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不一定看得见 点击:164 | 回复:0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301帖 | 7回
  • 年度积分:6
  • 历史总积分:1018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20-03-27 17:01:19
楼主

谈到新技术,很多人就是喜欢看得见的东西。


若干年前是巍峨的厂房、高耸入云的烟囱;后来是高速转动的机器、轰鸣的马达;接着是成排的机器人、成百上千台的服务器。这种思想甚至影响政策的制定: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科研经费可以用来盖房子、可以用来买设备,但买软件不行。

 

直到现在,还是有人追求看得见的“智能化”:是不是远程化了、是不是集约化化了等等。在笔者看来,这些看得见的东西,是外在的表象、不是内在的实质。似懂非懂的人才会追求这些看得见的东西。


有人参观国外一智能工厂。觉得没有看到眼前一亮的东西。这很正常。智能不是很具象的东西。真正的智能化不一定看得见,体现的是企业的能力。正如一个人是不是有智慧,并不能通过他的脑袋大不大看出来。

 

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不是智能制造,用价值来衡量。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也有问题:价值创造是智能化的结果、是事后评估用的。它无法回答人们面临的困惑:在推进智能化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

 

在我看来,评价一个智能化项目是不是好,要从业务角度看:1、是不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手段解决了真正的业务问题?业务问题是不是重要?2、考虑业务问题的视野是不是足够大?是不是考虑了未来的持续改进、是不是考虑了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3、是不是考虑了未来的业务?是不是能够支撑未来企业业务的战略发展?4、系统上线以后,如何保证系统的运行、持续改进与变革。

 

这三个问题的核心都是业务问题。业务说清楚了,就八九不离十了。对业务和战略问题的脉络和逻辑描述得越清晰越好。


这里我强调“脉络和逻辑”,潜台词是允许具体问题不清晰——智能化解决很多碎片化的问题,看不清楚是常态,只要发展脉络和逻辑清楚就可以了。比如,企业未来要支撑某个质量标准,智能化的逻辑应该考虑什么。


具体问题不清楚的时候,智能化策划要用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可拓展性来应对。其目的是新的需求来了,能很容易地实现、改进。系统建立的时候,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如何拓展上。这一点与过去可能是不同的。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