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UFO飞碟原理猜想 点击:3216 | 回复:25



海边男孩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4帖 | 8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28
  • 注册:2002年10月06日
发表于:2007-07-28 04:59:00
楼主
UFO正宗飞碟原理 威力加强版 


A : 飞 碟原理 : 巧妙利用E=MC2能量和质量的转换关系,将质量转换成自身的动能,来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 它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 : 核聚变系统 离子(或质子,粒子等微粒)加速系统 联合控制系统 
B: 懂物理的人都知道:地面光滑,在一节车厢内,某人使劲地仍一铁球,,车厢不位移...可正是这个常识,禁箍了我们的思维,阻碍了我们发明飞碟的道路...在一个特殊情况下,车厢发生了位移...就是在铁球飞出手到接触厢壁前,铁球的质量发生变化,即发生了核反应.质量转换成了能量,因为能量是标量,动能平衡被打破,车厢发生了位移..或者铁球在接触厢壁之前,车厢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核反应,质量变减少,那么这节车厢就会沿着球的方向移动...这就是飞碟的运动原理 ...乃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运动原理.. 试想一下,如果那个铁球的速度是光速,并且铁球的质量完全反应光.那么这节车厢将会产生多大的动能啊...实际当中要想达到这种效果,车厢必须得做成圆的,铁球改为微小的粒子...飞碟就做到了.它正是将带电粒子加速到光速或亚光速,然后启动质能转换系统,即核反应器,在特定的时间内改变飞碟质量,达到控制飞碟或前进或减速或悬停的效果.. 

C:克服重力的原理:用超强磁场将高速粒子流吸到飞碟底部,然后关闭磁场,粒子流就会向上跑,在粒子接触到中接线前,启动质能转换系统(核聚变),这样飞碟就获得了向上的动能来克服重力;反之,用超强磁场将高速微粒吸到飞碟顶部,然后关闭磁场,微粒就会向下跑,在微粒接触到中接线前,启动质能转换系统(核聚变),这样飞碟就获得了向下的动能。 所以飞碟的缺点是会产生超强磁场而且要发光。 
D :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设有一个足够大的锅子,能把太阳系放进去,盖上锅盖,这就是一个飞碟了.它就能飞了. . 

E:宇宙是最伟大的导师,他的奥秘我们甚至无法惊叹. 

G: 中国人太需要能接受创新的人. 本贴因为考虑到广大网友,所以都是通俗用语. 过一段时间我会推出高等专业版, 像baiyizhang这样的资深人员 到时请不要吝啬赐教 我可不是你门想象的爱欺骗人...:另强烈注意:飞碟减少的质量不是指高速旋转的粒子,而是指核聚变反应堆,即与高速旋转的粒子成反作用力的 物体。有的资深读者看到铁球质量减少就以为我的意思是飞碟的高速粒子流质量减少,小样。我举太阳系的例子真是白举了。



kangchuntang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
  • 注册:2011年11月06日
发表于:2011-11-06 21:18:36
21楼
此碟形飞行器(飞碟)是通过旋涡磁场约束离子式涡流凝聚器在上表面产生一个“复合涡流”得到空气动力学升力,首先涡流凝聚器顶部的立体涡流(光环)发生器如同核聚变的“托卡马克装置”一样连续产生无数的“立体涡流”(或磁流体光环)并依顺序向外挤出,在机体上部的“锥形转化旋涡磁场”的约束下,无数嵌套的“光环”如“水波纹”一样向机体边缘扩展,当“磁流体光环”到达最外缘时因磁场扰动而失稳破裂,破裂后的流体在“饼状外层磁场”和“锥形转化旋涡磁场”的共同约束下向圆心流体挤压形成一个“平面涡流”,当“平面涡流”的最内缘向上涌起时形成一个“中心涡管”,“中心涡管”在“顶部旋转磁场”的约束下吸入大量空气向外向下扩散形成“旋性下洗流”,而“旋性下洗流”一边在磁场力作用下被“消旋”下降,一边与“平面涡流”相互作用并叠加,在“中心涡管”的外围处形成了一个 “奇异涡环”,从而得到低压区和升力;中部等离子体推进器产生的“饼状外层磁场”,可产生“磁镜效应”从而约束并弯曲在大气层中超音速飞行时形成的等离子体激波;等离子体发生器(兼激光发射器兼激波管兼强磁管)在中部推进器的前头部,当超音速飞行时,可发射锥形激光,甚至是高能X射线激光及伽马射线,加热和激励了前方空气,再喷出大量的高速负离子(电子)流,将前方被激发的空气以低能耗的方式电离,特别是要让“激波面”完全电离,并在负离子流中混和射出少量正离子流,激发较远的前方空气形成多个连续的锥形等离子体斜激波锥,使前方超音速来流最终可减为亚音速,同时此“激波管”也作为“强磁管”产生一个强磁场,并使此强磁场以高速旋转,旋转的磁力线切割前头的等离子体激波锥,使激波面受到“洛伦兹力”的加速作用而分离,并向激波锥的轴心方向收缩弯曲变形,即是使超音速飞行时得以人工主动产生前部多个等离子体斜激波,并且通过电磁力控制激波的形状和厚度,使激波层“软化”或“变厚”,减弱激波强度,减小激波阻力,减少前缘受热,提高超音速飞行性能;即在到达“飞碟”机体表面之前形成了一个由多个连续的“软而厚的激波面”组成的扁的锥形体,这个连续的多个等离子体激波面的结合体与圆碟形机体一起构成了一个“极度拉长的扁锥形飞行器”,特别适合于在大气层中高超音速飞行;在飞行时,让机体上部和下部的旋转舱各自以相反方向旋转,使飞行器得到稳定性,同时两者都因此形成一个旋转磁场;下部的旋转磁场在旋转时使磁力线高速切割离子使其受“洛伦兹力”,从而吸附并约束旋性下洗流向下表面的圆心收拢,再与前方来流相压缩而生成了“硬激波”,此下部的“硬激波”的高压提供了超音速飞行时的主要升力,成为“乘波飞行器”;

“飞碟”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时,前端激波管首先主动向前喷射等离子射流产生多个连续的斜激波锥,“强磁管”的旋转强磁场的“洛伦兹力”首先使这些激波面分离变厚软化减弱,最前方的首先是锥形激波,接近碟形机体的将逐渐演变为楔形激波,并且楔形激波后的流体速度的激波角逐渐加大,激波后的流体也逐渐向着上下机体的两个锥顶流动,而机体表面的各个磁场正在高速转动,可吸附和软化最接近的激波面,使得贴着涡流流体的表面形成一个“软而厚的激波面”,此厚的激波面一部分将被涡流吸附同化成为下洗流,另一部分将在锥形磁场的“磁镜效应”作用下弯曲绕过锥体的后方而膨胀加速成普通来流;“飞碟”随着超音速飞行马赫数的增加,上部“复合涡流”的高度将逐渐降低,同时下部的“硬激波”逐渐增强,则飞行升力更多由机体下表面提供;此下部激波面也因磁场的“磁镜效应”作用,在锥顶部将会弯曲绕过锥体后膨胀加速成普通下洗流;从而消除了飞行器在大气层中超音速飞行时空气动力方面和机体形状方面产生的“音爆”;

“飞碟”机体形成的磁场是多层叠加的锥形或球形,每一层磁场都可以独立控制,可用于支撑和约束“复合涡流”,并可在高速平飞时起保护作用,即使流体“固化”不被前方高速来流所吹散;“飞碟”使用一个“顶部旋转磁场”来约束和调节“中心涡管”,首先让“中心涡管”本身的流体和管壁内外侧的周围空气都处于电离的“临界状态”,即反复电离和反复中和,进一步当这个“锥形或球形磁场”高速旋转并切割此“离子涡流”的时候,则可大力提高其对周围空气的诱导比和升力效率;其中可以采用向机体上方直接发射锥形激光和喷射高速负离子(电子)流的方式将以低能耗的方式空气激发电离,这里主要是从“中心涡管”的底部的管壁处以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同时注入远比正离子流更高速的负离子(电子)流,并随涡流流体的运动而旋转上升,各种不同旋转方向的高速电子流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有的向涡管的“风眼”旋进,碰撞使得“风眼”内的从上方吸入的空气分子被电离,有的维持在涡管管壁内运动碰撞管壁内的流体使其保持电离,有的将向涡管的外部周围环境旋出,碰撞使周围环境的空气分子电离,那么当“顶部旋转磁场”在高速旋转时,“风眼”内的空气的正离子将受磁场力作用向“中心涡管”管壁方向运动,涡管管壁外侧邻近的空气的正离子也受磁场力作用向涡管运动,而同时涡管的本身的正离子流可以随时被中和,将因为脱离磁场的约束并受离心力向外自由旋出,所以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离子涡流相比空气涡流而言明显与周围空气有更强的诱导作用,并且所有涡管内外的流体最后都向外旋出,即在顶部旋转磁场作用下的“管状离子涡流”可以实现管壁的内侧和外侧同时对周围电离空气的诱导和吸引,大力提高磁流体涡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比或升力效率;管状涡流诱导上部的电离流体形成“锥形旋性下洗流”时,并且电离流体在磁场中相对旋转的同时,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不断将水平方向的分速度转化成垂直向下的速度分量,即是一个不断“消旋”的过程,但由于“飞碟”是用磁场来约束涡流,则其产生的下洗流不可能达到“完全消旋”;当“飞碟”在空中长久悬停时,可利用下部机体的“旋转磁场”使下洗流更大程度的“消旋”,进一步提高升力效率;

“飞碟”的环管式反物质储存箱是一个环管形的磁场容器,此磁场容器的管壁由多束通电线圈构成,其管内空腔形成一个“磁笼”,主要用于储存“环形超导态反物质”,即固体反物质材料可以一个超导态圆环的形式悬浮于此环管形磁场容器之中,可用激光激发离子的方式从其表面安全剥离和提取反物质燃料;其“超密物质结构正反物质湮灭室”由人工制造的类似“星际超密物质”(夸克星或奇异星的冷却内核结晶态)作为核爆炸反应室的内壁和承力结构,可承受极度高温和极度高压,并能反射和吸收各种强穿透性的射线及高效的光电转化,也可加入强磁场以约束核反应过程和带电粒子;环管式液氢储存箱可储存液态的普通氢或其同位素氘、氚等作为核反应剂和电离推进剂及冷却剂,也可以储存液态氦等太空中常见物质作为离子发动机的推进介质;“飞碟”在太空飞行时,主要用中部离子推进器水平推进,当缺少推进介质时,可从中心稳定轴管(兼光子推进喷管)直接喷射光子束和介子流在垂直方向推进,成为一个“光子火箭”;

“飞碟”用了如同核聚变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磁力箍缩等离子环状湍流来作为“立体涡流”(光环),“飞碟”表面的是无数个这种发光的“等离子体湍流环”(光环)相嵌套组成一个锥面或球面,这种等离子湍流环(光环)是从飞碟表面圆心的专用的“光环发生器”内一个接一个不断产生,并不断地从圆心向机体外缘挤出,这些“光环”依次向外缘挤出的过程中其不断拉伸扩展,并在升力圆盘的边缘处失稳破裂,“光环”破裂后的流体在磁场的约束下向圆内挤压,再次聚合成一个“平面涡流”和一个“中心涡管”,其中每一个“光环”最后都会在最外缘处失稳破裂,所以这些无数的“光环”的紧密嵌套组成了整个“复合涡流”的最基础和最底部,覆盖了几乎全部的飞碟外表面,而正是这种磁流体环的高速、高温、高密度、高电流、高磁能等等特性让其成为理想中的飞行器装甲;这种由无数个“磁流体光环”嵌套形成的锥面是紧密无缝的,而每个“光环”中的流体以高速围着飞碟机体旋转,对来袭金属射流或粒子束流有高剪切力,可将其偏斜或剪断,符合反应装甲的原理;而以强磁场和强电流箍缩的磁流体光环的高温、高密度和其中内含的强大电流和不可思议的压缩性磁场能量在瞬间都爆发出来,可以强力改变一切入侵物,即同时也具有电磁装甲的特点;而单个“光环”的周长和流体质量足够对付所有长度的穿甲射流和硬式穿甲杆,而每个“光环”都受下一个“光环”的挤推,不会使装甲表面出现缺缝和不连续,“光环”的连续性和再生性确保战斗时反复可用;每个光环的总质量相对所有的固体装甲而言都极轻,只有光环的核心一线的密度最高,但一个光环是一个能量整体,是模块化装甲,单个光环模块所包含的极高能量可以一次性全部发出;“磁流体光环”不是普通的“涡环”,已知的“涡环”如“烟圈”一样其流体微粒都只会在单个维度上旋转,而磁流体光环是在两个维度上高速旋转,其流体粒子不但在径向上有旋性,在周向上也有旋性,因此对于侵彻物的入侵角度毫不挑剔,没有防护入射死角,这种“装甲”不存在反应时间的问题,也不受飞行环境的限制,是一个“全时域动态装甲”;高温、高密度、强磁场、强电流的流体装甲对环境诱导性或表面辐照性武器(如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电磁脉冲武器等)都不敏感且阻抗力强,太空环境中的高能宇宙射线(光速重离子和伽玛射线)也受强磁场和高速离子流的偏转而无法进入飞船,“飞碟”更可因此“磁流体装甲”的隔热作用和涡流升力,以高速进入木星内甚至太阳表面上由极冷到极热的各种最恶劣环境中自由作战和飞翔;“飞碟”因此可以在在整个恒星系的太空中飞行和战斗;在太空战斗中往往出于更强大武器的需要或更致命的毁灭,当作为飞碟母舰的“雪茄形太空船”不得不接近战场甚至亲自参与近距离战斗时,这种“磁流体光环装甲”也同样必须出现在雪茄形母舰的机体表面;

4412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7帖 | 14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67
  • 注册:2008年1月04日
发表于:2011-11-07 15:47:38
22楼
你是美国51区逃出来的吗

jiaoanpeng

  • 精华:28帖
  • 求助:1帖
  • 帖子:327帖 | 156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8592
  • 注册:2006年7月25日
发表于:2011-11-07 16:03:31
23楼

飞碟偶不懂,也弄不懂,可是小时候玩过飞碟也玩过简易的两翅飞碟,只要用手搓动手中的把柄,上部饿飞碟就会腾空而起,飞出很远,偶想这个不是很高级的理论。

工控之菜鸟!!!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0
  • 注册:2011年7月22日
发表于:2011-11-11 18:11:01
24楼
想法不错,顶一下先。

最多两年

  • 精华:5帖
  • 求助:13帖
  • 帖子:102帖 | 351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908
  • 注册:2004年2月14日
发表于:2011-11-11 18:32:38
25楼
飞碟是四维世界的东西。...突破到4维这个维度,动用整个地球的生产力,都达不到呢.....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