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观察---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关键症结! 点击:74 | 回复:1



wayaj

    
  • 精华:30帖
  • 求助:95帖
  • 帖子:5269帖 | 87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783
  • 注册:2020年5月25日
发表于:2016-08-15 10:07:53
楼主

中国制造稳居世界第一“大而不强”依然存在

  过去数十年,中国制造业一路高歌猛进,制造业增加值在21世纪初赶上德国,2006年超过日本,2010年追上了美国,现在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不论是制造业的产量、进出口,还是从业人数都在全球领跑,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

    一方面是规模世界第一,另一方面,这些年高铁、核电等高技术制造业也取得不错的进展。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说,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2%。但是总体看,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



      大而不强的关键在哪里?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了工业强基战略研究。研究报告认为,四个基础问题,是关键症结。

  “四基”:一是关键基础零部件;第二个是关键技术材料;第三个是先进基础工艺;最后一个是相应的技术支持,包括了技术标准。这个“四基”,工程院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症结所在,成为制约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全球竞争力的瓶颈所在。

  以高端装备的关键基础材料为例,关键基础零部件很多还是依赖进口。


“从大到强的转变不是简单地加工”

  中国制造业如何突破这样的瓶颈?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提高创新能力,突破智能制造,成为重中之重。


     中国的制造业质量效益不高,出口商品主要是以价格优势赢得竞争。以2013年为例,中国商品有近80%是以价格优势来赢得竞争的,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质量优势赢得竞争占比高达56%,甚至是65%。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将质量作为重要内容,至少有三点意义:第一要解决我国现阶段质量效益不高的突出矛盾;第二,凸显了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创新是灵魂,质量是生命;第三,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中质量时代的要求。实施质量为先的方针,就要在质量创新中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对制造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的质量创新:第一个是质量技术的创新;第二是质量管理创新;第三是质量基础建设的创新;第四是质量文化创新与工匠精神培育。 



楼主最近还看过



wangsongqi0127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22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23
  • 注册:2015年10月03日
发表于:2016-08-18 05:17:00
1楼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关键症结!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