级商业区和金融中心包围,变得值钱了。为什么不能在拆迁时按市场价进行补偿呢?在以“吴市场”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看来,你要是个什么部长的儿子,靠关系在商品经济中发了,你要是钻制度的漏洞,成了企业家了,你们的产权都应该受到保护。社会要容忍一些人赶上了运气。可是,你要是住在棚户区的小民百姓,却不容许你有任何运气:你也配!让你走你就走。别看着市场为自己的房子讨价还价。那市场根本就不属于你的!

我在北京住时,就见过“吴市场”的拆迁逻辑是怎么运作的。我家边上,在八十年代中期突然变成个闹市区。几个大杂院正好临街。于是,居民打开临街的墙开店,生意极火。其中街角一个洗相铺,天天门口排队。其实那个铺子只是个门脸儿,临街开个窗口,设个柜台,柜台后仅有站一个人的空间。再后面是个帘子,帘子后门的空间只能放一张双人床。一对年轻夫妻就这么创业,这么生活。看看这些,你不能不佩服中国的小老百姓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难理解中国这四分之一世纪经济为什么起飞。我当时是个大学毕业的记者,对彩色洗相的市场潜力一无所知。人家则一下子捕捉到了商机。要是这些小老百姓的产权能够保护,他们的生意就会作大,日后说不定发展成连锁店,成为一个销售王国。

结果呢,一纸拆迁令,一条街的居民都得走人。地段的商业价值不算,那几个棚户式的房子能值几个钱?我听居民在那里骂:刚刚作起来生意,全把我们装到郊外的桶子楼里,让人家还有什么生路?

这种不按市场价值补偿的拆迁,不仅毁了许多小民百姓的生意,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引擎,也破坏了城市的有机性。因为拆迁的成本被非市场的行政手段压得太低,一些地方政府就拆迁上瘾。市中心大量居住用地被拆迁来盖高级写字楼,豪华公寓,原来在那里世代居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被赶到远郊。他们不仅上班远了,而且通勤造成的交通压力使公路不断扩张,侵占了居住用地。这样,地皮推着房价不停地涨。

更糟的是,政府一旦有了不按市场价格补偿拆迁的权力,政府的权力就变得更大,更不受监督。政府可以轻易把一片地一圈,转手就批给关系好的开发商,根本不必计算成本。这样官商一体,造就了一大批一夜暴富的房地产大亨。这就是“吴市场”的“市场”。这就是对平民百姓的掠夺。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3-28 10:24:00
50楼
具体计算方法示例

  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包括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工薪收入按月计征,其应纳个人所得税款的计算方法为:用月收入总额减除1200元及发生的其他可减除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再按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税。如:目前,本市某人某月取得工资收入3500元,则该月应纳个人所得税=(3500-1200)×15%-125=220元。从明年开始,国家将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调整为1600元,则该月应纳个人所得税=(3500-1600)×10%-25=165元。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3-28 10:25:00
51楼
税法: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 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的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八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 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0元的         5

  2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5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RANL4256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281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414
  • 注册:2004年9月30日
发表于:2007-03-28 11:09:00
52楼
要有经济头脑,不能只知道学习、工作,要会理才

狱鼠临疯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8帖 | 120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01
  • 注册:2005年2月19日
发表于:2007-03-28 13:57:00
53楼
大家都活的楞艰难的!

humouren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8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9
  • 注册:2007年3月15日
发表于:2007-03-28 15:47:00
54楼
生活成本还是要看个人的消费理念啊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3-30 16:52:00
55楼
前两天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转载的文章,说德国的《汉堡晚报》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进入“金钱”与“美貌”时代》,此文被国内媒体广为转载,文章很耐读,称中国的城市新富们最青睐西方品牌。西方品牌产品尽管价格昂贵,但在中国却普遍销售火爆,外国企业在中国简直到了“弯腰就能捡着黄金”的地步。

    这篇文章再次展示了西方人对“中国式奢侈”欣喜与疑惑交织的心态:一个整体尚不富裕、而且有着普遍俭约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却成为价格昂贵的西方品牌产品的乐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这一现象确实非常耐人寻味。

    普遍认为,该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有关。然而,事实上,并不只是富人,很大一部分缺乏事业基础的青年群体也日渐成为奢侈消费的主体。有调查显示:中国“奢侈族”比欧美小5岁,许多热衷于名牌产品者经济能力其实并不够,但“有的年轻人,买不起几万块的服装,也要买几千元的钱包”,以至于曾有社会学家对中国“白领”给出一个幽默的阐释:“所谓白领,就是白领工资的人,他们劳心劳力地工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辛劳所得,只用来换一个身份符号。”

    这怎么看也有些反常。那些昂贵的品牌产品是给什么人用的?按常理,当然是手头宽裕“有钱没处花”的富人,成功人士用顶级穿戴饰物消费展示财力能力并无可厚非。然而,年轻都市白领们只为了一个实用性并无二致的名牌标签,就甘心成为“月光族”乃至“负翁”,怎么看也好像是中了什么“招”。

    最近冒出一个“品牌暴力”的概念:同样质量商品,有品牌的可卖几千元,无品牌者只卖百余元甚至更低,这简直是对消费者的“骗局”。眼下尚难谈富裕的中国成为西方品牌产品的巨大市场,似乎与此很有关系。

    据说,“你拥有什么,你便是什么”是时下一些年轻人的座右铭。其实这句话只不过是商家为推销商品而抛出的噱头,但正因这句话中所包含的理念,让许多年轻人不惜一掷千金,为一小件奢侈品牌、或为了一次“高格调”的聚会,便舍得花光手头所有的钱,甚至是透支。细勘其逻辑大抵如此:事业成功者才有消费能力,而只有消费名牌才能展现消费能力,所以,名牌满身就能代表事业成功。于是,“品牌压力”由此而成,渐成“品牌暴力”。

    品牌暴力其实就是商业文化的暴力。在这种有着炫目包装的商业文化暴力下,很多年轻人已无所适从,只好跟着潮流走,进而“走”入了巨大的商业圈套之中,掉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许多社会交际,不再只是以才、以力、以德取人,而是特别注重以衣饰取人。

    于是,许多年轻人劳心劳力地工作,只为了用名牌服饰和消费装点一个所谓的“身份符号”,为了让别人认同羡慕,许多年轻人再也不肯穿着普通的牛仔T恤出现,虽然比尔"盖茨经常也是这么穿着;再也不肯喝普通的中国绿茶,如果不喝“高级白领象征”的立顿红茶,也一定要“味道好极了”的雀巢;再也不肯请女朋友吃普通的冰棍,而一定是“爱她,就请她吃”的哈根达斯。凡此种种,可称之为“品牌强迫症”。

    这样的消费方式虽然看起来像是“得了风气之先”,很“自爱”,然而这在实质上却也可以算成另一种形式的自虐:人前风光必定人后受苦,一次奢侈消费,不知道要以压抑多少正当消费为代价。更何况,所谓“名牌”只是一种感觉,只为了一种感觉就付出比实际价值高出数十倍上百倍的价格,这种消费无论如何都算不上理性。这看起来像“追求生活品质”,但其实却恰恰相反。

   我一个好朋友,原来是做消防工程的,去年买了台最新的奔驰500跑车,整天停在盛廷苑酒店门口,每当他听到别人的赞美声时非常自豪和满足!自从他春节前代理某名酒广东总经销后,现在就开始计划买台最新款法拉利了,他就喜欢国际名牌,衣服是ARMANI(意大利)的,打火机是Dunhill 登喜路---几乎一身全是世界名牌.象这样他能消费的起,而更多的呢?


    必须看到,这种消费风气,极大地提高了那些品牌企业的利润。因而如果所消费的产品全是来自于外国,那么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财富流失。是故,有人担心这种奢侈消费风气会对中国发展资本形成巨大耗损。这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若从这些角度考虑,品牌消费就不只关乎个人,而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4-01 12:51:00
56楼
目前,天津市的民用天然气价格为2.20元/立方米,上海为2.10元/立方米,武汉为2.30元/立方米,石家庄为2.20元/立方米,太原为2.10元/立方米,而北京调价前民用天然气的价格为1.90元/立方米。

雅各宾

  • 精华:23帖
  • 求助:1帖
  • 帖子:178帖 | 696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881
  • 注册:2002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7-04-01 13:02:00
57楼
小学5年级开始涉足股市,大学4年炒股赚了2.5万元。昨日,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3级学生陈凯鸿告诉记者,被同学戏称为“股神”的他4个多月后将到一家银行当经理。 

  小学5年级涉足股市 

  陈凯鸿告诉记者,他与股市结缘,缘于父母炒股对他的耳濡目染。“模拟炒股,我从小学5年级开始就和老爸开始了。”陈凯鸿说,父母从上世纪90年代就投身股市,闲暇时听父母摆谈股市的涨跌,时间长了他也略懂一二。“初中时我就开始研究财经杂志……”读高中时,陈凯鸿开始研究股市风险控制和投资预测。 

  “高一那一年,是我从股市中学到知识最多的一年。我开始研究风险控制和投资预测,比较中国和欧美股市的优劣,并撰写了系列股评文章。寒暑假,我运用从书上学到的技术分析指标,在证券公司营业部的电脑上做实战演练。但真正用自己的名字开户炒股是从大一下学期才开始的。”陈凯鸿说,这是他用自己的名字开户炒股的第一次。 

  第一次实战就被套牢 

  “最初买了民生银行和TCL通讯两支股票,一共投入了8000多元。”陈凯鸿称,他的第一次实战并非一帆风顺,这两支股票刚一买进就被套牢,直到去年才将其全部卖出,也只是小赚了一笔。 

  但从大二起,陈凯鸿便没有再让父母邮寄生活费,靠炒股和在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等兼职赚钱养活自己。从大三开始,陈凯鸿更加理智和科学地根据资金情况,更多地涉足股票的短线操作来。 

  大学4年炒股赚2.5万 

  “我最初的本金前后加起来只有2万元。”陈凯鸿称,在他即将结束大学4年生活时,起初投入股市的2万元如今已变成了4.5万元。2006年,他以一篇专业性颇强的论文《中国股市信息不对称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荣获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市特等奖。 

  更令陈凯鸿激动的是,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战胜了不少专业名校的学生,“抢”到了某商业银行深圳市分行个人理财经理的职位,4个多月后他将正式到任。 

DIANSHAN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9帖 | 33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36
  • 注册:2007年3月11日
发表于:2007-04-01 18:02:00
58楼

一品黄山

  • 精华:11帖
  • 求助:0帖
  • 帖子:754帖 | 977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8262
  • 注册:2004年3月31日
发表于:2007-04-11 14:54:00
59楼

张羽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79帖 | 105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82
  • 注册:2006年3月25日
发表于:2007-04-12 11:31:00
60楼
在深圳关外住一般400元/吃饭400到500百元,穿衣服就不算,半年一年的才买一身!零花300块,一个月最少的花掉1000元!工资不涨物价在涨,就是不知道政府讲的人民币没贬值的依据在那里???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