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智能知识——为啥老师傅习惯说22万伏、50万伏,不说220千伏、500千伏
电网智能知识——为啥老师傅习惯说22万伏、50万伏,不说220千伏、500千伏
事倒不大。起因是,头条君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条变电站启动送电的视频。写了句:“50万伏变电站启动送电……”的推送语。
然后就有朋友留言(300多个点赞是怎么回事 )——
看到这,头条君微微一笑。兄台,你怕是一个假电力人吧。这必须要怼回去解释一下啊。还没来得及动手,网友就已经坐不住,纷纷站了出来——
大家仔细看网友们的留言,就会发现——其实,电力系统的员工,尤其是老师傅们更习惯在口头上用“XX万伏”来表示电压等级。而工作不久的“萌新”和外行们说“XX千伏”的比较多。
不过,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有没有想过?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头条君求教了十几位系统内的同事。
他们有电力检修公司的技术员和博士、送变电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电科院的专家,还有几位在供电公司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傅。
大家都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有几点是惊人一致的。
万伏更符合中国人习惯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亿。而在国际上,通用的计数单位是:one(个)、ten(十)、hundred(百)、thousand(千)、million(百万)、billion(十亿)。
发现啥问题没?没错,国际通用的计数单位没有“万”。比如英语,就用“ten thousand(十千)”来表示1万。
所以,“500000”在中国称五十万,外国朋友一般就叫five hundred thousand(五百千)了。翻译成中文后,是不是感觉读起来有点别扭……
1955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编号特12邮票一枚,纪念220千伏松东李线建成。从上图可以看到,当时的表述还是“22万伏”。
据一位工作了几十年的电力工程师说,一些年代久远的老资料、老图纸上都是用“万伏”来表示电压的。所以,老一辈电力人一开始学的时候就是万伏。对他们来说,11万伏、22万伏和50万伏比110千伏、220千伏和500千伏,说起来更舒服、更顺口。
与国际接轨,“万伏”渐渐改“千伏”
后来,中国开始普及国际单位制,提倡采用国际通用的说法。老一辈人常说的“尺”改用了“米”、“斤”改用“千克”、“里”改用“千米”,以“万”为单位的数词改用“千” ……“10000V”在书面上从1万伏变成了10千伏。
虽然统一了书面单位,但“万伏”这个口头上的说法还是沿用至今。
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大家将书面上的写法从XX万伏变成了XX千伏,但是读的时,看到XX千伏的文字还是会直接脑补成XX万伏。
而且,说的时候还会省略“伏”。都是电力人,只要能理解,怎么简单怎么来呗。“今天要投(运)一个50万的站。”“明天要检修一条22万的线路。”大概就是这样了……这也许就是电力行业的约定俗称吧~
当然,由于“千伏”是正规的表述方式,大家用得也渐渐多了起来,现在还出现了:“幺幺零(110千伏)”“二二零(220千伏)”“五零零(500千伏)”……这样的说法。
师傅说、徒弟学,有些说法渐渐就传下来了
那国际单位已经普及这么久了,老师傅们也都相继退休了,为啥“万伏”的叫法还没退休呢?
这就与电力系统的“传帮带”传统密切相关了。
进电力系统工作,一般都会有师傅带着干活。师傅的师傅,或者师傅的师傅的师傅在学技术的时候,“千伏”这种称法还没有普及开来,说的就是“万伏”。师傅们怎么叫,徒弟们就会跟着学呗。
湖南湘西.jpg
一代传一代,所以“老式的说法”也就沿用至今了。
插播一则花絮。一位年轻的供电师傅告诉头条君:“刚工作时,发现老师傅们都叫‘11万’‘22万’。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为‘老师傅’,虽然上学时书本上写的是‘千伏’,但也赶紧改了口。”
额,这也行?小师傅最后得偿所愿了吗?
特高压线路较少称“XX万伏”
据头条君调查,特高压线路比较特殊一点,无论是老师傅还是“萌新”,直接说“千伏”的比较多一些。
国际单位,中国一直在用,改革开放后加快普及,到了21世纪,在书面上基本上已经普及完成。
中国的第一个(当然也是世界第一个)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2006年开始建设,2009年投运的。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相继出现的1000千伏、±800千伏和±1100千伏都是新的电压等级。这些,对于老师傅们来说也都是新事物。大家接触特高压后,听到的、学到的电压单位都是千伏。
所以,现在对于特高压工程,口头上也是说1000千伏、±800千伏的居多。当然,也有少数人称之为100万伏和80万伏。
真没想到,挨了顿“怼”却涨了知识,值啊~
楼主最近还看过
电网智能知识——为啥老师傅习惯说22万伏、50万伏,不说220千伏、500千伏
事倒不大。起因是,头条君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条变电站启动送电的视频。写了句:“50万伏变电站启动送电……”的推送语。
然后就有朋友留言(300多个点赞是怎么回事 )——
看到这,头条君微微一笑。兄台,你怕是一个假电力人吧。这必须要怼回去解释一下啊。还没来得及动手,网友就已经坐不住,纷纷站了出来——
大家仔细看网友们的留言,就会发现——其实,电力系统的员工,尤其是老师傅们更习惯在口头上用“XX万伏”来表示电压等级。而工作不久的“萌新”和外行们说“XX千伏”的比较多。
不过,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有没有想过?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头条君求教了十几位系统内的同事。
他们有电力检修公司的技术员和博士、送变电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电科院的专家,还有几位在供电公司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傅。
大家都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有几点是惊人一致的。
万伏更符合中国人习惯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亿。而在国际上,通用的计数单位是:one(个)、ten(十)、hundred(百)、thousand(千)、million(百万)、billion(十亿)。
发现啥问题没?没错,国际通用的计数单位没有“万”。比如英语,就用“ten thousand(十千)”来表示1万。
所以,“500000”在中国称五十万,外国朋友一般就叫five hundred thousand(五百千)了。翻译成中文后,是不是感觉读起来有点别扭……
1955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编号特12邮票一枚,纪念220千伏松东李线建成。从上图可以看到,当时的表述还是“22万伏”。
据一位工作了几十年的电力工程师说,一些年代久远的老资料、老图纸上都是用“万伏”来表示电压的。所以,老一辈电力人一开始学的时候就是万伏。对他们来说,11万伏、22万伏和50万伏比110千伏、220千伏和500千伏,说起来更舒服、更顺口。
与国际接轨,“万伏”渐渐改“千伏”
后来,中国开始普及国际单位制,提倡采用国际通用的说法。老一辈人常说的“尺”改用了“米”、“斤”改用“千克”、“里”改用“千米”,以“万”为单位的数词改用“千” ……“10000V”在书面上从1万伏变成了10千伏。
虽然统一了书面单位,但“万伏”这个口头上的说法还是沿用至今。
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大家将书面上的写法从XX万伏变成了XX千伏,但是读的时,看到XX千伏的文字还是会直接脑补成XX万伏。
而且,说的时候还会省略“伏”。都是电力人,只要能理解,怎么简单怎么来呗。“今天要投(运)一个50万的站。”“明天要检修一条22万的线路。”大概就是这样了……这也许就是电力行业的约定俗称吧~
当然,由于“千伏”是正规的表述方式,大家用得也渐渐多了起来,现在还出现了:“幺幺零(110千伏)”“二二零(220千伏)”“五零零(500千伏)”……这样的说法。
师傅说、徒弟学,有些说法渐渐就传下来了
那国际单位已经普及这么久了,老师傅们也都相继退休了,为啥“万伏”的叫法还没退休呢?
这就与电力系统的“传帮带”传统密切相关了。
进电力系统工作,一般都会有师傅带着干活。师傅的师傅,或者师傅的师傅的师傅在学技术的时候,“千伏”这种称法还没有普及开来,说的就是“万伏”。师傅们怎么叫,徒弟们就会跟着学呗。
湖南湘西.jpg
一代传一代,所以“老式的说法”也就沿用至今了。
插播一则花絮。一位年轻的供电师傅告诉头条君:“刚工作时,发现老师傅们都叫‘11万’‘22万’。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为‘老师傅’,虽然上学时书本上写的是‘千伏’,但也赶紧改了口。”
额,这也行?小师傅最后得偿所愿了吗?
特高压线路较少称“XX万伏”
据头条君调查,特高压线路比较特殊一点,无论是老师傅还是“萌新”,直接说“千伏”的比较多一些。
国际单位,中国一直在用,改革开放后加快普及,到了21世纪,在书面上基本上已经普及完成。
中国的第一个(当然也是世界第一个)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2006年开始建设,2009年投运的。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相继出现的1000千伏、±800千伏和±1100千伏都是新的电压等级。这些,对于老师傅们来说也都是新事物。大家接触特高压后,听到的、学到的电压单位都是千伏。
所以,现在对于特高压工程,口头上也是说1000千伏、±800千伏的居多。当然,也有少数人称之为100万伏和80万伏。
真没想到,挨了顿“怼”却涨了知识,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