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疗用品运输到医患相处,从重症诊断到病人日常体征监测,传感器的身影将无处不在。以医疗领域为切入点,传感器真正贴近了人类本身,这不仅将极大颠覆药物生产、医院诊疗和家庭保健模式,还为其他行业的传感设备部署铺平了道路。
伴随物联网商用时代的到来,传感器大军已经浩浩荡荡涌入了智慧城市的多个部门。水利、电力、燃气、照明、交通等基础设施正在因传感设备的引入而经历一场智能化升级。不过对于这些在各个角落悄无声息发生的改变,人们大多尚未察觉。传感器的存在感大概要从医疗领域刷起。近来医疗传感器市场新品层出不穷,似乎昭示着这里正是传感器与人类近距离接触的起点。
医疗事业关系生命安全,与维持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设施同样重要,因此传感器在这一领域率先崛起也是自然而然。可以预见,从医疗用品运输到医患相处,从重症诊断到病人日常体征监测,传感器的身影将无处不在。
在运输行业,药物或医疗器械所受的重视一点也不亚于危险化学品。因为一旦这些货物出现质量损坏或被人窃取,对于公众生命安全的威胁也十分严重。尤其是那些专为重症病人量身定制的特殊药物,一旦遭受破坏,短时间内很难重制,可能就此葬送一条生命。借助布置于运输工具中的各类传感器,药品的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温湿度、光照、气压、震动等情况便可被相关人员尽数掌握,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率。
药品被顺利送到医院只是确保病人安全的第一步。医生、护士因用错药、用药量不当等造成的医疗事故每年都在大量发生。尤其是那些口不能言、失去意识的患者,如果院方仅仅按照其床头的传统病历卡片来输入药剂,始终难以避免安全隐患。为此,一些公司推出了内置传感器的病号手环,护士可通过特定装置扫描手环来确定病人的实时准确信息,进而按照指示予以治疗,减少疏忽酿成的悲剧。
确诊是医疗领域又一个让人牵肠挂肚的环节,尤其是重症、绝症的确诊,往往需要医生慎之又慎。即便如此,误诊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借助灵敏的传感设备显得十分必要。2016年,英国巴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就开发出一种用于诊断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生物传感器,通过对血液中特定癌细胞靶点的测定实现早期确诊。较之于传统的血液检查,该方法更为精准,且具价格优势。
许多慢性病患者或重症、重伤病号在出院后仍需密切监护,这仅仅靠家人陪伴是不够的,最为关键的是其负责医生能实时准确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因此,医用便携式传感器应运而生。例如挪威一家初创公司于今年7月推出的心脏病患者可穿戴设备,就内置了一个能实时收集患者生理数据并上传至云端,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迅速报警的传感器。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于7月研制出耳戴式3D打印传感器,用于测量人体核心温度。近年来,针对不同疾病和创伤患者开发的传感器可谓不胜枚举,等待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以医疗领域为切入点,传感器真正贴近了人类本身,这不仅将极大颠覆药物生产、医院诊疗和家庭保健模式,还为其他行业的传感设备部署铺平了道路。加之当前传感器与各类可穿戴智能产品深度结合的大趋势推动,零售、体育、教育、娱乐等领域的传感器市场也会随着人们的接受度提高而迅速打开。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