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的中国潜能:颠覆“西方至上”的思维模式
2013年,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工业4.0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或“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德国政府宣布“工业4.0”为其高科技战略之核心部分,以确保德国在未来继续保持其“工业生产基地”的地位。
工业革命跟种族和民族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工业革命的成功可极大增强民族自信和国际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的欧洲。生产效率、经济和文明发展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极大提升的同时,瑞典植物学家卡罗鲁斯.林奈在他的著作《自然系统》中,根据人的外貌、气质和智力,把人分为美洲智人、欧洲智人、亚洲智人和非洲智人。他把这些人种分为四等,最低等的是非洲人、稍高一些是亚洲人、再高一些是美洲人(主要指美洲土著),而在金字塔的顶端是欧洲人(包括后来移民到美洲和大洋洲的欧洲移民及其后裔)。这种西方至上的思维方式曾经在18和19世纪广为流传。由于西方也牢牢控制和掌握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初)和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使得20世纪可以说是西方的世纪。著名英国史学家尼尔.佛格森曾说:“西方之所以能够统治东方,并非因为科学知识本身,而是因为科学知识被系统地应用到了生产领域和毁灭领域。”可见对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各种科学技术的掌握是获得国际地位和领先优势的基础条件。
这次工业革命,几乎可以说中国不仅先知先觉,甚至处于工业4.0引领国家之列。从物联网概念一提出,中国从政府到企业就迅速采取行动,跟进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并成立相关的实体进行各方面的应用实验。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适应当今的变革。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