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现在主流伺服的速度环精度能达到多少? 点击:2998 | 回复:29



ecos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4
  • 注册:2008年10月11日
发表于:2010-05-22 08:15:17
楼主
不考虑负载的影响,在空载的情况下?



波恩

  • 精华:3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帖 | 279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
  • 注册:2008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10-05-22 08:26:05
1楼
个人看法,0.n‰,n为1~10的自然数,好于0.1‰ 的很少。

学工控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7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6
  • 注册:2006年11月03日
发表于:2010-05-22 10:19:49
2楼
这个速度环精度每家都是怎样测得的,能说说吗?

波恩

  • 精华:3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帖 | 279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
  • 注册:2008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10-05-22 20:39:33
3楼
按标准的定义,速度环精度是在某些运行条件下,速度波动量对额定速度的比值。

学工控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7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6
  • 注册:2006年11月03日
发表于:2010-05-24 09:33:11
4楼

这个是速度波动率的定义吧,与速度环精度好像不是一个概念。还有像测试时的采样频率这些都没有一个认可的标准。

波恩

  • 精华:3帖
  • 求助:0帖
  • 帖子:10帖 | 279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
  • 注册:2008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10-05-24 09:49:32
5楼

指正有理!

改成速度偏离度对标称额定速度的比值?

沉默无罪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帖 | 6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95
  • 注册:2007年12月26日
发表于:2010-05-24 13:17:21
6楼

现场能达到万分之五的已经相当不错了

ecos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4
  • 注册:2008年10月11日
发表于:2010-06-09 08:58:33
7楼

谢谢各位,大家如何看待采用不同的反馈元件对速度环的影响:旋变,正余弦编码器,方波编码器。

 

宋进辉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12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1
  • 注册:2009年8月25日
发表于:2010-08-19 09:44:20
8楼

你好! 在一篇帖子看到您推荐 《运动控制设计指南》这本书,我看看了相关介绍,确实不错,但是这书已经不卖了。不知您是否还有,二手也可以呀。哈哈

luweiguo511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1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6
  • 注册:2007年8月29日
发表于:2010-08-19 12:20:23
9楼
我有本这个书。写得不错。

GUN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15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11
  • 注册:2003年1月27日
发表于:2010-08-20 11:55:14
10楼
方波编码器时下最多为光电式,其精度与母板刻线精度及刻线的宽度和边缘性、光接收夹角,读取响应、污染和衰减都有关系,这就牵涉很广了。同时,虽说现有光电编码器分辨率很高,但高分辨率及高速采集情况下,控制和驱动部分的接收频率也是控制精度的屏障。
旋变和正余弦编码器输出都是模拟量正余弦信号,利用正弦和余弦的内插法,通过解析器和积分计算获得位置脉冲。这对解析芯片的接收频率没有过多要求,但对其解析精度又有高要求。其采样通过控制或驱动的内部解析芯片和高阶细分器,从而获得高分辨率。例如标准1024线编码器,再加上内部16活32位高阶细分器,获得的分辨率高达百万级甚至千万级。
不过,正余弦编码器现在也大部分采用光电式,也是通过母盘刻线,先在内部转化成正余弦信号再传输到上位,这也必然受到一定加工的影响
旋变则不同,就靠俩线圈的励磁,皮实,环境温度要求低,在一些恶劣环境尤其是军工上,应用很多。虽然线圈调相有一定要求,但通过解析芯片和细分器的处理,可以获得很高分辨率。
其他,如通过霍尔或者反电动势做反馈的系统,速度对其精度影响更大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10-08-20 12:52:23
11楼
旋变是皮实,但不适于高精度高分辨率应用。

ecos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4
  • 注册:2008年10月11日
发表于:2010-08-20 14:47:31
12楼

to 宋进辉

这本书的确是卖光了,您可以找就近的图书馆复印一下,的确是值得一读的,我有英文版的电子版,如果需要可以发给您

ecos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4
  • 注册:2008年10月11日
发表于:2010-08-20 14:53:11
13楼

旋变的确精度不高,其固有的重复误差很难克服.

GUN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15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11
  • 注册:2003年1月27日
发表于:2010-08-20 14:53:45
14楼
To ecos

好东东可否与我分享?谢谢先

ecos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4
  • 注册:2008年10月11日
发表于:2010-08-20 14:59:58
15楼

to GUN

请把E-mail告诉我,我给您发过去

GUN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15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11
  • 注册:2003年1月27日
发表于:2010-08-20 15:07:05
16楼
npuwgg@hotmail.com

万分谢谢,一定好好瞻仰

ecos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4
  • 注册:2008年10月11日
发表于:2010-08-20 15:22:42
17楼

to GUN

已发出,请查收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10-08-20 21:17:08
18楼
今天偶然看了Lust的伺服说明书,其选配旋变、正余弦编码器时,一律都可采用2的14次方的细分,原始信号为2048线时,最终的名义反馈分辨率就可以达到2的25次方,即3200万计数值每转,哪怕用128线,最终也可以达到2的21次方,即200万计数值每转。

伺服新手上路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76
  • 注册:2010年6月21日
发表于:2010-08-21 15:55:04
19楼

是否可以给俺一份也,我在别人那里见过这本书,看了一点,书上有不少错字,好像翻译的不是很好。

myhero369@sina.com.  万分感谢!

luweiguo511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1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6
  • 注册:2007年8月29日
发表于:2010-08-21 18:55:32
20楼
例如标准1024线编码器,再加上内部16活32位高阶细分器,获得的分辨率高达百万级甚至千万级。
这里能有32位这么高的细分吗?那名义分辨率就不至千万级了。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