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请教什么品牌的伺服电机和伺服放大器能实现十分之一微米的进给? 点击:4031 | 回复:36



丁香雨寒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4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0
  • 注册:2002年2月01日
发表于:2004-12-03 23:58:00
楼主
请教什么品牌的伺服电机和伺服放大器能实现十分之一微米的进给? 我现在用的是三洋直流伺服电机和法国METROLOGIC控制系统,在检测定位精度时发现给控制系统发出进给2个脉冲(0.2微米)的指令后,电机没有转动,直到发出10个脉冲后(1微米),电机转动,机械机构准确地运动了1微米,同样发出11个脉冲也不动,直到发出20个脉冲,机构运动了2微米,反向运动也是同样的情况.那位高手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我用过科尔摩根的直线伺服电机和系统时也是这个情况,我想知道:是否伺服电机和伺服放大器都无法实现十分之一微米的进给?或是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参数的设置问题?我想基本可以排除机械结构摩擦力的影响,我反复做过这些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丁香雨寒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4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0
  • 注册:2002年2月01日
发表于:2004-12-10 10:46:00
21楼
感谢这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我希望不仅我能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而且希望在座的所有同行都有新的进步! TO:老鼠杰利 你的提醒很重要,但是我想我能把你说的这些问题区分得清楚的,其实这个问题的提出并不是用户的要求,而是我在设备精度调试中遇到的一个“瓶径”,如果这个问题能够有办法解决,我想用普通的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实现十分之一微米的运动就该没有问题了。 控制参数调整起来的确十分费劲,在同一个坐标的不同位置运动曲线都不一样,而且和机械结构的状态关系非常密切,机械结构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要对系统参数重新调整。 另外,我们所讨论的是技术问题,和用户,老板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发牢骚是解决不了技术难题的。 TO:刘岩利 目前我可以做到运动到任意位置在5秒内稳定到0.3微米以内,这是Z轴的运动情况,其他坐标目前还无法实现这个技术指标。 TO:随风而行 你所说的灵敏度是指电机还是指控制系统,说实话我只知道伺服电机的灵敏度,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丁香雨寒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4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0
  • 注册:2002年2月01日
发表于:2004-12-10 10:52:00
22楼
能请版主谈谈你的体会吗,你在这方面可是专家了!

刘岩利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269回
  • 年度积分:30
  • 历史总积分:841
  • 注册:2002年9月03日
发表于:2004-12-10 14:49:00
23楼
to 随风而行 一般来说,交流伺服的定位,我觉得应该是定位时间几毫秒到十几毫秒,定位重显性是分辨率的3-5倍。不过,考虑到使用同步带传动,5秒的指标我就不知道是不是极限了。对于皮带传动,滞后应该是一件很烦的事情。可是,一般来说,5秒的定位时间确实比较长了,可以问一下,您是用这个系统来做什么吗? 在以丝为单位看运动时,很多细节是可以忽略的,而当单位变成0.1微米的时候,这些细节就全都出现了。谁能保证自己的机械结构在以这个长度单位来看的时候,各部分是大致均匀一致的。

丁香雨寒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4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0
  • 注册:2002年2月01日
发表于:2004-12-10 21:39:00
24楼
刘先生:你好! 我是用在三坐标测量机上,至于5秒的定位时间,已经是我调整的最好状态了,x、y坐标目前我还无法调到这个状态呢,况且,就是这样,和机械结构、环境等关系都很大,直接影响这个稳定性。

刘岩利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269回
  • 年度积分:30
  • 历史总积分:841
  • 注册:2002年9月03日
发表于:2004-12-12 18:55:00
25楼
三坐标测量机?这种设备应该对电机的定位没有很高的要求,重要的应该是尺的精度和数据采集的响应时间呀。

丁香雨寒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4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0
  • 注册:2002年2月01日
发表于:2004-12-12 21:32:00
26楼
TO:刘岩利先生 你说的对,我现在用的是三坐标测量机作试验,但这个定位要求将来并不是用在这里,而是其他设备。其实,我不仅要求定位的稳定性,还要求具有十分之一微米的驱动能力,这里实际是两个问题。

刘岩利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269回
  • 年度积分:30
  • 历史总积分:841
  • 注册:2002年9月03日
发表于:2004-12-13 09:00:00
27楼
我知道取乎上仅能得其中,但是,在测量机上做这样的试验,应该是没有必要的挑战吧。从机械结构上,就不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动作,全靠控制来弥补,这个难度太大了。不能指望空中加油机也能做出空中特技来吧,即使是合格的特技飞行员,这个难度也太大了。

老鼠杰利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51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64
  • 注册:2003年10月29日
发表于:2004-12-13 10:01:00
28楼
说的不错。不同结构的设备适用不同的要求,三坐标测量机可从来没有人想做到这么高的精度,而且也做不到。你如果想实现,就用一个单轴系统来做实验,也许还有可能做的更好。

丁香雨寒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4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0
  • 注册:2002年2月01日
发表于:2004-12-13 17:22:00
29楼
TO:刘先生、老鼠杰利 照你们两位的说法,我想实现十分之一微米的进给似乎是不可能的了,我觉得好象有那些地方还有些问题,就我目前的调试情况看,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实现了稳定不住,对于这个问题,请问有什么高见吗?请指教!

刘岩利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269回
  • 年度积分:30
  • 历史总积分:841
  • 注册:2002年9月03日
发表于:2004-12-13 19:51:00
30楼
这个有没有可能,和您如何定义“可能”有很大关系。是工业品的“可能”,还是工艺品的“可能”。不借助特殊设备,在一粒米的面积上刻几百个汉字,对与前一个定义,就叫做不可能,对于后一个定义,当然是可能的。

zyjh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
  • 注册:2011年2月16日
发表于:2011-02-16 16:11:31
31楼
请问刘先生,我们有一台科尔麼根的直线电机mw系列上电后声音很大但不动是什么原因,如何找到调试资料或解决方法,拜托了

Piston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3帖 | 13107回
  • 年度积分:18
  • 历史总积分:40065
  • 注册:2009年5月22日
发表于:2011-02-16 18:16:05
32楼
引用刘岩利 的回复内容:这个有没有可能,和您如何定义“可能”有很大关系。是工业品的“可能”,还是工艺品的“可能”。不借助特殊设备,在一粒米的面积上刻几百个汉字,对与前一个定义,就叫做不可能,对于后一个定义,当然是可能的。



刘岩利

  • [版主]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16帖 | 8239回
  • 年度积分:397
  • 历史总积分:28760
  • 注册:2005年3月09日
发表于:2011-02-16 18:21:09
33楼
引用zyjh 的回复内容:请问刘先生,我们有一台科尔麼根的直线电机mw系列上电后声音很大但不动是什么原因,如何找到调试资料或解决方法,拜托了



抱歉,这个帮不上您。科尔麼根的资料好象是非常不好找。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11-02-16 19:38:43
34楼

找Danaher的人问问?

或者从内环开始往外试。

先电流环,指令从小到大慢慢加,看看能不能动,如果能动起来,并(单向)连续动下去,说明动力接线和传感器接入正确,电角度的初始值正确,电角度增加方向与出力方向一致,矢量控制正确。

接着试速度环,指令从小到大慢慢加,如果速度不飞车,且能受控变化,说明速度方向与出力方向一致。

速度环能动,一般位置环也就没有悬疑了!

 

再就是增益,开始增益不宜过高。

guhu_1997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2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3
  • 注册:2008年3月12日
发表于:2011-02-18 09:28:52
35楼

传动用皮带做到如此精度是不可能的

机床aa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6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83
  • 注册:2006年10月31日
发表于:2011-02-20 20:58:46
36楼

用三菱的系统做出能进给0.5微米的机床,机械上面有反应。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