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是精益生产的入门课程,精益生产中有很多精华是难以解释的,只能通过努力去逐步理解,如果不能掌握它你就无法进入精益的游戏。精益生产现场管理是一门技术,这门技术基本上包括三个部分:
一:对假设进行验证,培养判断能力。
现场管理是确认我们想法思路是否正确的唯一途径。我们制定的制度、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漏项?能否易于执行?中间是否有断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工艺技术人员编制的作业和品质指导书,是不是凭臆想编制的?一线管理人员参与没有?编制完成后是否跟踪检查过?符合率是多少?检查后是否公布检查结果?不合格项是否得到更改?
培养判断能力,看现场是否有标准。制造现场的标准一般包括:作业和品质标准,6S与安全标准、操作与维护标准,生产与达成标准、流程与返工标准、安全在库标准等等。标准是现阶段工作最佳的状态。没有标准就无从执行,就没有改进的入口。没有标准就要尽快建立标准,标准越细越便于执行。制定标准要一线听到炮声的人参与。有了标准,我们就能判断。有了标准我们就有了改进的基准线,我们就知道从哪里起步,我们能走到哪里。
二:在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查,从而实现以期的速度达成预期的目标,一旦发现困难就及时提供帮助。
定期检查非常重要,这就是“PDCA”中的“C”。“PDCA”我总认为足以指导现场管理的提升。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别人不会做你预期的,只会做你检查的。”说得不错。我在指导一家公司的时候,由于底子薄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体系,也就是说没有计划。为了建立计划体系,我每周组织部门负责人开会,总结上周工作亮点和缺失,制定下周工作计划。先从周计划做起,然后就是固定周六下午两点准时检查。检查完毕后点检共识,并形成下周计划。这样的“PDCA”循环下来,执行力和现场管理能力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通过现场让员工参与管理,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力。
一线员工的参与其能力是惊人的。只是很多企业将这方面忽视了,或者没有找到方法,或者是有方法没有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我在现场的时候,对新布生产线正在寻找优化的更好方案,操作人员就告诉我,这几台设备应该这样布置,这样布置我们搬运传递距离短,安装时间少而且我们的劳动强度相对较低。
同时非常热心的在纸上给我勾勒布局图。我一想这不就是我想要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吗?对于好的方案,我多次给予肯定,也鼓励了许多员工愿意和我交流,现场很有改进的氛围。要想让人们信任你,就先让人们认识你。远离现场,决策容易偏离目标。
精益生产现场管理是通过观察让员工明白管理者的意图,也就是明白公司管理的方向。全员改善提案制度很多公司具备,只是很多公司实施的不尽人意罢了。究其根本原因,一是我们没有创造一个使问题暴露出来的工作环境;二是我们没有创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机理体系;三是我们没有长期坚持,以至于好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亡政息。全员改善提案制度是10次的10%大于一次的100%。企业管理要提升除了改善以外,别无他法。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