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今年40岁了,一自控高级工程师来工控论坛记录一下自己平凡而真实的前半生! !(一些个人信息和照片已经被删了不少,所以帖子目前有些凌乱,大家凑合着看吧,比较完整的帖子天涯上有)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满18年的日子, 我在此记录下了我的生活足迹,由于时间较长,有些事记得不太清了,但我是尽量真实的记录当时的情况,有兴趣看我这篇长文的人请把我看成是一个在你我中间一块生活,一起喜怒哀乐,一起努力的平凡人,相信我们之间会有很多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我想我可能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一大类青年,我的经历与体会可能会对许多条件并不好的年青人有所启示:只要努力,机遇差与环境不好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不是牛人,所以我不能教你如何成为牛人,我只是尽量真实地写下我的经历与感触,写一个平凡人的努力过程。
目录: 1:纯真而快乐的童年
2:青涩而忧郁的少年
3:远离父母异地求学的青少年
4:独立特行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活
5:蓄势待发的国企七年工作
6:曲折的上海滩魔都求职经历
7:上海交大自动化公司快乐,充实和干劲冲天的2年工作及生活日志
8:上海西门子自动化公司16年传奇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日志
9:2018年48岁暂时离开西门子去放飞自我……哈哈!
本人WX号:czp0070, 欢迎志同道合者加我,并加入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咨询交流服务群.
楼主最近还看过
回复内容:
对:yaolihai关于看到楼主的贴子;自己心里是深深的震憾!小弟86年的人,大学专业学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9年大学毕业后也是到一家民营的钢铁企业工作,开始从事电气安装,设备调试,干些打杂卖力的活,现在想想当初工作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仍然不觉得苦,工作约一年以后,被领导调到一个车间去负责仪表维护,混了一个小班长,每天就是背着工具包去现场查查仪表情况,校准之类的。开始由于刚接触有点新鲜劲,后来由于总觉得学不到新的东西,于是心痒痒总想去外面见见世面。(这个车间是一个盐酸再生车间;用的也是DCS系统;配的S7-300PLC).于是;在2011年5月,我辞职去了北京;在北京一家仪表公司做了售前技术支持,在这里我接触到了仪表专业的工作,对工业仪表这行认识更多。年前,我自己申请调回武汉做工业仪表销售。现在在武汉,我完全感觉不习惯,一是销售太难做,而且我销售的产品质量不太好;现在弄的整个人都没有信心了,准备辞职离开武汉去北京深圳或者上海,却不知道何去何从?也想过干脆回到家乡找一个工厂再做回仪表工,可心有不甘。其实我内心对技术还是很感兴趣的,自己也自学过PLC; 但是一直无法得到这种项目参与,缺少运用经验。做自动化的都知道,没有实际项目经验光纸上谈兵肯定是不行的。想想现在自己26的人了;却是一无所有,请楼主是否可以以前辈的身份给我一些高见?小弟虔诚求教,不甚感激! 内容的回复:
--------------------------------------------------------------------------------
你才26,已经有这么丰富的工作经历,比我那时候强多了,搞技术或做销售对你目前这个年龄阶段来说确实很难取舍,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干技术或销售,你现在还年轻,还有机会多尝试,万一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下面的转帖可能对你目前是继续做销售或还是转回做技术应该有所帮助。
有太多的营销人在感叹:做营销就好比婚姻生活一样,婚姻生活好歹是七年之痒,而做营销,尤其是做营销人,简直就是一年之痒,那就是——一年工作+N年的重复。确实,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做为一家国内知名的专业的营销策划顾问机构,我们经常有不少的业内人士、各企业高层前来取经探讨,怎样渡过一年之痒这道坎、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营销人、怎样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营销团队?
以定位准来认清自我的方向
你为什么要做营销人?
你的岗位职责究竟是什么?
你怎样“真正”认识营销人这个岗位?
这是三个最普通的问题,却最能非常直白地问到你的真正本心。所以,真理往往是简单的。这其实就是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问题,就看你有没有真正认识到你的“定位感”和“目标感”。
当今职场后浪推前浪,每个人压力自然会很大,就拿营销人来说,20年前的推销时代,那是营销人暴富的时代。10年前的促销时代,靠着点子也能迅速致富,然而今天已经世道变了,这是一个见缝插针的分销时代。营销人不光要有勇(冲劲)有谋(点子),还更要有长远规划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必需的思想基调。但是,我们不得不失望地看到,即便到了今天,还有很多人还在像阿Q一样高喊着革命却不知道怎么革命、革谁的命?在买房买车等物质生活的压力之下,很多心态变形的人早已经成了“负翁”和“月光女郎(每月工资都早早花光)”,他们口里高声喊着喜欢营销,其实只不过是喜欢营销人相对自由、不用坐班的工作方式而已,而真正到了深度分销、上山下乡的时候,却又总是俯不下身来,成为了典型的“叶公好龙”式工作心态,因此更别提有没有在营销领域的长远规划和目标了。
一个营销人如果在3年内没有升级而是“平移”,5年内没有被提拔到中高层管理岗位从事更高的经营管理工作,那么他以后很可能就会沦为“芸芸众生”。因为你如果5年都没有找到自己该如何定位,则马上会陷入“定位缺失”的尴尬。而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定位,那么很明显他就丧失了目标感。丧失了目标感之后紧接着便开始得过且过、混日子。1年的热度逐渐退去,剩下就是N年的机械性重复。如此恶性循环,直至结果就是“泯然众人矣”。
试想,有多少人每天就这样稀里糊涂、悠哉游哉地做营销,不遇到“坎儿”才奇怪呢。
以“好眼光”来跨过入业的门槛
中国有句俗语: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面对现今风云漠测的世界经济环境,擦亮眼睛,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并且有着长远发展空间的行业,才是通向成为一名成功营销人道路的起点。台湾成功学讲师陈安之先生在一次创业演讲中曾提及到比尔·盖茨所引以自豪的“好眼光”,的确,比尔·盖茨的好眼光不仅谛造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微软王国,更重要的是他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完全垄断全球家用电脑操作平台系统市场,开创出一个拥有坚实技术壁垒和超高利润率的全新行业领域。
做为初入营销行业的新手,在选择具体行业领域时,用独特的眼光来剖析某一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将带给自己的种种机遇也无疑是十分必要。其实进入某一个行业的门槛高低,也正是考验营销新手是否具有洞察力眼光的一把标尺。譬如,大众消费品行业的入业门槛相对可能较低,但由于产品市场的日趋成熟和理性,分工较细、利润率不高等客观因素将会导致从业者的成长空间和薪酬有限。试想一下,如果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人员都可以进来开展业务的行业,那每年会涌入多少就业者自然就不得而知。而在这茫茫人才浩海中,要想自己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自然难度就大了许多。
恰恰相反,某些表面上看来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却往往别有洞天。由此可知,营销人特别是初涉营销之门的新手,在择业时不妨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推断一下将要跨入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许当你有了较为深刻的理性分析和判断后,在大家都考虑进入某一个行业时,你不妨选择回避;而当众多的人选择退出时,你或许仍需继续坚持。
总之,营销人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去积极探寻和度量某一行业前景时,我们认为应关注三个焦点:该行业目前和未来的利润率是否较高;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进入是否有较多的限制;结合自身的优势在该行业最适合做什么,只有真正具备了“好眼光”,离成功之路,也就并不遥远了。
提升自我需要压力来激活
时代不断在变化,客户不断地成长。在这个倍速发展的时代,除了变化,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而学习则是让营销人了解外部世界、跟上客户步伐的最有效径途。学习者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成功者必然是擅长学习者。
如果一个多年营销经验的“老油条”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1年工作+N年重复”。那自然是除了能挣点钱以外,没有其他乐趣了。然而,营销究竟是枯燥还是乐趣,其实关键就看你怎么去想,或者说你认识的境界究竟有多高。
比如同样是做营销业务,一个懒惰的业务员可以理解成简单的打款提货或者压货催款;而一个勤奋的业务员则可以用高度的兴趣来洞察产品淡旺季的销售格局、促销形式差异、进销存的变化规律等等。这样不但自己从真正的实践中得到了理论上的提炼和拔高,还非常实用有效地把自己从各种渠道所学的营销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如果一个营销人连续作了5年而没有任何提升,那么他这辈子恐怕除了只适合做业务油子,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岗位了。
成功营销人是一群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人,他们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并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自我。他们是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一批人。成功营销人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能以很简朴的营销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但随着阅历的增加,他们日益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因而他们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努力提高自己,自我充实。
这种自我充实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会通过网络、学校或自学来学习各种最新的营销理论,从理论层次来提高自己。其次,他们会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其他知识,包括与市场营销相关的财务、管理、人事以及其他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从各方面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触类旁通”,广开思路,这点也是成功营销人与普通营销人员最大的不同,因为成功营销人会不断的将营销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理论融入实践,从实践中提升理论,用深化后的理论知识再来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从而不断推动自己前进。
在竞争中寻求攀升的阶梯
古语曰:人有所长,术有专攻。
在营销人的职业生涯中,应该首先明白自己的优势,并以自身的优势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时不必马上将自己定位为某一固定的角色和工种,因为一切人和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今天也许在做着文案策划,明天也有可能从头开始要学着做销售,重要的是,每一个营销人应该明白,自己到底有什么让朋友、同事、上级领导及周边的人值得称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你的财富,就是你首先要把它磨成利刃的一块好钢。至于“磨刀”的过程,则完全可以因人而异,我们在许多营销界朋友的任一经历片段中能找到不同的版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并逐渐掌握技巧,每一位营销人在踏上征途之时都会别上一把好刀,而这把刀也必将为各位营销人切开一道道机遇的口子,并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拥有捉刀厮杀的基本技能!
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哪里?如何培养出差异化竞争优势?这是很多营销人非常困惑的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呢?其实就8个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还是首先要充分弄清自己的优劣势,然后不断地扬长避短,刻意强化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宣传,而对自己不足的地方又感觉去盯紧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行就多学着点儿。想想海尔在培训内部导购员挖掘产品卖点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只要用心挖掘,你永远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一”。发展是硬道理,这对于正快速成长的年轻营销人来说又是一门学问。事要一点点去做,路要一步步去走,而怎么去做,又怎么去走?第一,抓住每次变动中有可能留给自己的机会;企业始终在变化中求发展,营销人也就应该注意观察市场的变动、管理中的变动;第二,树挪死、人挪活,善于利用“跳槽”的机会拓宽自己的平台和争取更多的资源;对大部份企业来说,营销人就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出现这一局面,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但对于企业和营销人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一方面企业由于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它需要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和更高层次人才的加盟,而另一方面,营销人出于自身发展及成长的需要,他们需要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这又往往在许多崇尚“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企业难以如愿,于是,“跳槽”也就成为众多营销人不断攀升时最常见的一种阶梯。营销人在积累了一定的从业经验之后,以选择跳槽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重新规划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并且往往在这当中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理性与悟性这间找到成功的“加油站”
营销人的核心能力来源于魄力,但如何培养营销人的魄力呢?这又是个最大的矛盾了,因为有魄力者往往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未必和企业领导的想法一致。这就是需要理性,企业的理性和营销人本身的理性。无理性者无魄力,因为没有理性的决策或者行为,最多只是一个赌博,,真正有魄力者是心静的人,而不是心浮的人。营销人理性的缺乏是普遍性的,但真正具备理性的营销人,才会是真正有魄力的人。
魄力不是“拍脑袋”,魄力是在理性支持下的信心的表现。所谓“悟性”,就是对市场的感悟能力、对市场的敏感度。悟性成于态度,源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总结,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其中也就有悟性的含义。营销的本质是沟通,是无形的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悟性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意识,一种学习的意识、总结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意识。“悟性”在许多时候表现成一种跳跃性思维,一种发散性思维,一种逆向性思维,在营销人中更是显得弥足珍贵,营销人只要具备很强的“悟性”能力,那么,离一个成功的营销人之路就不远了。
不论身外什么样的环境,也不论遭遇到多少次挫折,对于拥有良好素质的营销人来说,他们始终相信的是: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因为他们身上都具备了做为一名成功营销人的最优良的素质:素质一:自我认知力,素质二:激励力,素质三:判断力,素质四:学习力。对于许多营销人来说,营销生涯就像一场战斗,是一场不间断的、让人无喘息余地的追逐。在一次次胜利中间夹杂着许多次失败和拒绝,在喜悦、期待、得意与兴奋之中往往夹杂着恐惧、拒绝和失望。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况,也不论遇到多少次挫折,但对于顶级营销人来说,他们拥有的优良素质让他们始终相信: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如果你秉持这一观点,如果你一直为此努力不懈,不断的发挥、发扬你的优势,那么恭喜你!因为,下一个乔吉拉德就是你。
工作这么多年,发现身边搞自控的同行喜欢玩股票的很多,不过结果基本都很悲惨,所以股票最多只能玩玩,不可能靠它去发财!1998年我玩过股票,半年后基本全身退出,直到现在.
最笨的输钱方法 :
一位大投机家总结毕生经验后发出感慨。他说,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输掉财产:最快的方法是赌博;最惬意的是与女人在一起;最笨的是买股票。一位终其一生都在从事金融投机的人最后得出这种结论,自然有他个人的切身经验作为证据。不过,这似乎与大众的(集体)经验迥然相异。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自股票市场发明以来,股票市场为什么会越来越壮大,而不是越来越委靡;参与市场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这说明,大众(作为一个整体而成为研究对象的时候)与这位老资格投机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这种不对称主要来自获取信息的渠道。一般而言,大众对股票市场的认知大多来自财经媒体或者亲朋好友的选择性描述,更加用功一点可能会去读一些财经书籍。但从这些渠道获得的股票信息,基本上都倾向将股票描述成现代人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严肃一点可能同时提醒风险,而那些信口开河的则干脆将股票吹捧为点石成金的财富魔术。媒体出于招徕读者的需要,特别喜欢传播股市中一夜暴富的故事,亲朋好友出于虚荣心也总是将那些偶尔的赚钱经历拿出来谈论,而将更多的失败经历遮掩得严严实实。从这些有意无意经过选择的小概率事件中,大众当然会得出比较积极的结论。但上面那位投机家,显然不是从这些渠道获得
有关股票的信息的。他主要是通过自己赚钱或者赔钱的个人经验来获得信息的。赚钱或者赔钱事关身家性命,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夸张。所以,指导这些“老江湖”投资(或者投机)的更多是这些切实的个人经历,而不是那些媒体上的胡言乱语。事实上,不仅是上面那位大投机家,就是一般投资经历稍长一点的人,都会抛开那些媒体、抛开书本、抛开那些经济学家搞得神神秘秘的宏观数据与指标,而凭借自己在股市获得的真实的个人经验去投资。毕竟,这不是在做媒体,也不是在写书,更不是在满足虚荣心。与自己的身家性命玩,自然开不得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