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06-09 12:40:50
楼主
股权质押融资,资本市场中一个旧玩法正在成为新游戏。
之前,企业直接通过银行或信托渠道融资,付出10%或15%的成本;如今,通过券商这个新中介寻找出资客户,然后借道信托平台获得融资,企业需要承担的总成本上升到23%左右。而企业手中的上市公司股权,成为这个新游戏中的关键筹码。
“这是类似融资融券的业务,关键点在于找客户。”上海一家大型券商中负责推广这类业务的客户经理何平(化名)直言,“银行信贷卡得很死,信托公司怕担风险,只有券商才能找到合适的股权质押融资出资方。”
“这些找上门(希望融资)的客户,普遍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他们不愿意减持股份,担心影响到控股地位,但企业又非常缺钱。”
券商亦加入股权融资市场,一方面折射融资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燃眉之急,一方面也给调控及监管布下更多试题。
大非的另类融资
5月7日,香江控股(600162.SH)发布公告,大股东南方香江拟将所持公司2822万股限售流通股质押给平安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为公司贷款10664万元。
缺钱的“大小非”们正在通过各种途径融资。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企业拥有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
5月21日,大红鹰(600830.SH)表示,拟将自有资金1亿元委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宁波分行贷款给嘉兴市广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贷款期限一年,委托贷款年利率为18%。(相关报道详见A22版)
而通过银行和信托融资其实只是目前资本市场融资的“冰山一角”,拥有大量企业资源的券商也正在成为融资双方的“经纪人”。
宏观调控严厉,证券市场低迷。一批拥有资金的大客户,包括保险资金、国有企业等不敢再直接大举入市,但对保本高息的股权贷款项目却愿意放手一搏。而券商正好熟悉这些资本的“水性”。
何平主要负责发展客户的股权融资业务。在刚刚过去的5月,他完成了又一单股权质押融资项目。融资方是中小型上市公司。“这家公司质地不错,成长性也好。”但出资方担忧的是,它整个流通盘才3亿股,大股东持股比例却达20%,“如此小的流通盘,‘危险’时可能难以变现。”
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何平最终促成这位大股东以10%的流通股质押融资。“融到的资金是担保股权市值的30%。”作为代价,融资方需要支付23%的成本。其中,1.5%为券商收取的管理费,1.5%是信托费用,20%是出资方的利息。
当然,与其他的质押贷款一样,这类股权质押融资合同也对风险控制做了约定。以上述中小型公司融资项目为例,由于该公司流通性不够好,合同约定:当质押股权总市值跌到65%时,券商会发出风险警示,要求大股东追加抵押物;若融资方逾期未追加保证金,至股价总市值缩水至六成时,券商有权强行平仓质押股票。
何平说,单一信托只是其中一种融资模式。一般而言,对于融资需求在几千万元到1亿元左右的客户,一般会采用单一信托形式。双方谈妥后,两周就能拿钱。而如果融资方所需资金规模大,则要走银监会审批的集合信托模式。“成本约16%,但资金要两个月才能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