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与工业4.0、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两化深度融合都是很热门的话题。期间,笔者看到很多脱离实际的观点,如背离经济性的新技术、脱离基础的高科技、不适合行业特征的目标等。这里只谈一点:智能化是自动化的高级阶段。意思是说:不懂自动化就不会懂得智能化,搞不好自动化也搞不好智能化。
自动化的难点在哪里?我认识到的大概有两点:标准化和可靠性。
标准化以后才能把人做的事交给机器去做。《第二次机器革命》中提到一种现象:人容易做的事情计算机不一定容易做,反之亦然。比如,告诉人怎么到地铁站可能很容易:出门往右拐走1分钟就到了。但要告诉机器则可能非常麻烦:朝着什么角度、用多大的步幅走多少步、推门、下n级台阶、转向.....也即是把走路的过程标准化为具体的步骤。所以,把人看来简单问题标准成机器能做的事,往往是个很难的事。期间往往出现这样的事情:自动化越高、系统的柔性越低。
智能化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智能化就是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柔性,是更复杂、层次更高的自动化。比如工业4.0中的CPS,就是用来提高柔性的。尽管柔性提高了,但还是要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甚至会更加困难。
可靠性是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前提。有些地方的自动化系统能不能上,关键是看能否解决可靠性问题。不可靠的自动化系统,带来的危害可能远大于带来的利益。控制论之父维纳教授就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一般来说,自动化程度越高,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也越多。设计智能化系统时,更应该重视可靠性。
这些问题,就是智能化过程中的沟沟坎坎。如果只强调未来的愿景看不到眼前的问题,就像带着望远镜走路,就很容易掉到沟里去。
来源 蝈蝈1968的博客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