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防止搬动的技术,日本工业界早在2000年出口到北约组织外的高端设备就已经这样做了。
还有篇最近日本一家公司受罚的新闻:
http://news.china.com/zh_cn/international/1000/20090305/15356040.html
日企对华出口敏感机床遭查处 称“可制造核武”
近年来,西方频频炒作“对华输出敏感技术”事件。4日,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4名相关人员,理由是他们私自向中国和韩国出口“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敏感机械。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警视厅以触犯法律为由逮捕了位于广岛县福山市一家大型机械制造商的4名员工,其中包括该公司的海外营业主任美能圭辅。据日本警方披露,自2002年以来,这家公司向亚洲、欧洲等数十个国家出口了大约700多台精密机床。为避开禁止出口精密产品的有关规定,该厂通过造假方式将大部分机械的性能改低了上报。4名员工被逮捕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在2004年到2006年期间,在有关出口文件上填写了伪造的低精度,从而逃避检查,向中国和韩国出口了16台自动换刀数控机床。这种机床可进行精确到毫米以下的精密作业,通常被用于制造汽车零件,也可转用于制造铀浓缩离心机零件。日本警方怀疑该公司其他管理人员也参与了有关事件,并对该公司社长菅田雅夫的住宅进行了搜查。
据了解,购买这种机械的中国和韩国企业都来自汽车制造业,并非军工企业。《朝日新闻》称,到目前为止尚未确认该公司销售的机械被用于核武器开发,但是警方认为,不能排除在过去的出口产品中,有的经过其他国家被运到了核开发国家。日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反复强调这些机床出口到中国和韩国。《每日新闻》称,16台机床中,10台出口到中国,6台出口到韩国。
Fanuc最新的30i系列数控系统也是基于“wintel” x86 PC体系结构的数控系统,楼上以为其控制性能如何呢?
还有西门子的840Di,以及菲蒂亚目前主推的数控系统,等等,也都是基于“wintel” 架构。
这种软伺服是运动控制的一种方向,各家都在支持。但目前的主流还是双CPU的并行结构
这个还真不敢说。
但个人感觉在以轮廓运动为主的机床上可以,但是在要求挖掘速度极限的点位运动为主的机床上有先天的缺陷,只是个人感觉,还有待验证;
另外wintel这种毕竟有WINDOWS本身稳定性的影响,不是最佳的稳定性解决方案;
本人通过驱动程序RING0级的中断方案也做了一套软伺服的系统,伺服周期总不能做到很小(目前只能到毫秒级),但是对于PA和SOFTSERVO还有德国海宝的软伺服系统的性能到底到什么程度一直未得到权威的测试数据。
1,实时控制周期也许能做到很高,但是每个周期内可以完成多少人任务就不好说了,尤其轴多的时候,每个轴的的伺服闭环都要时间,编码用定点、浮点,汇编还是C语言都会影响到伺服周期内时间的分配。而CISC芯片的冯氏结构与DSP的哈佛流水线在处理乘法时的指令周期差别很大,实现复杂控制算法和复杂运动律时往往涉及一系列的矩阵乘法和傅立叶转换,个人感觉DSP会有些优势。
2,WINDOWS都OVER了实时内核还在运行也挺可怕的吧。
3,周期当然越小越好了。至于伺服环节,最好是把加速度反馈也取进来板卡直接控制电流环,也就是驱动器变成简单的功放吧。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1.每个实时周期内能完成多少任务不仅仅是wintel体系面临的问题,DSP同样不可豁免,执行效率也许会有差别,不过主频1.6GHz的超长指令集x86和主频普遍不超过300~600MHz的浮点DSP的执行效率谁高恐怕很难说吧!
2.也许显得有些可怕,但死机的仅仅是非实时任务和显示界面,一切实时任务和操作面板,按键,输入输出还都是活的、受控的,在逻辑上和电气上也是符合安全规程的。很多PLC运行起来不是也无需人机界面嘛!
3.加速度反馈用什么作为传感器?驱动器作为功放使用的例子并不少,不过实现方案中,更多见的控制算法可能是加速度前馈。
大家好,我现在就在用PA的系统,系统不错,比较开放。那位朋友有有关PA的资料是否可以给点呢!在这万分感谢了我的信箱wjd20072008@163.comQQ12463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