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已拥有了世界级基因库,由此掌握了生命经济时代的战略性资源;而随着深圳国家基因库的开业,我国也将有效保护、开发、利用遗传资源,提高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水平,维护国家生物信息安全,助力全球生命科学发展。
2016年9月22日,深圳国家基因库开业仪式隆重举行。国家基因库理事会成员单位、科学委员会专家学者、全球知名合作伙伴代表等出席了仪式。
深圳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田夫,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道闻,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巡视员温伟群,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副部长毛军文,深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刘胜,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梅永红,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深圳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讯等出席了本次活动。田夫、吴道闻、刘胜、汪建、梅永红、徐讯等共同为深圳国家基因库揭幕。
回顾了国家基因库建设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感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每个人一生中所有关键阶段的标本都应该永久保存起来:从出生时的干细胞,到20岁时的免疫细胞,到30岁时的生殖细胞……而国家基因库,就是储存这些样本和数据的地方,像我们的“生命银行”。
这类似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给自己拍照片,如果我们不拍,那就永远拍不到了。老照片只能拿来做留念,但是我们在不同阶段存进‘生命银行’的年轻样本,却是在我们越老的时候越有用,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当今时代拥有基因资源对于中国的意义,通俗地说,就是我们要把全球的生物资源都收集起来,用测序仪读取万物的遗传数据,用超级计算机算出结果,用合成与编辑平台写出生命代码,最后用来为人类服务。有机缘投身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感到荣幸,并号召各方力量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谱写生命经济的华章。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促进扶持、努力规划、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大力培育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孕育了国家基因库的诞生。经过近5年的建设,深圳国家基因库的主体建筑已经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可访问数据量和数据存储能力均达到中国第一和全球前列。深圳国家基因库正释放出越来越强大的能量,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和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载体。大家将更好地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搭建的平台,汇聚全球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构建基因组学在精准健康、海洋农业、生物应用等方面的科研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将深圳打造成为基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高地。
201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深圳依托华大基因研究院组建深圳国家基因库,同年10月,深圳国家基因库建设方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四部委批复,正式投建。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占地面积4.75万平方米。深圳国家基因库已经初步建成了“三库两平台”的功能和结构,包括生物资源样本库、生物信息数据库、生物活体库以及数字化平台、合成及编辑平台,实现对生物资源和信息的“存、读、懂、写、用”。
随着国家基因库的启动,其公共平台的公共服务也正式对外开放。此次宣布启动的国家基因库数字化平台,装备了150台BGISEQ-500型测序仪和1台RevolocityTM测序仪,目前总数据产量将达到每年5Pb,相当于一年5万人全基因组或是1000万产前筛查的数据产出规模,升级后的系统预计年产数据可达10Pb,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产出平台。同时,宣布启动的国家基因库开放数据中心,已经建成了20Pb数据的可访问能力,并规划在二期完成500Pb的可访问能力,能力上超越国际三大基因数据中心,填补了我国长期缺少国家级基因数据中心的空白。
基因组合成与编辑平台及基因组合成2020计划,将在2020年完成10万个噬菌体的合成,完成全球第一个动物基因组、全球第一个植物基因组以及人类21号染色体的合成。同时,国家基因库还将启动两大项目——数字化瑞丽植物园和母婴大人群队列研究。
开业仪式上,深圳国家基因库与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The Svalbard Seed Vault)、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德国环境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为、阿里云等国内外知名机构举行了签约仪式,将在种子数字化、儿童健康表观基因组、万种噬菌体基因组等方面展开合作。
此次开业仪式是深圳国家基因库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国家基因库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出发点,融合近年来生命科学学科的国际前沿动向,进一步完善“三库两平台”的业务结构,扮演好公共服务平台的角色,形成从资源到科研、产业的全贯穿全覆盖的模式,实现大资源、大数据、大科学、大产业的联动。
深圳国家基因库设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管理结构,为全国服务,起到公共服务作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体现国家意志,加快打造我国基因资源及生命信息大数据战略高地。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