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表精度1.0,二次表精度0.5.总的精度是1.0+0.5吗? 点击:8358 | 回复:125



风雪如画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45帖 | 6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3
  • 注册:2004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7-10-02 17:04:00
楼主
 请问:一次表精度1.0,二次表精度0.5.总的精度是1.0+0.5吗???



yonggua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6帖 | 64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34
  • 注册:2001年12月14日
发表于:2007-10-17 14:35:00
81楼
真是学习新东西啊。

风雪如画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45帖 | 6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3
  • 注册:2004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7-10-17 16:33:00
82楼
谢谢大家;希望有知道确切方法的朋友来具体的讲,这个问题很实际的,尤其在流量计算的时候,物料贵的时间句知道了。一次流量有现场的显示,并带远传,结果就会两表对不起来,总误差是多少?哪个对?真的有点晕

王晟磊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70帖 | 68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73
  • 注册:2004年2月11日
发表于:2007-10-17 17:31:00
83楼
 帅克仪器029-85398206讲得有一定道理,主要强调的是误差是一种随机分布的,具有很强的离散性.
因此当100个1级的表串在一块,.(不考虑零飘和固定偏差)
最差的情况是100个表都向一个方向误差,如都是+1%,那么没什么好说的,误差将和 芯片级维修还有刘老师的想法一致,如果你是一个保守的同志可以选择这种答案:)
最好的情况是100个表有50个是+1%,有50个是-1%,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数,只要是抵消就好了.这时的误差是0.
实际上目前大多表计均采用校正,而校正完后的误差应是一个随机分布的,但如果是同一个厂商的同一块表的话会是一个正态分布,大多数的表的误差会集中在同一个区间,这是因为校正台与电路设计的致造成的.这种情况下,误差会大于1%很多.
当然这都是很极端的情况,我刚才说了,大家如果很保守的话可以采用刘老师的方式,但这样会使你的成本大大上升,因此在现场表数不是太多的情况下,按帅克仪器029-85398206的方法大多是合适的.
帅克仪器029-85398206比较不幸的是踏了刘老师,以他的执着,你会一个月脱不了身的.祝你好运!:)
这个问题好好讨论,双方多理解对方,不要钻牛角尖,这种争论到现在双方的论点都不一致了也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王晟磊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70帖 | 68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73
  • 注册:2004年2月11日
发表于:2007-10-17 17:41:00
84楼
其实到现在都已清楚对方的想法,但都只为争论的胜负,不客观的讨论问题,结果是误导了一大堆年轻的工程师,这是不好的,所以我建议工程师们不要只看一方回贴的多少来确认谁有理.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07-10-17 19:50:00
85楼
真热闹啊,热帖留名,嘿嘿。
  好象仪表上的0.5%什么的,我们都称其为“精度”吧,定义是某一量程内的最大相对偏差。
  我觉得帅克的分析很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但是,据俺的经验,某种仪表的误差分布并不是纯粹随机的,往往根据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的一致特性,在某一温度、某一测量范围、某一工况下,容易产生一定一致性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样的仪表级联,可能正好容易产生最大误差的叠加。

  但就一般不同类型品牌仪表级联,就我们普通应用而言,其误差分布曲线是不可预见的。我们只能按“芯片”的说法,按最大累积相对误差来算。

  不考虑芯片级微物理级的电路或传感级联误差,我们很难有4、5级以上的仪表级联应用,所以概率分布的算法,对实际普通应用,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除非在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我们才有可能去研究误差的分布曲线。

  争论不为胜负,争论可以没结果,只要能多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就是好的

小蛀虫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2
  • 注册:2006年2月06日
发表于:2007-10-17 20:35:00
86楼
晕倒。

刘志斌

  • 精华:5帖
  • 求助:0帖
  • 帖子:346帖 | 3582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5384
  • 注册:2006年7月30日
发表于:2007-10-17 20:55:00
87楼
两级表联总误差,我看最简单的也很准确的算法,1.0 + 0.5 = 1.5

刘志斌

  • 精华:5帖
  • 求助:0帖
  • 帖子:346帖 | 3582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5384
  • 注册:2006年7月30日
发表于:2007-10-17 22:05:00
88楼

1、“1.0 + 0.5 = 1.5”这种算法的前提条件是一、二次量程相等;
2、如果一、二次的量程不同,要分别算绝对误差,再算总绝对误差,再算相对误差,再确定准确度等级;

党项后裔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1帖 | 17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5
  • 注册:2005年4月21日
发表于:2007-10-17 23:49:00
89楼
呵呵。大家讨论的如此热烈。请继续。。。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07-10-17 23:58:00
90楼
大伙讨论焦点太集中了,这里还有一个信号传送的问题。

  比如一次表,测量温度,传感器+仪表测量精度是1%,但仪表本身倘若输出是模拟量4-20mA信号,这4-20mA的变送精度是多少?恐怕许多仪表没能写清楚吧?如果二次表仅是个对于模拟量变送信号折成物理量的显示仪表,那么它的精度也无非就是4-20mA的检测精度了。
  如果是通讯输出,这一块儿就没有变送误差了。

  所以,一二次表的定义,信号传送方式,都在影响着系统精度。

从新来过

  • 精华:1帖
  • 求助:4帖
  • 帖子:22帖 | 29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83
  • 注册:2005年9月17日
发表于:2007-10-18 08:49:00
91楼
其实按照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才能较准确的反应结果,就是太麻烦了

龙村人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7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2006年6月16日
发表于:2007-10-18 11:27:00
92楼
呵呵  很经典的帖子  值得学习呀  顶下.

王晟磊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70帖 | 68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73
  • 注册:2004年2月11日
发表于:2007-10-18 12:44:00
93楼
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个很典型需要考虑这种计算的场合
这就是早期的模拟广播,从北京开始进行级联传输,每一级的精度在1级左右,每几十公里至100多公里就有一个微波传输站,这个信号传到西藏的话,估计有500以上的中继站,如果简单按相加的方式,那我党的伟大思想就不足以指导兄弟民族的建设了,实际上老毛的声音传到那边后是有较大失真,但还没到没法听的地步.
当时也没卫星不要指望高科技了.

想起时正是忘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2帖 | 16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60
  • 注册:2007年1月26日
发表于:2007-10-18 13:06:00
94楼
思路越来越宽了,拓展到了通讯行业。
  早期的模拟通讯,不知道语音是如何处理的,俺仅有的一点基础电子知识,估计最多只能做一些带通、高阻、低阻的滤波而已。要纯模拟语音级联不失真,可真是技术难题,也难怪通讯行业门槛比较高。
  不过现在不同了,数字语音编解码技术、甚至语音识别都不成问题,数字无线通讯算法也日新月异。每一级都有很强的解码还原能力,只要误码率不太高,语音还是会相当清晰。
  说到底还是数字传送的功劳啊。

刘志斌

  • 精华:5帖
  • 求助:0帖
  • 帖子:346帖 | 3582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5384
  • 注册:2006年7月30日
发表于:2007-10-18 22:19:00
95楼
http://bbs.gongkong.com/detail.asp?id=420327

小漾堂堂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
  • 注册:2007年3月13日
发表于:2007-10-19 10:53:00
96楼
技术有技术的考虑,理论有理论的考虑,王晟磊说的对(其实到现在都已清楚对方的想法,但都只为争论的胜负,不客观的讨论问题,结果是误导了一大堆年轻的工程师,这是不好的,所以我建议工程师们不要只看一方回贴的多少来确认谁有理.)其实进来更想看到的不是争论,而只是一个结果。为什么我一个刚入行的新人就会来看这个问题,资深的各位也来看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个约定。去见过一家客户,当对方问起精度的时候,我们会先问对方指的是什么,然后给出我们的资料,若要从整体上来看,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个人认为帅克仪器的能够接受,而且幽默,而刘工也有自己的道理,而且表达有力度,气势迫人那

不怕下雨的风

  • 精华:3帖
  • 求助:0帖
  • 帖子:68帖 | 33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936
  • 注册:2007年1月25日
发表于:2007-10-19 19:50:00
97楼
也没结论,先顶一下

刘志斌

  • 精华:5帖
  • 求助:0帖
  • 帖子:346帖 | 3582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5384
  • 注册:2006年7月30日
发表于:2007-10-19 23:13:00
98楼
如果给人讲,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么大一个工控网站没有讨论结果,肯定没有人信!!!

UAUAUAU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6帖 | 5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2
  • 注册:2006年12月18日
发表于:2007-10-21 17:58:00
99楼
大部分所用的工控设备,都是外国人造的,误差是外国人设的,这不是常鹅奔月,有讨论的必要吗?

王晟磊

  • 精华:12帖
  • 求助:0帖
  • 帖子:70帖 | 68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73
  • 注册:2004年2月11日
发表于:2007-10-22 10:39:00
100楼
倒,月亮也是外国人造的,嫦娥都已经投敌叛国了,你是不是也考虑移民火星呢.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