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市急升 是调整结束还是下跌中继? 点击:130 | 回复:0



liuzhq

    
  • 精华:14帖
  • 求助:0帖
  • 帖子:175帖 | 2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893
  • 注册:2008年4月14日
发表于:2008-05-21 17:46:43
楼主
尾市急升 是调整结束还是下跌中继?

  今天大盘走出戏剧性行情,早盘大盘一路下跌后在3360和3400点间震荡徘徊,下午13.10分开始在中国石化(600028行情,股吧)涨停的带动下,中国石油(601857行情,股吧)、中海油服(601808行情,股吧)等联袂上涨,推动大盘呈现拔葱式上涨,收盘两市分别上涨2.93%和1.69%,沪市收复3500点并站上30日均线。成交有所放大,说明有资金进场收集筹码。今天大盘这种戏剧性的走势是宣告大盘调整已经结束,还是回光返照的下跌中继形态呢?笔者以为,大盘调整尚未结束,有继续调整回补缺口的要求。

  从均线系统上看,虽然沪市今天收复30日均线,但受制于20日均线压制。而深成指和深综指都在20日和30日均线之下。沪市走势稍强是因为指标股上涨所致。从运行通道看,沪市还运行在最近调整的小下降通道之内,而深市继续运行则在本轮下降通道的大通道之内。大盘在没有突破下降通道上轨压制之前,很难说大盘已经走好。从缺口理论分析,4月24日的跳空缺口始终是多头的一个心病。补了反而有利于后市行情发展。

  从市场热点看,今天大盘上涨主要是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上涨所带动,而权重特别大的银行板块并没有积极配合。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连续大涨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其他的指标股目前都已经破位,后市大盘上涨的动能就会缺乏,由此,大盘继续调整就成必然。只不过调整的方式可能是平缓一些而已。

  从历史上看,一个长期底部的成立需要经过多次考验才能确认。比如1997年5月牛市见顶1510点以后,曾经五次考验1000点附近的支撑,分别是1997年7月8日的1066点、1997年9月23日的1025点、1997年7月8日的1066点、1998年8月18日的1043点和1999年5月17日的1047点。经过五次考验后才确立1000点的支撑是有效的,从而确立了中国股市的1000点历史大底。包括本轮牛市的起点,同样是从1000点起步。回顾历史预测未来,虽然市场不可能简单重复,但对于长期走势来说,一个历史大底的产生绝非是“V”型而是多重的复合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盘考验3000点也是有必要和有好处的。一旦3000点支撑成功,大盘就可以从此产生新一轮反弹甚至反转行情。

  后市大盘如何运行,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数如何转化:首先是地震灾害的最终影响,关键看人员损失会不会大增,是否会发生更强烈余震,以及参与救灾人员的情况;其次,地震灾害的短期影响过去后,对5月的CPI以及GDP影响有多大;第三“大小非”问题如何演变。在大盘运行方向没有明朗之前,普通投资者的仍要以操作谨慎为上策。

石化双雄拉动指数

周三下午大盘探底反弹,川渝板块继续上涨,宏达股份(600331行情,股吧)从跌停到大涨,水泥等灾后重建题材再次启动,刺激了游资炒作热情。而中国石化(600028行情,股吧)、中国石油(601857行情,股吧)等权重股的快速拉升,对指数反弹起到关键作用。大盘反弹到3500点附近后,可能面临一定的技术压力,能否持续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政策救市是否会“虎头蛇尾”?

  提要: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下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是难以保持行情持续活跃和发展。而我们强调对政策保持密切关注,则是基于稳定基调下,管理层会不会针对市场现状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目前市场重返弱市的危险局面是否会起到倒迫政策的作用。


  一、市场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崛起


  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决定现阶段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是难以稳定投资者预期的。


  宏观经济基本面尤其是物价因素依然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加息和调控对市场压力极大。尤其是油价逼近每桶130美元,国内油气价或下月解禁及四川大灾可能在一定程度推高农产品(000061行情,股吧)价格等因素,都带来基本面新的不确定因素。


  经济增长大背景更是没有太多亮点,这不可避免削弱经济基本面因素对市场支持力度。


  而近日熟悉QFII人士也提及,在3000点抄底之后,QFII在A股反弹至3600点左右就开始撤离。这和QFII的全球资金流动有关,其实外资撤离的迹象从港股中已经有明显的表现。这些都显示出金融资本短期行为十分明显的迹象,其本质上都是对市场中期趋势没有信心的表现,导致供求关系更加不容乐观。


  二、大小非约束明显不够


  沪深股市19日发生4笔大宗交易,其中,中小板的恒宝股份(002104行情,股吧)1笔大宗交易总金额达8236.8万元,这说明目前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的形式在间接抛售筹码。


  应该说目前阶段严格限制大小非违规减持行为,对减缓大小非减持压力的作用是还是较为有限。因为即使《指导意见》的规定对大小非约束到位,大宗交易依然有诸多无形漏洞可钻。正如一些市场人士所认为的那样,按照《指导意见》,大小非不仅可以通过0.99%的缩量减持来化解1%的规定,而且还完全可以通过大宗交易转让这一“过桥减持”的方式,达到减持套现的目的,减持更加合规,但是减持压力依然未减。


  正因为以上的系列原因,导致目前指导意见缺乏约束力,也就造成市场对政策实际效果的担忧,市场信心依然难以恢复。作为管理层来看,应拿出更加切实的政策举措,让市场参与各方利益都受到很好保障,从而切实维护市场稳定发展。

三、政策救市是否会虎头蛇尾?


  本栏目曾经强调,奥运前出于政治压力上的考虑,管理层政策救市和稳定市场的意愿是相当迫切的。但很可能由于四川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政策救市的短期格局会发生一定变化。


  1.政策格局受地震灾害影响?  由于地震灾害的发生,实际上导致了最高层一些工作次序的调整,一切政策资源全力倾向于灾区是目前阶段中央工作的重心,而其它问题则必然会要做出让步和推后。甚至于由于的地震因素对诸如物价之类的经济焦点问题造成短期影响,也让阶段性调控方向更加扑朔迷离。这些都是让目前政策主导格局陷入短期谜局。


  但从中期来看,大灾反而会强化政策稳定市场的要求,决定政策利好推动市场格局发展的中期趋势依然难改。


  2.大小非始终是政策面对的难题


  限制大小非的难度在于两点,首先是利益的博弈过于复杂,由于大小非牵涉万亿市值和占据国民经济主体的大量国有上市公司,其利益的牵涉面过大,牵涉点过多,这决定大小非问题并不可能简单处理。其次是大小非为获取流通权已支付过相应的减持对价,政策如何平衡这一方面的问题也是难题。


  从长期来看,唯有进行适度的利益捆绑最有可能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而我们为什么强调资产整合的长期价值,也正是由于无论大小非、金融资本还是市场投资者,其利益都在整合过程中得到统一。


(广州万隆)

短线反弹空间不宜期望过高

  今日大盘在盘中呈现出了大幅震荡的走势,在3350点一带获得很强的支撑。最终上证综指是以3544.19点报收,上涨了101.03点,今日沪市全天成交金额为990.18亿元。深成指收于12659.82点,上涨了210.01点,深市全天成交金额为500.53亿元。今日两市成交量均比昨日小幅放大。


  消息面分析,随着市场并购重组的活跃和手段的丰富,现金选择权业务已成为上市公司实施吸收合并等重大重组方案时保障中小股东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规范上市公司现金选择权相关业务行为,深交所与中国登记结算深圳分公司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现金选择权业务指引》,对收购方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向股东提供的现金选择权业务进行专门规范,明确了行使现金选择权可采取的申报方式,并要求上市公司选择现金申报期间不得少于五个交易日。指引还对申报期间公司股票是否停牌,办理现金选择权业务时所需提交资料及信息披露要求等予以明确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董监高信息申报、非上市外资股转B股流通等相关业务行为,深交所还同时发布了第10-12号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深交所在《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0号——董监高信息申报与〈声明及承诺书〉的备案》中,针对上市公司普遍关心的董监高信息申报以及《声明及承诺书》报备事宜,明确了董监高信息申报的时限和申报方式、《声明及承诺书》备案要求等具体事宜。该备忘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格式签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