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最近还看过
引用 wanggq 的回复内容: 事实上,剪板机、冲床之类的设备在启动时电机所负担的荷载比设备进入运行阶段后所负担的荷载要重得多!而这类设备在上世纪的60年代、70年代都还是采用的“星 / 三角启动”法来启动设备的! 难道是机床厂的工程师们不懂得“星 / 三角启动”法所适用的对象?!
1、剪板机、冲床之类的设备,在恒速运行期间,动力只需要客服摩擦力做功,负荷很轻,就好像我们骑自行车,几脚使力加速后,就不用出多大力一样;
2、剪板机、冲床之类的设备,在启动加速运行期间,是一个飞轮动能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转矩大小,与加速时间有关;
3、如果用“星 / 三角启动”,只是延时切换时间要足够长一些而已,只要延时时间够,电机就可以在Y接期间内完成启动过程;
<上接№79楼的内容>
电机的“起动过程”是指电机的输出转速“由静止向额定转速过渡”的过程,即电机的转差率“从100%开始减小向额定转差率过渡”的过程。
电机的相电流不仅与相绕组的端电压有关,而且还与电机相绕组的复阻抗有关,而相绕组的复阻抗又与电机的转差率紧密相关(转差率大,则复阻抗就小。反之亦然)。
同一电机在相同频率、相同温度、相同转差率的条件下,其相绕组的复阻抗是相同的。在相绕组的复阻抗相同的条件下,流过相绕组中的电流与施加于相绕组上的端电压成正比。
在“起动过程”刚刚开始的一瞬间,不管电机是“角接”还是“星接”,电机的转差率都是从100%开始减小的,那么,从这一瞬间来看,把额定“角接”的电机接成星形(即只施加58%的电源电压于相绕组),则流过相绕组的电流就只有“角接”的相电流的58%,如果拿它与“角接”的线电流相比,则只有33%(即减小了三分之二的线电流),这就降低了供电线路上约67%的“压降损失”以及约89%的“热损耗功率”。所以,一般功率较大的电机都做成“额定角接”,以便我们采用“星/三角起动”方法来降低起动电流。
<紧接№81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