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变频器的技术发展很快无数,从最初的V/F控制,到后来的闭环矢量控制,再到开环矢量控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开环矢量控制在1980年代由日本安川公司率先得以实现,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控制体系。本人做过实验,开环矢量控制,以安川616G5为例,在1Hz的运行频率下,也能达到150%的额定转矩。
我国在自动控制领域与日本或其它发达国家的已经存在巨大差距,如果到现在,我们还停留在讨论“矢量是否是个骗局”这样的一个水平上,无疑将对初学者学习变频器知识会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发表此篇文章,力求深入浅出,方便大家理解矢量的基本含义。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朋友们提出指正的意见。
“矢”者,箭也。我们知道,要让弓箭发挥作用,力度和方向都要控制好。所谓“矢量”,指的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那么,“矢量控制”,也就是对方向和力度同时进行控制。
如何理解矢量控制,我们需要先搞清电机的力的来源。我们一般所指的电机力,都来源于一个基本的原理,就是磁铁同极性的排斥力,或者是异极性的吸引力。在此,可以先把电机的运动简化为2块磁铁之间试图对齐,而我们努力不让它们对齐的结果。
从简单的开始,我们先来看看直流电机。对于直流电机,天生就实现了矢量控制。
1.先看看两块磁铁分别在哪里?定子是一块空间位置固定不变的磁铁(在此,我们只讨论最为常见的他励方式),转子是另一块磁铁。
2.有人会问,一块固定的磁铁,一块旋转的磁铁,磁力线还怎么对齐啊?请看下一条。
3.转子通电即产生磁场,形成另一块磁铁。这个磁铁与定子磁铁的夹角恰好为90度。
4.转子受到磁力的影响产生转动,会偏过一个很小角度,然而此时通过换向器和电刷的配合,转子磁场很快又调整回来了。也就是说,转子虽然在动,转子所形成的的磁场基本没有动。
5.这样,方向的控制,通过电刷、换向器、转子绕组的配合得以实现。
6.此时,只要控制好转子的电流,就控制了力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交流电机的情况。
1. 定子通过的是三相交流电,产生的是一个旋转磁场。因此,可以认为定子磁铁是不断旋转的。
2. 要实现矢量控制,首先必须让转子的磁铁也同步地转起来。
3. 电机的电磁转矩与定子磁场强度、转子磁场强度、2块磁铁之间的夹角的正弦成正比。关于这一点不难理解,两块磁铁对齐的时候(0度,sin0°=0;),不存在电磁转矩;两块磁铁相差90度的时候(sin90°=1;),电磁转矩达到顶峰;
4. 接下来控制的目标就是:
1)稳定其中的一个旋转磁场的强度(恒定磁场);
2)控制磁铁之间角度为90度(磁场定向FOC);
3)控制另一个磁场(受控磁场)的强度以达到控制电磁转矩大小(力矩控制)。
5. 关于坐标变换的物理意义(以同步电机为例):
1)在电机不失步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两个磁极之间相对静止,最多在夹角0~90度之间移动。
2)既然交流电产生的是一个旋转磁场,那么自然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直流电产生的恒磁场,只不过这个恒磁场处于旋转当中。
3)如果恒磁场对应的直流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与对应交流电产生的磁场强度相等,就可以认为两者等同。
4)坐标变换基于以上认知,首先认为观察者站在恒定磁场上并随之运转,观察被控磁场的直流电线圈电流及两个磁场之间的夹角。
5)实际的坐标变化计算出的结果有两个,直轴电流Id和交轴电流Iq。通过Id和Iq可以算出两者的矢量和(总电流),及两个磁场之间的夹角。
6)直轴电流Id是不出力的,交轴电流Iq是产生电磁转矩关键因素。
6. 对于交流同步隐极电动机(常见于交流伺服电机):
1)其转子磁场是恒定的(由磁钢片决定)。
2)转子的当前磁极位置用旋转编码器实时检测。
3)定子磁极(旋转磁场)的位置从A相轴线为起点,由变频器所发的正弦波来决定。
4)实际上先有定子磁场的旋转,然后才有转子磁场试图与之对齐而产生的跟随。
5)计算出转子磁场与A相轴线之间的偏差角度。
6)通过霍尔元件检测三相定子电流,以转子磁场与A相轴线之间的偏差角度作为算子(相当于观察者与转子磁场同步旋转),通过坐标变换分解出定子旋转磁场中与转子磁极对齐的分量(直轴电流Id),产生转矩的分量(交轴电流Iq)。
7)定子电流所产生旋转磁场与观察者基本同步,最多在夹角0~90度之间移动。移动量是多少,会体现在直轴电流Id、交轴电流Iq的数值对比上。
8)驱动器通过前面的速度环的输出产生电流环的给定,通过第6)条引入电流环的反馈Iq,通过PI控制产生Iq输出。
9)设定Id=0。这一点不难理解,使两个磁极对齐的电流我们是不需要的。通过这一点,我们实现了磁场定向FOC(控制磁铁之间角度为90度)。
10)计算出了Iq, Id=0。引入偏差角度算子通过坐标反变换变换产生了三相电流的输出。
11)当Iq>0,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磁场的超前90度,电磁转矩依靠两个磁场之间异性相吸的原理来产生,这时候电磁转矩起到加速的作用。
12)当Iq<0,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磁场的仍然超前90度,但是定子磁场的N、S极调换了一下,电磁转矩依靠两个磁场之间同性相排斥的原理来产生,这时候电磁转矩起到减速制动的作用。
13)从本质上讲,我们是依靠控制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磁场的夹角及该磁场的强度来实现矢量控制的。
7. 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即异步电机):
1)定子通入三相交流电,产生定子旋转磁场,旋转磁场以定子A相轴线为起点出发,并与定子电流相位对齐。
2)定子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产生三相感应电势e=dλ/dt,λ为穿过转子绕组的磁链。e产生转子电流,然后产生另一个旋转磁场-----转子旋转磁场。如果λ随空间(或时间)正弦变化,则e所产生的转子旋转磁场滞后穿越转子的旋转磁链90度。
3)转子旋转磁场的旋转速度叠加在旋转的转子上。事实上,这两个磁场之间的旋转是同步的。
4)与同步电机不同,感应电机的两个磁场之间不可能发生失步。因为转子速度一旦慢了,定子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的速度就会加快,转子三相感应电势产生转子电流进而产生转子旋转磁场速度就必然加快。导致的结果仍然是两者同步。
5)感应电机的电磁转矩便由这两个磁场之间的试图对齐的力产生。
6)转子旋转磁场与转子电流对齐。
7)如果不考虑转子漏感的影响,转子为纯阻性负载,转子感应电势e与转子电流同相位。此时,这定子旋转磁场与转子旋转磁场之间的角度相差90度。
8)实际上,转子有漏感,且转差率越大,漏感越大,导致转子电流滞后转子电势一个角度,也就是说转子旋转磁场要比感应电势e滞后一个角度。
9)所以,受转子漏感的影响,我们无法保证定子旋转磁场和转子旋转磁场相差90度,它们之间相差的角度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那么,我们就必须控制控制定子旋转磁场中与转子旋转磁场正交的部分,也就是穿过转子绕组的净磁链。
10)与同步电机的第1个区别在于,同步电机的转子磁场自然产生,因此定子上无需直轴电流来产生磁场(Id=0),只需控制交轴电流Iq。而感应电机的定子电流既需要直轴电流来产生定子旋转磁场,又需要交轴电流来产生转子旋转磁场。
11)与同步电机的第2个区别在于,感应电机矢量控制体现在保持定子磁场穿越转子绕组的部分强度恒定,控制转子电流自身产生的旋转磁场的大小。
12)转子起始磁极位置认为是0。在运转的过程中通过旋转编码器对其不断进行检测。为什么可以认为起始磁极位置=0,因为这一误差会随时间衰减到0。
13)定子磁极(定子旋转磁场)的位置从A相轴线为起点,由变频器所发的正弦波来决定。
14)计算出转子旋转磁极与A相轴线之间的偏差角度。
15)通过霍尔元件检测三相定子电流,以转子旋转磁场与A相轴线之间的偏差角度作为算子,通过坐标变换分解出其中产生与转子磁极对齐的分量(直轴电流Id),产生转矩的分量(交轴电流Iq)。
16)保持Id为恒定值,即保证穿过转子绕组的净磁链恒定。
17)控制与Id相差90度的Iq大小,也就控制了转子旋转磁场的大小。
2008.12.22 首次发表
2008.12.26日更正部分错误。
2013.10.02 加入直流电机的铺垫,以利于理解。
负载重电机电流大转矩大,这句话其实是不错的,负载一般就是指负载的力矩TLoad,直流电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负载,转速会下降,同时电流增加,达到平衡后维持稳定。另外直流电机启动 的瞬间,由于反电动势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时候就相当于一根短路的导线,起动电流会很大,力矩也很大,但是转起来以后,由于反电动势,电流会降低。所以直流电机会考核启动电流,防止启动瞬间烧断保险丝什么的,至少汽车里是这样。
但是,就算如此,用直流电机的这一套理论来证明矢量控制不存在,这种逻辑明显是不通的,就好比因为毛笔是软的,因此就认定钢笔不可能是硬的。这种武断的结论除了一再地证明自己的低智商之外,实在是看不出还能证明些什么来。
電機電流大表明負載重,象劉老師講的三歲小駭都懂的道理,實際不是那麼簡單。正如電動機電壓升高,為什麼不象電阻負載一樣,電流增大而是電流減小呢?我舉啟動作為極端的例子,來反駁劉老師的話。在於強調所有結論都不是想當然的。
要知道,負載-電流這個命題並不直接與我們討論的問題相關。而將其絕對化,認為我連這個都不清楚,談矢量控制就沒有根據,就更是離譜。
電機模型隻是識別轉子電流的兩個正交分量,電流是多少就是多少,不會根據負載來控制電流!做功電流是不可控,需要控制的是勵磁電流!需要電機模型的原因在於不能直接測量轉子電流。
同時在討論矢量控制的談話中大談直流調速,而對矢量控制的根據和實例隻是武斷的說成“巫術”,是缺乏說服力的。我的論點和論據都十分明細,隻要直接指出錯誤就可以了。與直流調速和負載-電流命題沒有什麼直接關系。交流電動機不會因為採用了矢量控制而變成直流電機,但使其具有更優異的調速特性。不會有直流電機換向器的麻煩。交流電機還是交流電機。這一點在前面已經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