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困惑与辩证思维 点击:332 | 回复:1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99帖 | 7回
  • 年度积分:6
  • 历史总积分:1018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18-06-21 14:01:27
楼主

很多企业不知道怎么推进智能制造。我就对他们说:你们的思路错了——不要总想着怎么去用某个技术,而是要创造条件,让技术有用。需要创造的条件,往往就是转型升级的新业务。


我最近给人讲智能制造时,谈到一个观点:从大的时空尺度(二十年、全社会)看,智能制造相关技术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但从小的时空尺度(具体企业、当下时间)看,则是转型升级的业务目标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需求和拉力。所以,企业应该先制定转型升级的业务目标,然后再考虑如何应用技术。

 

这个问题如何来解释呢?先回到10多年前,我热衷于创新理论的那段时间。当时,有同学取笑我:现在创新搞得好的几乎都在信息、互联网产业,你们钢铁行业技术进步最慢。你好意思谈什么创新啊?

 

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面:传统行业创新少,是因为传统产业成熟度高、创新难;信息通信行业创新多,是因为基础技术带来的机会多、创新容易。所以,传统产业更该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创新的道理、才能避免盲目创新、然搞创新健康发展。

 

我一直说:前人都不笨,我们能想到的前人老早就想到了。我们这代人要创新,应该基于前人没有的条件和基础。而ICT技术的发展,就是前人不具备的条件。所以,ICT技术领域机会多、创新容易;而传统产业的创新,也应该尽可能与ICT技术结合起来,让创新取得更好的投入产出比。当然,创新机会多的地方竞争也会激烈。这时,创新的关键就是战胜同时代的竞争对手,而不仅仅是超越前人。怎么才能超越当代的竞争者?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需要克服人性的两个弱点:

 

第一个弱点是急于求成。我一直认为,创新的成功在于条件的改变。与前辈相比,是外部条件的自然改变;与同代人相比,则需要自己创造条件。每当我看到一个工作由多个工序组成,就会提示自己:前面的工序其实都是为后续工序创造条件;而智能化的推进,基础也是知识和部件的重用——这些都是需要事先准备好的。很多说人不愿意花功夫去创造条件、喜欢短平快,这一点是高端工业的大忌。创新要高效率 ,一定要牢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古训,还要学会把一个困难问题分解成若干步骤——让前面的工作为后面准备条件。

 

第二个弱点是静态地看待事物。我们知道,很多技术和需求都是不断发展的。等到趋势已经很明显的时候,竞争者就会非常多了。这时,创新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所以,预见未来发展的能力对创新者来说非常重要。正如我常说的:在网络速度只有每秒几百个字节的时候,马云就在考虑淘宝了。我们知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但洞察能力并非每个人都有的。要获得这种能力,往往需要一个组织进行深入讨论、思维碰撞。没有这样的环境,就很难做到知微见著。还是那就话:用奖励和惩罚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对待科技人员、把科技人员当成拉磨的驴子,是不会有真正的创新的。

 

总之,ICT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超越前人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带来了机会。但是要抓住这个机会、超越你的竞争对手,则要靠自己创造条件。总之,创新者要学会抓住技术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机会,这就是道法自然、就是去顺应历史潮流;而“顺应潮流”的另一面,就是要改变自己。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柔者,道以用”:学会改变自己、适应变化,就是“学道”的用处。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门晓杰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1
  • 注册:2018年6月13日
发表于:2018-06-21 17:02:17
1楼

老师讲得好极了!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