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领域先人一步的企业,不少还徘徊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之中。他们共同的感觉是信息化项目投入大、时间长,但往往由于前期考虑不周全、认识不到位、选型不当,导致实施效果差。当初选择软件时看中的很多功能,其实系统并没有实现,不少项目在降低需求后勉强用起来,有些项目甚至因为核心需求不能达到而导致失败。
大家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认为当初虽然轰轰烈烈地做选型,动辄找来十多个软件和实施公司,但因为没有正确的选型原则和标准,选到最后是看哪家说的好,承诺的多、价格低就选择谁。而一旦实施起来,企业就成为被动的一方,导致花了钱却难达到目的。
真不知道应该怎么选。”
选型和实施之前进行需求分析必不可少。那么如何做需求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前,先行启动一个管理咨询的项目,完成IT战略规划和需求分析,让专业人士帮助企业把控需求,这已经成为信息化选型的一般前提。
正确的产品选型原则是:实用、够用、好用。
主要原则
1.整个项目有个主要负责人,把控需求、理解产品、控制实施。对项目的目标、范围、方法有把控能力,对企业的核心需求和实现策略很了解,对产品的适用度有感觉,对实施的过程有控制能力。这样才能组建一个好团队、选出一个好产品。
2.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学问是花小钱办大事与花大钱办小事的学问,即先搭平台,后搞应用。基础产品选平台,发挥效益靠应用。
3.选人选团队比选公司重要,选公司比选择软件重要。
4.需求分层分级,从管理需求到业务需求,再到软件需求,逐层推导,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需求。
5.重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产品功能和顾问售前的vision。
6.重视做事的方法和过程,而不仅仅是方法论。
7.从一开始就重视技术的可控性。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