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冬去春来,中国又迎来了她每年一次、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大迁徙——春运。中国之声的报道说,为期40天的2012年全国春运正式启动,预测客流量将达到31.58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春运期间客流量相当于全国人口整体迁移两次。外媒习惯性地以惊奇的目光关注着这个他们难以理解的大迁徙和他们的国家无法完成的任务,惊叹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地表迁移运动”。
面对这个大迁徙,媒体是如何报道的呢?一些媒体在提供各种春运服务信息的时候,也习惯性地在一种渲染个别极端案例中将春运“悲情化”——比如,报道那些因买不到票或觉得票价太高,而骑摩托车回家的农民工;报道那些排了两三个晚上也没有买到票的人;报道各种一票难求的抱怨、挤不上车的苦难、拥挤的痛苦、挨票贩子宰的不堪、回家路上的劳累等。媒体前几天一则“白领借道国外曲线回家”的报道(不过后来有媒体调查发现,消息不实),加上农民工致信铁道部抱怨“买票机会被网购剥夺”,更是将这种回家的悲情和苦难演绎到了新的高度。
春运,真的有这么苦逼吗?回家过年之路,真的这么悲情吗?我觉得这种悲情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是渲染出来的。面对必然的拥挤和必然的一票难求,负责任的媒体,应该去引导民众理性看待春运,而不是借一些极端的案例强化那种悲情的基调,将“春运”咏叹成一场“春怨”。
媒体在谈论春运问题时,不能向公众传递不切实际的期待,而有必要面对一个现实:买票难是必然的,拥挤是必然的。客流量年年创历史新高,今年将达到历史性的31.58亿人次——再多的火车,也无法应对这种突然爆发出的人流量;再充足的运力,也承载不了这个人口庞大的国家在几天中人口整体迁移两次!何况,从运输效率来看,从铁路、公路到民航,交通的运力安排,只能应对常态情况,而无法为春运这几天的特殊情况而准备,那将是极端的低效和巨大的浪费。所以,从尊重经济规律和运输规律的角度看,买票难是必然的,拥挤也是必然的,无论是实名制,还是网络购票,只能缓解而无法解决问题。
很多人都在谈论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并开出了很多药方——其实,如果解决一票难求以“人人都能轻易买到一张火车票”为目标,那春运问题基本是无解的,因为这根本无法实现。将问题焦点都集中到铁路身上,注定无解——为什么都争着去买火车票,而不向公路和民航分流?将“必须这几天回家”作为前提,也注定无解——为什么都扎堆儿在那几天回家,而没有时间上的分流?还有,将责任都归咎于哪个部门,认为哪个部门应该为一票难求负责,同样注定无解——有些媒体报道问题时,喜欢用冲突的视角分析,非要寻找一个对立面。比如常会将春运问题推到铁道部身上,然后将大众想象成某种陈旧的体制、某个霸道的部门、某个坏政策的受害者,春运报道的悲情化取向,正源于这些看似正义、实则非理性的逻辑谬误。
“悲情”的新闻确实有卖点,尤其是在一票难求的春运现实中,更有一种感召力,可如果我们的媒体能看到中国春运的现实,不是那么急于去为春运寻找一个“迫害”买票者的“敌人”,不是那么急于为所谓的“弱者”和“受害者”代言,不是那么急于要作出一些“能迎合大众情绪需要”的新闻,客观地分析数据,理性地面对问题,审慎地作出判断,就不会沉迷于那种对悲情的渲染和消费之中。其实这种悲情很多时候只是媒体的报道“想象”出来的,问问回家路上那些归心似箭的游子,他们真的那么悲情吗?
买票当然很难,回家的路当然很挤,但“难”和“挤”却并不对应着悲情。负责任的媒体有必要向买票的长队和拥挤的列车,多传递一份理解和宽容。买票难必须面对,应该多一点点耐心;拥挤无法避免,应该多一点点平和。悲情的自我强化,只能传递焦虑不安。
本期论坛下周初评奖。最优回帖奖励20MP,5个精彩回帖,分别奖励100积分、50积分、25积分、15积分、10积分。
MP介绍:gongkongMP即工控币,是中国工控网的用户积分与回馈系统的一个网络虚拟计价单位,类似于大家熟悉的QB,1个MP=1元人民币。
MP有什么用?兑换服务:以1个MP=1元来置换中国工控网的相关服务。 兑换现金:非积分获得的MP可兑换等值现金(满100MP后、用户可通过用户管理后台申请兑换)。
楼主最近还看过
悲情报道是为了博取关注.社会关注度大了.自然会推动问题的解决. 注意我用的是推动. 而不是解决.
文中"我觉得这种悲情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是渲染出来的。" 这句话明显的表露出作者的态度了. 估计是这文章铁道部的人或者是枪手写的吧.呵呵. 如果你是哪位"骑摩托车回家的农民工;那些排了两三个晚上也没有买到票的人;" 你还会说这事是渲染出来的吗? 如果你是那些不会上网的农民工.如果你是舍不得花钱打电话的,忙碌一年还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 你还会这么说话吗?
"媒体在谈论春运问题时,不能向公众传递不切实际的期待," 你大爷的. 我tm在外地孤苦伶仃的打工一年了. 我想买张票回家.这就是不切实际的期待了吗? 不得不报粗口了. 混蛋啊你.
"为什么都争着去买火车票,而不向公路和民航分流?" 早就分流了.如果不分流你们铁道部更得挨骂.
"没有时间上的分流?还有,将责任都归咎于哪个部门,认为哪个部门应该为一票难求负责,同样注定无解" 时间上分流? 这是国家法定的假日.怎么改.长江以南推后一个月过春节吗? 长江以北提前一个月过春节? 你们铁道部真牛啊.给整出2个春节来. 或者是让政府行政指令某些企业必须提早一个月放假.或者明令某些企业春节一天也不许放假? .这是让我们和媒体一起骂政 府吗? 你们就这样推卸啊.呵呵.把政 府都出卖了. 可见你水平之低了.
不是说不理解一票难求的现实.我们理解.
我们可以通宵排队.我们可以求人上网订票. 我们可以打电话还多支付每分钟0.9元的铁路信息费. 我们还可以高价从黄牛党处买高价票. 我们可以在车厢链接出.过道里一路站着回家. 我们可以... 只要我们能回家. 我们的要求高吗. 多吗? 不正常吗?
但你们这样推诿.还指责百姓的不满. 对这些报道还‘道貌岸然"无知无畏地反驳.你这是典型的无赖嘴脸.
铁道部啊.无奈...... 无语.......
刚才看到一条微博消息.补充一下.
据@重庆图书馆 消息,即日起,需要网上订票的农民工朋友携带二代身份证,到重庆图书馆或各区县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将提供上网设备,并配有专业的图书馆员免费辅导、帮助农民工朋友完成网上订票
这是重庆图书馆的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cqtsg
铁道部啊.你的图书馆能向农民工开放吗? 能提供这种服务吗? 昂? 别光找一些只会打字而没文化的枪手来反驳讥讽劳苦大众.
今年将达到历史性的31.58亿人次——再多的火车,也无法应对这种突然爆发出的人流量;再充足的运力,也承载不了这个人口庞大的国家在几天中人口整体迁移两次!
春运肯定没有像某些人或媒体说的那样悲情,毕竟买不上票的还是占少数的,这个事情必须站在相互理解的角度上!每年就一次春运,人数是巨大的,我们不可能为了一次春运漫山遍野的修铁路、修公路,这个就是宏观调控,我不太清楚别的地方,我们这里火车票完全实名制,没有身份证是买不了票的,上不了车的,这些天火车站是拒售站台票的,也就是说你必须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和火车票才能上车,上车补票(用站台票上车)那是不可能的!我感觉国家做到这个地步也算尽职了!
如果说网络订票有些人不方便,电话订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坐在家里就可以订票了,从某种角度来说政府为了把春运搞好做了很多的措施,用了好多的方法,至于效果还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