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 点击:792 | 回复:6



乐此不疲

    
  • 精华:3帖
  • 求助:0帖
  • 帖子:48帖 | 54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95
  • 注册:2005年1月14日
发表于:2006-04-05 09:34:00
楼主
向抗日战争中的英雄致默哀!



kuqi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3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3
  • 注册:2006年2月10日
发表于:2006-04-05 14:57:00
1楼

mingle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0帖 | 33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33
  • 注册:2004年4月29日
发表于:2006-04-05 20:15:00
2楼
沉痛悼念林昭、张志新,及为谋求中国人平等、自由、幸福而失去生命的所有人。

PistoN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3帖 | 13107回
  • 年度积分:18
  • 历史总积分:40065
  • 注册:2009年5月22日
发表于:2008-12-12 00:47:19
3楼
林昭、张志新是何许人也?

天高云淡^_^

  • 精华:47帖
  • 求助:0帖
  • 帖子:47帖 | 265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772
  • 注册:2007年1月11日
发表于:2008-12-12 15:24:33
4楼

一头黑色瀑布般秀美的头发,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 一个丰润而紧抿的嘴唇,一张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无论是谁,都可以从这张"老照片"上读出"美丽"二字──不,不仅仅是美丽,还有五十年代少女所特有的纯真朴实。但是,如果联想到这位美丽的女性后来的命运,眼前的"美"就显出了悲剧一般的沉重与崇高。
张志新原是辽宁省委宣传部的干事。“文革”开始不久,“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做法和派别斗争使这位有思想的女性陷入了沉重的思考。在一次批斗会上,张志新伤心地对身边的同志说,“打倒了这么多人,难道他们全是敌人?这里面有名堂……我怀疑有人利用毛主席的威望搞名堂。”
1969年9月24日,张志新被扣上“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进行批斗,之后被逮捕。
1975年4月4日,张志新被反绑着双手拉出牢房,两个彪形大汉将她按倒在地,一把手术刀野蛮地切进了她的喉管,鲜血喷涌而出。张志新要表明自己至死不变的立场,却永远也发不出声音了。两小时后,张志新被送往大洼刑场,倒在了枪口下。

 张志新是以思想获罪的,也是因思想而被杀害的。今天的人们面对张志新美丽的容颜,是无法想像我们的人民曾经生活在一个多么恐怖的时代。许多人曾经庆幸,那个令人诅咒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1979年3月,中共辽宁省委作出决定:追授张志新同志为“革命烈士”。



天高云淡^_^

  • 精华:47帖
  • 求助:0帖
  • 帖子:47帖 | 265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772
  • 注册:2007年1月11日
发表于:2008-12-12 15:37:40
5楼

简介
  (1932年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苏州人。林昭由起初对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热烈崇拜与忠诚,到之后,由反右运动开始的,其“良心”与“组织性”的痛苦斗争中,认清其中阴暗而残忍的机关,并用其有力而张扬的文笔发表了自己的独立看法与主张,尤其在被长期关押期间,在身心极度受虐中,写下了大量热烈而勇敢的诗、文与信件,包括在被剥夺了纸和笔后,用发卡刺破手指,在牢狱墙壁和衣服上写下的大量血书。林昭因其“拒不接受改造”,成为“最顽固的反革命”,最终被秘密枪决,其尸骨至今不知所在。今苏州灵岩山上的林昭墓里,只有她的一缕头发和一些旧衣。

家世
  林昭生于苏州,“林昭”一名是其不听母亲劝其出国留学,决意离开家乡、父母赴北大学习后改的名,苏州话里,“林昭”和“令昭”读音相同。父亲彭国彦曾做过吴县县长,母亲许宪民很早就参与进步革命,大舅舅许金元曾任中共江苏省委青年部长,四·一二事变中,被国民党处决。
革命
  受家庭的影响,年幼的林昭对共产党闹革命报有很大的热情,在景海中学高中毕业后,林昭不顾母亲反对,于1949年7月考入了“革命摇篮”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决心“与家庭生不来往,死不吊孝”,投身到革命中去,甚至曾经无中生有地揭发过自己的母亲,多年后,林昭对此感到很不安:“他们要我井里死也好,河里死也好,逼得我没办法,写了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我不得不满足他们……我没存心诬陷你”。
  毕业后林昭随苏南农村工作团参加苏南农村土改。1952年开始在《常州民报》、常州文联工作,期间林昭深入工人之中,撰写了许多报导。
北大
  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由于林昭勤学多思,受到游国恩教授的赞赏,建议林昭调入文学专业,未果。林昭与另一位才女张玲任校刊编辑,负责副刊《未名湖》。1955年春,林昭参加了北大诗社,任《北大诗刊》编辑。1956年秋,《北大诗刊》停办后,林昭成为综合性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编委会成员之一,被称为“红楼里的林姑娘”。该刊物主编是乐黛云。《红楼》第2期的责任编辑是林昭和张元勋。
  1957年5月19日,张元勋等贴出大字报《是时候了!》,这是为了响应中央的鸣放号召,随后几天,北大的大字报越来越多,学生互相辩论,有人认为大字报中的右倾言论是反革命煽动。5月22日,林昭在辩论中,公开反对那些上纲上线的批评,并说:“我料到一旦说话也就会遭到像今晚这样的讨伐!我一直觉得组织性与良心在矛盾着??月29日,《红楼》编辑部举行会议,宣布开除张元勋与李任出《红楼》编委会,原因是他们参加了右派刊物。?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这是为什么?》,将提意见的言论说成是右派分子乘机向党进攻。
  1957年秋,张元勋、林昭等人被打成右派分子,林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但被及时抢救过来。于是被认定她在对抗、“态度恶劣”,于是她被加重处分:劳动教养三年。林昭不服,跑到团中央质问:“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时,曾慨然向北洋军阀政府去保释‘五四’被捕的学生,现在他们(指北大领导)却把学生送进去,良知何在?”后因新闻专业副系主任罗列怜其体弱多病,冒险为之说情,林昭得以留在新闻专业资料室接受群众“监督改造”。
  1957年12月25日,张元勋被秘密逮捕,判刑八年。北大当时约有八千学子,约有1500名师生被打成右派,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开除公职与学籍,发配到边疆荒野,20多年后才得以平反。
  1958年6月起,林昭在人大新闻系资料室监督劳动,期间与同在资料室“劳动考察”的人大学生“右派分子”甘粹产生爱情,他们提出结婚申请,但上级批评他们谈情说爱是抗拒改造,不准他们结婚。
  1959年9月,甘粹被发配到新疆进行劳动改造。林昭病情加重,冬天咳血加剧,请假要求回上海休养。
  1960年春,人大校长吴玉章先生批示准假,林昭由母亲接回上海。
上海
  通过调养,林昭病情渐有好转,并在上海认识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生顾雁、徐诚,当时兰大的张春元等人,正在准备筹办针砭时弊的《星火》杂志,随后林昭的长诗《海鸥之歌》和《普鲁米修斯受难之日》,在《星火》第一期上发表。但很快涉及《星火》的人员,都被抓捕。1960年10月,林昭被逮捕入狱。
  1962年初,林昭得以保外就医。期间曾要求上海的无国籍侨民阿诺,将《我们是无罪的》、《给北大校长陆平的信》等带到海外发表。
  1962年12月,林昭又被捕入狱。在狱中林昭曾多次绝食、自杀,并分别两次给当时的上海市长柯庆施、《人民日报》写信,反映案情并表达政治见解,都没有回音。林昭在狱中,没有笔和纸,竟然都是用血在白色的被单上写作(有二十万字之多)。另外,由于林昭拒绝违心地服从,被狱卒视为表现恶劣,遭受较严重的虐待,林昭在血书中写到:“光是镣铐一事人们就玩出了不知多少花样来:一副反铐,两副反铐;时而平行,时而交叉,等等不一。臂肘之上至今创痕犹在不消说了,最最惨无人道酷无人理的是:不论在我绝食之中,在我胃炎发病痛得死去活来之时,乃至在妇女生理特殊情况--月经期间,不仅从未为我解除过镣铐,甚至从未有所减轻!--比如在两副镣铐中暂且除去一副”。
  1965年3月23日,林昭开始写《告人类》。
  1965年5月31日,开庭审判,林昭被判有期徒刑20年。林昭随后血书《判决后的申明》.
  1965年下半年,第三次给《人民日报》写信。
  1966年5月6日,北大同学张元勋来到上海,同林昭母亲许宪民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看望她。
  1968年4月29日,林昭接到改判的死刑判决书,随即在上海龙华被枪决,年仅36岁。5月1日,公安人员来到林昭母亲家,索取5分钱子弹费。
尾声
  林昭父亲在女儿被捕后,服药自杀。林昭母亲则精神失常,后死于上海街头。林昭的弟弟彭恩华,2004年8月3日逝世于美国Sandy, Utah, 享年59岁。 林昭的妹妹彭令范现居美国。
  1980年8月22日,上海高级法院“沪高刑复字435号判决书”,宣布林昭无罪,结论为“这是一次冤杀无辜”。
  2004年4月22日,林昭骨灰被安葬在苏州灵岩山。
 
 

天高云淡^_^

  • 精华:47帖
  • 求助:0帖
  • 帖子:47帖 | 265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772
  • 注册:2007年1月11日
发表于:2008-12-12 16:08:45
6楼
十年文革,十年浩劫。象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请朋友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快乐开心的过好每一天。祝好。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