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最近还看过
中长期的生产规划也称生产战略,是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的基调,通常由管理层会议决定。一旦企业选定了生产战略,中短期的生产计划就会按照该战略执行。
当然,在可变因素的影响下,企业也可以随时调整生产战略,来适应市场变化。生产战略分为四种:追赶战略,平衡战略,分包战略和混合战略。
追赶战略 Chase Strategy
追赶战略,也称需求匹配型生产模式(demand matching)。在维持稳定库存水平的前提下,调整生产计划来满足客户需求。
通俗来讲就是:客户要多少,生产就做多少,与此同时,维持一定数量的安全库存(在精益生产环境下,可以做到零库存)。
如下图所示,红色实线代表客户需求,上下波动。蓝色虚线代表生产数量,“追赶”着红色实线,根据需求调整产量。
这种生产战略可以避免建立高库存,甚至做到零库存,因此适用于精益生产:
将客户需求转换为拉动信号(Pull Signal),产线根据拉动信号进行生产。精益强调通过减少过程浪费来缩短生产周期,因此,精益企业可以做到快速交付。在这样的前提下,就不需要建立库存,真正做到Just In Time。
追赶战略虽然可以降低库存成本,然而生产稳定性较低,需要不断调整生产计划,因此可能会产生以下成本:
● 招聘、裁员、加班、减班(用于增加/降低产能)
● 当需求下降时,设备和人员闲置造成的产能浪费
● 频繁的设备换型(changeover)
总结,追赶战略的优缺点:
平衡战略 Level Strategy
平衡战略,也称为平准化生产,在维持平稳生产的同时,调整库存水平来满足波动的需求。
平衡战略下,生产计划需尽可能保持稳定一致,且等于一段时期的平均需求。
比如产品A的全年总需求为36000件,则每个月生产3000件(36000件/12个月),假设每个月的工作日为20天,则每日生产150件(3000件/20天)。
平衡战略下的生产计划,也称平准化排程 (level schedule)。在JIT环境下,平准化排程是将客户订单安排在出货当天进行生产。
如下图所示,红色实线代表上下波动的需求,蓝色虚线代表生产数量,生产数等于需求的平均值。当需求低于产量时,库存升高。当需求高于产量时,将动用安全库存来补足需求,因此库存降低。
想要实现平衡战略,需要确保物料和人员供应稳定。于此同时,也要维持一定的库存量作为缓冲,以预防季节性需求波动。
因此,平衡战略依靠需求预测来设立库存水平,同时也需考虑建立额外的安全库存来避免预测误差,防止由于低估需求导致的库存短缺。
所以,在生产稳定的前提下,想要维持客户满意度,库存持有成本不可避免的提高。
总结,平衡战略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