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论道第30周辩论:学说方言热利弊辩论 点击:8309 | 回复:33



Smile-lyc

    
  • [管理员]
  • 精华:114帖
  • 求助:50帖
  • 帖子:2793帖 | 22283回
  • 年度积分:284
  • 历史总积分:144015
  • 注册:2006年8月04日
发表于:2013-03-30 11:06:46
楼主

本 周 辩 题

 

 

正方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VS 

 

 反方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一、参赛说明

 

1、参赛者首先选择正反或反方辩题中一个,不能同时辩驳两个辩题。辩题要突出中心大意,言简意赅。

2、参赛者需遵守友谊第一,交流第二的原则。不能有人身攻击,更不能有攻击国家政策的言论。

3、正方或反方都是一个团体参赛,每一个成员即可以发表自己观点,也可以对自己一方人员观点的陈述做补充。

4、辩论内容可以适当引用古今论点,但拒绝全盘复制。一经发现,取消评奖资格。

5、欢迎相互监督,更希望加强自律。

 

二、奖励措施

 

每周辩题结束后,从所有参赛者中择优奖励。

1、一等奖2名(正反方各取一名),每人奖励30MP (可兑现)。

2、二等奖4名(正反方各取2名),每人奖励200积分(相当于可消费10MP)。

3、三等奖10名(正反方各取5名),每人奖励100积分(相当于可消费5MP)。

4、优秀参赛者若干名(视参赛人数而定),每人奖励50积分。

 

三、评判标准


1、辩论角度准确,观点鲜明,剖析透彻,辩词论据紧扣主题,充实有力,逻辑合理。
2、辩论表达清楚,辩论技巧运用得当。

3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4、凡违背“参赛说明项”中注意点的,予以做扣分处理

 

四、其他说明

 

跟帖请先清晰的阐明您的观点,然后按照您的观点展开辩论。本帖不欢迎模棱两可的意见,请勿冒充评委,否则删帖处理

 



楼主最近还看过



江湖混混-余辉

  • [版主]
  • 精华:53帖
  • 求助:44帖
  • 帖子:3351帖 | 28451回
  • 年度积分:603
  • 历史总积分:131640
  • 注册:2006年4月25日
发表于:2013-03-30 11:14:10
1楼

正方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可是再有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也于事无补。亦或是你表达出来的话语,别人根本听不懂,无法与之交流。亦或是你的交流方式,别人根本不适应或者不喜欢。因此,只有掌握了各地方言之后,就不用担心这些事情了。走哪里,哪里的方言都会,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伟大的周总理,正是因为掌握了八国语言,因此也被世界各国所公认。诙谐幽默的交际,如果无法用对方的言语表达出来,那外交如何做呢?

还有,有人说,现如今这社会,要学会八面玲珑。说直白一点,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是鬼话,如果你不会,如何说呢?

现如今兴起的方言热,体现了各民族、各地市、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通交流、融为一体的这种局面。是一个好的现象。

综合种种,支持正方观点,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从未被超越

  • 精华:3帖
  • 求助:11帖
  • 帖子:108帖 | 1584回
  • 年度积分:1
  • 历史总积分:12293
  • 注册:2011年12月09日
发表于:2013-03-30 12:36:46
2楼

支持正方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因为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交流不好好多事情都办不成,语言上的障碍时关键,必须会说普通话的同时,要学会说方言,人家才能和你交流,方言只是一种风俗的延续,我们没事大家都可以学学各地的方言。将来出差学习都有帮助的。

秦君_1

  • 精华:8帖
  • 求助:22帖
  • 帖子:148帖 | 4867回
  • 年度积分:1651
  • 历史总积分:39896
  • 注册:2005年6月28日
发表于:2013-03-30 12:42:33
3楼

支持反方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已到不惑之年,最近对自己不会讲普通话很纠结,缘由是我的方言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新识字的发音,于是也就强烈支持方言热弊大于利

语言产生,是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之所以有方言存在,缘于语言产生时的社会发展阶段,那时不存在现代文明的一切交通通讯手段,人们生产生活局限在一个相对封闭狭小的空间——所谓部落群体,每个群体之间相对交流较少甚至不交流,慢慢各自发展出自己独有的特色语言。而此时这个特色语言还不能称之为“方言”,起码在自己的圈子(部落)里那就是响当当的“普通话”。方言的称谓是相对于普通话——官方推广的标准语言产生而出现的。没有普通话的出现也就不会有方言的称谓。

时至今日,人类交流日益广泛,交流手段形式多样,甚至有“地球村”的发展预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相对需要统一的语言来规范人们之间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交流,这种需求自然而然产生。国家推广“普通话”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之间更加顺畅便捷的交流;学习英语是为了走出国门与世界人民亲密接触。

我们国家推广普通话顺应时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方言是不是应该彻底消灭,马上消失?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知道,事物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语言的产生、发展、灭亡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当然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是统一语言,那是一定会实现也会出现的。

知道了语言发展的终极目标,那么方言还有必要刻意去学习吗?还能热衷于学说方言吗?显然没有必要。要一定说有必要,还真有,就是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每种方言,都代表着一个群体的发展历史,对我们后人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也只是局限于历史学家热衷于学习一下方言了,绝对没有掀起学说方言热的必要,因为很明显方言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发展带来了很多麻烦。生活中由于方言的局限性,与客户电话沟通,方言使我们之间无法正常交流,相互之间很难理解真正的意思,造成的误会比比皆是。

 

alame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66帖 | 802回
  • 年度积分:165
  • 历史总积分:4705
  • 注册:2005年3月07日
发表于:2013-03-30 21:35:02
4楼

支持反方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方言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时空——王者之师

  • 精华:2帖
  • 求助:234帖
  • 帖子:481帖 | 4472回
  • 年度积分:66
  • 历史总积分:31282
  • 注册:2008年6月06日
发表于:2013-04-02 11:54:04
5楼

支持反方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为什么2000多年前,秦国要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那么我们今天有没有必要统一语言呢?

国家为什么大力推进普通话?对于方言尽管提倡保留、研究,但是国家始终大力进行普通话普及活动!

语言最重要的作用是用于人与人的交流,我们很多时候说学会方言有利于自己交流与发展!但是这种认识是狭隘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以会说粤语、闽南语、吴语为荣!其实这三地很多地方人不愿意说普通话,因为他们占据好的地理、经济位置,认为别人会适应他们,学说、学听他们的语言。事实是,在更为开放的企业、政府、学校等机构,原则上是不容许说土话的,必须说普通话,因为只有普通话才是大家都能说,都能听懂的语言。无论是在中国的哪里,除了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都是通用的,都是最好的交流语言。

既然普通话是最好的交流语言,为什么大家还要学说方言呢?因为社会中确实有哪些虚荣心,来炫耀,来显摆,甚至以此说明自己,拉近双方距离。这种变态的社会特性,不是推进交流,而是有碍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因此,本人支持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淡定的老二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帖 | 38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27
  • 注册:2005年12月02日
发表于:2013-04-03 11:18:50
6楼

正方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既然是学说方言,那基本就是会说普通话了,在这个前提下去学说方言,我觉得是很不错的。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等到去未来的丈母娘家时,跟老丈人和丈母娘来几句当地的方言,马上就拉近了关系,产生了好感,泡到女朋友的胜算就会大些。平时跟客户交流时,你要是能整出几句他们那里的方言,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说艺多不压身,学习嘛毕竟是好事啊!支持!!

江湖走走--原创军团

  • [版主]
  • 精华:30帖
  • 求助:7帖
  • 帖子:836帖 | 7833回
  • 年度积分:193
  • 历史总积分:46108
  • 注册:2001年2月15日
发表于:2013-04-03 11:40:35
7楼

支持正方: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方言本身乃是语言的一种,之所以是叫方言,那是因为她不是官方语言,是有区域性的;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入乡随俗吧,语言通就容易沟通。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所以学说是利大于弊的。

hzzj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0帖 | 461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816
  • 注册:2009年8月20日
发表于:2013-04-03 18:56:39
8楼


支持反方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我主要从文化上讲,方言流行的最大弊端,是反映了地域文化资源的争夺。现在各地都在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省一个标志就是语言要成为大省,把语言的辐射力和覆盖率扩大,这个省份的影响力、市场形象等各方面的影响就越大。方言剧的热播实际上是在抢市场,这跟几个省份“抢黄帝、抢炎帝”或者“抢西门庆、抢潘金莲”是一样的。我叫这种现象为“文化圈地运动”和“利益圈地运动”,即圈历史名人,也圈古墓,也圈语言,背后都是利益驱动。当然,文化争夺、利益争夺也是合理的,市场经济,每个地域都在为自己社会经济的发展努力着,但在这种争夺中容易引发一种狭隘的地域文化意识,而不是现代的宽容的文化共享。方言影响文化成果的传播方言剧、地方语言的扩大传播,在生活用语和艺术用语是没有妨碍的,因为艺术语言就是个性化的,它需要方言。但是方言进入书面语言,进入课堂、进入学术领域,要非常慎重。因为方言毕竟是个别性较强,因此会影响汉语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纯正性。进入正式的政治、经济、学术生活用来交流,是有很大的弊病的。什么叫做传播?传播就是可翻译性。而很多方言是不可翻译的,外国有个很著名的翻译家对于贾平凹的秦腔很作难,我们中国文学得不了诺贝尔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好作品翻译不出去。这位翻译家说,《秦腔》的地方语言阻碍太大他没有能力翻译,他说《高兴》因为比较故事化、生活化,可以翻译,而《秦腔》就很难翻译。方言不精确,还有地域的局限性、狭隘性,它的不可翻译性影响了一个文化成果的传播。方言流行导致地域隔离方言过度流行的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地域语言的隔离。我认为在电视剧里说说方言是无妨的,有利于艺术作品的生动和传神,但是应该看到它深层的弊病。前边说可以促进地域间的交流,但方言过度流行同样可以导致地域间的隔离,就是文化心理上的区隔性,语言越来越远心理就越来越隔膜。一个地域的人口都只说方言,一年两年看不出问题,一代两代下去,这个地域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离心力就很强。当然现在没有这么严重了,我们是杞人忧天。但是要从文化上解读它,就要深谋远虑,要有忧患意识。所以我觉得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OLDPOLICE

  • 精华:17帖
  • 求助:20帖
  • 帖子:3169帖 | 1449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1359
  • 注册:2010年8月14日
发表于:2013-04-06 16:52:56
9楼

支持正方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作为一种当地的方言,一般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方言的丰富性及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信息含量,使它带有极强的地域特点和本土特色,更容易产生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因而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这些都是现代普通话所不能比拟的。 

       许多人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对立模式,其实两者需要互补,使通用语言和方言相互促进。我们可以用普通话互通有无,也可用方言体现本土的特点。在某个地方学说方言能使人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还能与当地人笼络感情, 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王者之师--luker112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1帖 | 1853回
  • 年度积分:2
  • 历史总积分:9788
  • 注册:2010年6月06日
发表于:2013-04-07 13:57:11
10楼

支持正方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地方方言富有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说明地方方言也是经过时间的锤炼遗留下来的,而且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多了一种语言嘛!若只有一种语文岂不显得单一吗)交流也方便,富有亲切感,通俗易懂,你只要在所在地区说的话,人们一听不就懂了吗?再说,地方方言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纵横军团-黑丫头

  • 精华:0帖
  • 求助:6帖
  • 帖子:47帖 | 188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8955
  • 注册:2011年10月27日
发表于:2013-04-08 16:57:49
11楼

支持反方观点: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方言永远是一种非主流,我们学说方言有时候是为了玩,也是一种娱乐,偶尔开开玩笑当然是可以的,但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需要跟着主流走,什么是主流就是普通话了,大家都明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你走遍全国,一口方言你能去哪?虽说方言是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是搞工控的,不是做语言文学研究的,所以对于学习方言纯属是无稽之谈,还不如好好学几门PLC编程语言呢,在此本<此处内容被屏蔽><此处内容被屏蔽>认为对于我们学习方言纯属浪费时间,没多大的用。反之,我们说好普通话,在那交流都没有语言障碍,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工作,我的表达结束。<此处内容被屏蔽><此处内容被屏蔽><此处内容被屏蔽><此处内容被屏蔽>

我们又不是搞语言研究的,干嘛学方言,真是的!

chinacupor

  • 精华:2帖
  • 求助:13帖
  • 帖子:25帖 | 84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751
  • 注册:2013年2月16日
发表于:2013-04-08 18:12:52
12楼

支持正方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方的就是民族的。方言不仅不应消亡,反而应该继往开来

乖乖小笨熊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200帖 | 11283回
  • 年度积分:2326
  • 历史总积分:62523
  • 注册:2006年8月05日
发表于:2013-04-08 18:30:51
13楼

支持反方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

    方言是在一个局部的小范围人们进行沟通的语言,现在社会已经全球化,人们要进行大范围的活动,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继续维持方言就会阻碍彼此的沟通,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

aijimo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7帖 | 21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07
  • 注册:2013年3月04日
发表于:2013-04-08 18:37:16
14楼

支持正方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1.方言的学说有利于对于文字渊源的研究,  整个国家的合而不同,让民族文化呈多样性,在相声小品中体现的趣味性,大家都应该知道。再说,地方方言有利于弘扬地方文化。人与人之间比较亲切,特别是“他乡遇故知”的纽带就是地方方言,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相比就差得多了。
2.一般情况下,在艺术作品中方言比普通话更能够传神的表达一个地域的习俗和文化,以及人物的个性特点。方言的地域性很强,能够更深刻更细腻的表现艺术作品中的地域风情,因此,自古以来文艺作品中,方言一直在流行着。
同时,很多方言符号中包含着很多地域文化的因素,也记录着这个地区文化变迁的痕迹。比如西安坊上回民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些词汇,就是伊斯兰和西安方言的一种糅合,记录了一个民族迁徙的历史。还有陕西人常说的“咯哩嘛嚓”,据说是古代蒙古语。

世猫

  • 精华:3帖
  • 求助:9帖
  • 帖子:812帖 | 627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999
  • 注册:2011年10月16日
发表于:2013-04-10 14:42:13
15楼

正方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在语言文化方面对人类的贡献可谓独树一帜。千百年来,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战火不断的动荡局势,使得人们南来北往不断地迁徙,由此建立起众多新的人口密集地。地理位置的变更,来自五湖四海移民的汇集,逐渐形成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方言几乎是与地域文化同时产生的。它历经人类无数代演变与传承,形成了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南方言、粤方言等多种地方语系。这些方言融历史与风土人情于一体,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气息,堪称中华民族乡土语言的集中代表和典型反映。

 一种方言折射了一个地区古往今来的沧桑变化,学说方言有利于我们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当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曾经陌生的方言已被人们耳熟能详。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在大街小巷,你不时能听到大家来两句经典的陕西话,这完全得益于春晚蔡明、郭达小品的艺术魅力。确实,电视让我们知道了陕西方言的韵味。那高亢嘹亮的声调,如同回荡在黄土高原上奔放的信天游,让我们感受到关中人豪放的性情;那简洁精炼的口语,似乎是从古文言文中脱胎而来,令我们领略到陕西方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使我们产生对先秦文化浓厚的兴趣,并为此对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永不厌倦的探知。此外,透过东北方言一些晦涩难懂的土语,如“喝咧”(唱歌)、“哈喇”(油变质)、“噶哈”(干啥)、“稀罕”(喜欢),我们发现它们是源于满族语的谐音以及以讹传讹的结果,在看到它们与古汉语脱节的同时,也体会到满汉文化相互碰撞、中原语言冲击与传输的巨大效应,并因此对东北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解这一地区各民族的相互交融,了解“闯关东”这一历史现象的由来。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当地居民沟通交际的工具,地方语言来源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它无不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方言与当地人进行情感交流,是我们获取珍贵历史资料最真实、直接的手段,对弘扬地域文化,丰富祖国文化宝库无疑是大有益处。

    一种方言透视了一个地域居民的心里反应,学说方言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我们知道,语言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而也最富有感情色彩,它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的才会是融洽的一样,与外人打交道也必须是同一语言的交流才是取得信任的关键。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当你用娴熟的方言与当地人攀谈时,对方原有戒备的心理会随之减少甚至消除,一种亲切感会油然而生,无不拉近了二者间的距离,一来二往很快便会成为熟人,于是,他会为你提供工作上力所能及的帮助。当你是销售商,他为你下订单、找客户;当你是施工者,他为你<此处内容被屏蔽>手续联系有关部门;当你是维修服务人员,他积极配合工作并给予生活上的便利。当然,你也可以从对方那里掌握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为你所用。这些优势对于常年在外的工控人员而言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多掌握几种方言,势必会为我们工作的进展和效果增色不少。

 

ww19830217

  • 精华:0帖
  • 求助:4帖
  • 帖子:35帖 | 4442回
  • 年度积分:10
  • 历史总积分:14629
  • 注册:2006年12月16日
发表于:2013-04-10 15:33:57
16楼

余辉老师抢到沙发,呵呵

ww19830217

  • 精华:0帖
  • 求助:4帖
  • 帖子:35帖 | 4442回
  • 年度积分:10
  • 历史总积分:14629
  • 注册:2006年12月16日
发表于:2013-04-10 15:34:29
17楼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ww19830217

  • 精华:0帖
  • 求助:4帖
  • 帖子:35帖 | 4442回
  • 年度积分:10
  • 历史总积分:14629
  • 注册:2006年12月16日
发表于:2013-04-10 15:47:24
18楼

学说方言热利大于弊

前几天看了CCTV7(军事和农业频道)里面讲的中越边境云南的一个小城镇,那里融合了中国一些少数名族和越南文化,越南通过一座桥就可以跨境进入中国,里面一些越南人即懂越南的语言,也懂普通话、广东话、以及当地一些方言,这样的人在那边很好找到工作,很轻松就可以做一名翻译,从这样一个例子来看,学习方言可以利于以当地人的沟通,不管是否融入当地文化,对于个人在当地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是在当地经商,熟悉方言大大帮助生意成功,有些地方的方言应该纳入文化遗产,不要让方言遗失了,保留这个传统,对于整个国家的多样性都有好处!

研讨会宣传员_3259

  • [版主]
  • 精华:3帖
  • 求助:110帖
  • 帖子:1927帖 | 14403回
  • 年度积分:102
  • 历史总积分:64749
  • 注册:2020年3月27日
发表于:2013-04-12 20:43:50
19楼

支持反方:反方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都学方言的话,又会形成新的方言,同一个地方的方言到时候都听不懂了。还是统一一下的好,标准普通话都能听懂,地方的说普通话也能勉强听懂。如果真的形成了新的方言,就更乱套了。所以还是以听懂为目的为好,不要轻易学习方言。

liujian5118-PLC技术军团

  • 精华:2帖
  • 求助:8帖
  • 帖子:31帖 | 3109回
  • 年度积分:199
  • 历史总积分:19924
  • 注册:2009年3月25日
发表于:2013-04-12 22:17:15
20楼

反方:学说方言热弊大于利

             方言让沟通变得困难,更不用说推广了。难不成还搞个中国式外语,上个广东话班,东北话班,闽南语班,苏州话班,宁波话班。。。。。。尽折腾!那有这么多精力,时间啊!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